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霍光顺  李仕明 《预测》2004,23(1):47-50,55
本文从上游企业的角度出发。考察在一个连续双寡头的市场结构中,当下游市场需求相互独立。中间产品不完全替代时的纵向兼并竞争效应。发现参与兼并的企业通过纵向兼并可能降低中间产品价格,从而在损害上游竞争对手。降低其市场势力的基础上。降低了下游竞争对手的总成本。  相似文献   

2.
企业间知识溢出与企业兼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华  胡汉辉 《软科学》2006,20(5):118-120,125
研究了知识外溢效应、企业规模差异和企业兼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兼并是出自财务协同效应还是战略协同效应,都和知识外溢密切相关。企业规模差异越大,知识溢出越大。而企业间兼并的概率和知识溢出成反比。资产的互补性可以产生互补效应,而知识的外溢则会产生协同效应,无成本的协同效应越大,有成本的兼并就会对企业失去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考虑存在成本协同效应时,兼并所形成的新企业不同组织形式对横向兼并效应所产生的影响。考虑新企业采用如下的组织形式:内部竞争——参与兼并企业独立进行决策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内部联合——参与兼并企业联合起来进行决策以实现总体利润最大化。研究发现,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企业的利润、社会福利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在建立有关企业兼并效应的模型时,不能忽略企业保留内部竞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在国有企业的兼并法律关系中,对兼并方的选择与主体资格认定,应当考虑其民事行为能力和产业、产品的竞争力;而对被兼并方的选择与主体资格认定,剧应在遵从双方自愿的前提下,明确产权,考虑相关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5.
刘莉  钟德强 《软科学》2006,20(5):25-29,34
针对一部线性可观察性合约与不可观察性(保密)合约,比较分析了供应商、零售商横向兼并集中度提高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合约可观察时,供应商横向兼并对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而零售商横向兼并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取决于产品替代性程度大小,若产品替代性程度较高,则将产生有利影响,反之将产生不利影响;(2)当合约不可观察时,供应商横向兼并一般将对零售商与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而零售商横向兼并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取决于产品替代性程度大小,若产品替代性程度较大,则兼并将对消费者产生有利影响,否则将对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企业纵向并购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晓军  陈宏民 《预测》2002,21(1):66-69
本文主要以美国在线怀时代华纳的兼并案为例子,考虑双寡头垄断的上游企业和双寡头垄断的下游企业市场上发生的纵向兼并行为。这里考虑网络企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他们的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然后对兼并前和兼并后企业的利润、产品的价格及网络外部性对兼并行为发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的对於对目前国内网络企业的并购行为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兼并的产品协同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晓东  张地生  唐元虎 《预测》2002,21(5):66-69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存在企业兼并的动面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本论文以对策论为分析工具,通过一个4企业在两市场上竞争的博弈模型,提出并分析了企业兼并的产品战略关系协同作用。研究表明:当兼并存在产品协同效应时,企业将普遍存在兼并动机。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的整合和兼并式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入WTO后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模式是人们普遍关心和研究的课题,科技期刊人将研究的重点之一转向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为应对加入WTO后科技期刊所面临的挑战和市场经济日益深化所带来的形势变化,提出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需要整合和兼并这种经济社会中常见的发展模式,并为整合和兼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风险投资通过兼并收购退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上,兼并收购是风险投资成功退出最常用的渠道,它也是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可操作的渠道。我们经过案例研究,总结了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与上市公司之间兼并收购的五种主要模式。最后我们对兼并收购渠道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兼并博弈中各种均衡形式,比较了各种均衡形式中兼并方实施价值支持策略的动机,分别分析了股权分置条件和全流通条件对兼并方的策略选择及其社会福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双边平台竞争瓶颈理论框架为基础,考虑同一平台在一边收取注册费,在另一边收取交易费的非对称收费模式,并将已有平台竞争模型拓展至Salop圆形市场情形后,探讨了平台横向合并的经济效应。与已有研究强调间接网络效应、市场势力和成本效率提升三者之间的权衡不同,本文研究发现:在非对称收费模式和市场全覆盖假设下,平台合并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仅与平台间横向重叠导致的市场势力提升与成本效率提升之间的权衡有关,而与间接网络效应无关。如果边际成本较小,则效率抗辩空间会主要集中于降低经营(固定)成本等方面。相关结论不仅可以丰富经济学关于平台合并的理论研究,也可为反垄断执法部门针对平台领域经营者集中审查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纵稿控制框架的上游企业R&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纵向控制框架内研究上游企业R&D。R&D活动降低中间产品转移价格 ,增加最终产品供给数量 ,纵向兼并、全面一体化增加R&D和最终产品供给数量 ,但都比社会福利最大化时小 ;R&D边际成本增加减少R&D和最终产品供给数量。政府应当补贴R&D ,鼓励纵向兼并和全面一体化 ,避免横向兼并  相似文献   

13.
长期股权投资在不同背景下,初始计量的原则不同。本文在控股合并下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从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分别从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分析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原则及具体操作。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分析购买日和合并成本的确定以及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付出资产账面价值差额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王涌  孟磊 《科技与管理》2007,9(2):40-43
针对我国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展开讨论。首先分析了并购的主要支付方式,对我国企业并购支付的现状及其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西方企业并购和支付方式的特点,提出了发展我国并购业务、促进并购支付方式多元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企业技术并购协同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并购所形成的并购方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技术资源的互补性、技术手段的价值增值效应和整合效益已经从更深层次被认知.在技术并购中,并购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已被学界及许多企业所重视.为了进一步研究技术并购的协同机理,对技术并购影响因素框架与互作用模式以及这些因素对技术并购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技术并购协同进行了解析,并在案例研究、文献整理和专家征询的基础上,提出了13个技术并购的协同影响因素;然后,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技术并购协同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最后,以联想并购IBM PC业务的案例时这一模型进行了初步的验证.结果显示,这一模型时技术并购协同的影响因素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品差异的企业横向兼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冰  陈宏民 《预测》2003,22(1):68-70
本文在生产能力内生的基础上研究了差异产品企业横向兼并的动机,以及发生兼并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本文的假设下,当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时,企业有横向兼并动机,且兼并有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从核心能力出发制定企业并购战略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应成为未来企业本质性的并购动因.本文认为并购能够有效地克服企业向外部学习过程中的智障,通过并购将外部学习内部化,从而使知识的转移效率高于外部学习,加快学习知识的速度,能够产生“学习经济”效益.最后,提出了一个企业并购的核心能力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
EVA企业并购决策评价模型的改进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购的成功与否在于并购是否能提升企业的价值。EVA作为一种企业价值评价指标,克服了传统评价指标在评价企业价值时未扣除股权资本成本的缺陷,使评价结果更有现实意义。但是EVA计算本身也存在缺陷,本文对EVA价值评价模型的参数计算进行了改进,并用改进后的模型对案例企业并购前后的EVA价值变化进行了分析比较。本文的研宽可以为企业并购决策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检验了高管不同层次政治关联与企业并购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发育程度的调节作用。以2005-2009年间109家高技术上市公司183次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本地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在本产业内实施区域内或跨区域并购,而中央政治关联则有助于企业在本产业外实施区域内或区域间并购。研究结果还证实,区域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越高,高管政治关联越能够促进企业并购的实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则在不同层次政治关联与并购之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