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了西洋参花粉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枸杞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样品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专属性强,能准确鉴别枸杞子,HPLC能准确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人参皂苷Rg1、Re、Rb1分别在浓度范为2.1018~26.2721μg·m L~(-1)、19.4015~242.5182μg·m L~(-1)、19.1710~239.6378μg·m L~(-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0.48%。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能有效控制西洋参花粉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人参皂苷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参(Panaxginseng C.A.Mey.)是传统补益中药,具有补气生血、扶正祛邪等功效。人参皂苷(ginsenoside)是人参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免疫学的迅速发展,有关人参皂苷对免疫系统影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以人参皂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微波作为热能,以正交实验法来优选其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提取人参皂苷提供科学依据.以适应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西洋参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250×4.6mm,5?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3nm。结果:在11.7247μg/mL~117.2470μg/mL浓度范围内人参皂苷Re的峰面积和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0;平均回收率为99.95%,RSD=0.40%(n=9)。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西洋参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具有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安神益智、益寿延年之功效.为了比较几种常用提取工艺的差异,我们以人参皂苷为指标,对不同提取人参皂苷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和优选.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控制人参首乌胶囊的药品质量,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不断进行实验摸索以及分析方法学验证工作,建立了适合于人参首乌胶囊中人参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人参总皂苷(以人参皂苷Re计)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人参皂苷Re在0.006226-0.03211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校正系数≥0.99;平均回收率达93.31%。结论:建立的新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控制人参首乌胶囊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复方小钻凝胶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乙醇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倍量水提取二次,每次1.5h。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乙醇浸出物总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鸡树条止咳颗粒制备工艺,优选最佳提取条件。方法:运用正交设计优选提取工艺,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优化后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提取物中鸡树条总黄酮的含量较高。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简便、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参皇乳膏中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出参皇乳膏中有效成分人参茎叶总皂苷(以人参皂苷Re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参皇乳膏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能准确鉴别出人参皂苷Re,用所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参皇乳膏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为46.5mg/支。结论:本文采用的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定性定量准确,易于操作,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小檗碱为定量指标,研究“前愈”无糖颗粒的黄柏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含量。结果:乙醇浓度对提取有显著性影响,其它对小檗碱的提取也有影响,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2。结论:药材1O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提取300min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提取工艺。方法:以影响提取工艺加水量为考察因素,以提取物中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进行工艺筛选。结果:通过考察不同加水量提取物总生物碱的含量,选择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的水提取二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人参皂苷Re与Rd的提纯方法。方法: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与聚合硅胶柱层析法对三七总皂苷进行提纯,获得人参皂苷Re与Rd组合物。采用HPLC法对三七总皂苷的溶液浓度与干燥品纯度进行测定。结果:通过联用方法对三七总皂苷提纯可获得人参皂苷Re与人参皂苷Rd,组合物纯度84.3%。结论: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与聚合硅胶配合使用可实现三七总皂苷的人参皂苷Re与Rd组合物的提纯分离,方法简单、高效、实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优化柚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L_9(3~4)正交试验,对超声波提取法的影响因素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进行优化,以柚皮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得到超声波法提取柚皮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50%、超声时间7min、提取温度70℃、料液比(g:ml)1:30此条件下柚皮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128%。故得出结论超声波法更适合用于提取柚皮中总黄酮,且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柴胡利胆颗粒的水提工艺,以干膏得量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重点考察药材浸泡时间(h)、提取溶剂用量(倍)、提取时间(h)和提取次数(次)4个关键因素对该制剂在传统工艺条件下对水提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优选的最佳水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的水浸泡0.8h、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h;按处方10倍放大实验,在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下,水提干膏平均得量为332.8566g(RSD=2.66%),平均总黄酮含量为1.25mg/g,(RSD=1.2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芦丁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芦丁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5min,固液比1:10,甲醇浓度90%。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大七里散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固定相为:安捷伦Cl8(4.6 mm×250mm,5um),以乙腈和水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人参皂苷Rg1在0.1~1.2m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人参皂苷Rb1在0.1~1.2m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三七皂苷R1在0.05~0.8m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99.2%、99.2%,RSD分别为0.86%、0.91%、0.82%。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大七里散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响应面法在优化中药提取工艺中的应用,方法:以灯芯草多糖的产率为衡量指标,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分别对水提法中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3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水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0℃、提取时150min、水料比20:1,此条件下,灯芯草多糖的提取率为1.431%。结论:水提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80℃、提取时150min、水料比20:1,此条件下,灯芯草多糖的提取率为1.431%,可以在运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蛇床子提取工艺的科学性,以活性成分蛇床子素的含量为指标,采取乙醇回流提取,利用正交试验优选其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生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芩提取工艺的科学性,并优选出黄芩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选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并以提取物中黄芩苷的含量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以及通过酸沉温度、保温时间、静置时间对黄芩提取物进行纯化处理确定最终黄芩的提取纯化工艺。结果:黄芩采用饮用水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10倍、8倍、6倍,每次1.5小时;酸沉为60℃保温60分钟后静置16小时。结论: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的提取纯化方法较好,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有效活性成分含量高,为生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人参进行提取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中的人参皂苷进行测定。检测波长为550nm,重现性试验RSD为1.11%。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菩米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L6(2x33)正交实验,分别研究水浴法和超声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水浴法提取时,用70%甲醇,料液比为1:15的条件下,在80℃时水浴提取1h效果最好,黄酮提取率可达1.907%;超声法提取时,用70%甲醇,料液比为1:10的条件下,在50℃时超声提取40min效果最好,黄酮提取率可达1.790%。结论:超声法提取工艺较水浴法简单可行,节约能源,为实验室制备菩米黄酮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