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理解力源于对语言的感觉能力,它包括对语言属性的感受力和接受力,一般又称作语言的感受性.即人们常说的“语感”。一个人如果有了较敏锐的语感才可能有良好的理解力,才可能对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的语境、语义、语气、节奏、轻重音、语句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感受、接受井正确地理解。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对同一语言现象有着差异极大甚至是相反的理解。这种现象不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是一种因感觉的迟钝而造成的理解误区。一位教师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句:“××…  相似文献   

2.
语感教学的两条主要途径是“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1.语感实践。没有相应的语言实践,就不会有相应的语感,这是所有论述语感的人公认的。中学生的语感实践要以语言运用为目的,以生活为大舞台,以语文课堂为中心,以典范的教材为例子。语感的培养不能依靠教师的讲析、灌输,要靠学生自己反复的阅读、揣摩、体味、理解,直到达到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的程度。只有这样,往后遇到一定的语言文字信号的刺激,才会立刻感受、领悟字词句的深层含义,情味细微的差别,才会形成语感能力。2.语感分析。语感是一种语言直接的感悟,或者说…  相似文献   

3.
方洁 《现代语文》2002,(11):32-33
一、关于语感1、语感是操某一种语言的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于这种语言和运用的正误、优劣、常殊的一种直觉能力。2、语感能力也是一种语言能力,广义语言能力必须包括语感能力。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而语感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和前提。3、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地、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二、语感的基本特征和类型1、模糊性。语感是一个外延较宽的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它一般又表现为多种语言感知能力的综合,因而它对千姿百态的语言现象的把握也是呈现一种模糊状态。如一个“打”字用法多多,“打…  相似文献   

4.
1.1)Itwasat8:00hearrivedattheairport.2)Itwas8:00hearrivedattheairport.3)Hedidntarrivetheairport8:00.A.untilB.whichC.thatD.when答案:1)C2)D3)A分析:句1)为强调句型,即:Itis/was+强调部分+that+剩余部分。该句强调的是时间状语。句2)的when是从属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主句“Itwas8:00”为主系表结构。句3)为not...until句型,主句谓语动词为短暂性动词的否定形式,常译为“直到……才”。2.1)ItwasverylonghecamebackfromShanghai.2)HebrokeintotheroomIk…  相似文献   

5.
《核舟记》     
教学目的1.练习诵读,培养语感。2.品味、积累语言,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读准句读。2.掌握以下词语:为、贻、属、诎、衡、简、奇、泛、许、比、罔不。3.了解总—分—总的说明顺序,以及第5段的内部顺序。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解说:语感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口诵心维。鉴于初中生接触文言文还不很多,不宜作过高要求,但求能读准字音、读准句读就可以了。)2.点拨法。(解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不必字字落实、句句讲清,只在必要时…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有浓重经验色彩的、能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的主要形式.语感是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可能越过语感去培养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即语言能力的实现必定以语感能力为主要方式,因为语文教学不可能讲授学生所需的全部语言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作文中,为什么会出现形形色色的语病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语感不强。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书面符号)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也是把人和语言联系起来的纽带。如果学生缺乏语感,他就会对词语理解不透,对句子语法规则模糊不清.那么在“因字生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时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病。而一个人的语感强了。他写作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就提高了,从而使作文中的语病减少了。  相似文献   

8.
品味语言增强语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 ,是一种迅速领悟语言内涵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自然形成的 ,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如小孩学说话 ,就是在没有理性指导的情况下 ,完全靠听话、说话的语言实践形成的。但是 ,这种自然形成的语感是低层次的 ,并且是不可靠的 ,真正高层次的语感力也离不开有意识的语感训练 ,离不开理性地指导。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找到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那就是 :品味语言 ,增强语感。品味语言 ,就是对语句的意义、情感、色彩、分寸等进行细致的分析鉴赏。“品味”的目的 ,不仅在于对一词一句的认知 ,更重要的在于养成语感———一种对语…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都强调听、说、读、写的能力.很少涉及语感。什么是英语教学中的语感呢?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感知和感悟能力。它的特征是直觉性的.一般不需要理性思维做为中介.就能敏锐识别语言的内涵、情味、正误和优劣。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紧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有良好的语感.学生在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时更能游刃有余。那么怎样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肤浅的谈一谈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语言信息交流直接凭借的是语感,而不是直接凭借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离开语感也就没有语言信息交流。由此可见,敏税的语感是语言能力的基本内容,所以培养语感是语言教育的核心问题。认为语感仅仅是一种感性的语言观念,凭借语感只能解决简单的语言现象,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凭借语感可以解决语言运用中的各种问题。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还没有把培养语感作为语言教育的核心,因此讲起篇章和写法来头头是道,讲起语言来却心中无数,不得要领,造成语言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由于没有把培养语感作为语言教育的核心,所以语言知识教学不能自觉地为培养语感服务,造成语言知识教学的危机。由于没有把培养语感作为语言教育的核心,一些行之有效的语言训练方式被忽视。  相似文献   

11.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进一步培养诵读的习惯。2.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3.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讲述荔枝的特色及山市蜃景。4.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自读重点1.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3.能准确地划分课文的层次结构。(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因此“自读导言”意在使学生进一步培养诵读习惯,进而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训练说的能力,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自读程序1.初读。通过查阅…  相似文献   

12.
吕叔湘先生曾经在讲话和论文中强调过语感问题.他的理论探讨主要在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语文教学研究相对停滞,训练的风气正在形成,语文教育界对语感问题认识不清,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没有进行探讨。鉴于吕叔湘先生在七八十年代我国语文教育界的特殊地位.他的相关论述对语感命题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10期上刊登了吕叔湘一篇题为《中学教师的语法修养》的文章,其中说到:“人们常说‘语感’。什么叫‘语感’?对于语言的各个方面或者某一方面值得注意的现象能够很快引起注意.这就是对语言敏感.就是有很好的语感。语感包括两方面.一是语义感,就是对一个词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二是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的相同相异等等的敏感.”  相似文献   

13.
一、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1.Didyouhearthenewsthathewaselectedheadofthefactory?你有没有听到他被选为厂里头头的消息?2.AllofusshowgreatinterestinthenewsthatCCTVbroadcasts.我们大家都对中央电视台广播的新闻很感兴趣。句1中that从句的内容就是news内容的本身,that在从句中不充当任何成分,只起连接作用,所以该句中的that从句是同位语从句;而句2中的that从句说明news是怎样获得的,不涉及news的内容,that在从句中充当broadcasts的宾语,所以句2中的that从句是定语从句。再如下面句子中包含有同位语从句:I薷vecomefromMa…  相似文献   

14.
●关于栏目和文章1.你认为本期最好的栏目是:最不好的栏目是:2.你认为本期最好的文章是:最不好的文章是:3.本期使你受益最大的文章:理由:●关于版式和插图1.你认为本期处理得最好的版面是第页。2.你认为本期插图最好的一篇文章是:3.你对本期版式和插图不满意的地方是:●关于印刷和装订1.你觉得本期的印刷质量:很好□较好□一般□2.你对本期的装订:满意□还行□不满意□●你最想给我们提的意见和建议。(注:本表可自制、复印)本期读者评刊  相似文献   

15.
何谓语感?“语感.就是指人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它是一种直觉地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堪称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标志。”“语感的本质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是人们在长期言语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直觉。语感具有直觉性特点.是一种凭借言语经验.直觉地对言语做出敏锐的感受,瞬时性地感知和领悟语言。”所以语感培养重在培养“学道学诗.非悟不进”的直觉体悟。一种对语言认知的积累。由于没有固定的定性或定量的教学模式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语感就是对语言传达的信息的感受能力。语感能力的不同决定了对语言信息领悟的层次不同。郭沫若说 :“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 ,冷暖自知……”这种语感的培养 ,对于课堂教学很重要。但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 ,偏重分析 ,轻视乃至根本忽视语感培养的现象并没有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 ,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训练语感呢 ?我认为必须注重“四抓”。一、抓诵读。诵读是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 ,是从字、词、句到段、…  相似文献   

17.
1.示例:(略)2.示例:近看西北,造数间临水轩斋。3.示例:青松不惧怕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4.示例:(1)吹走世间的尘埃,吹绿田野里的庄稼。(2)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5.示例:(1)如果你是一朵花,就装点一分春色;(2)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3)如果你是一颗星星,就点缀一角夜空;(4)如果你是一片云,就化作滴滴甘霖;(5)如果你是一块煤,就奉献一份光和热。6.示例:(1)断线的风筝,摇摇摆摆,不知归宿;(2)无舵的航船,颠颠簸簸,没有方向。7.示例:人们…  相似文献   

18.
问号(?)的用法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例如:(1)你见过金丝猴吗?(2)他叫什么名字?(3)去好呢.还是不夫好?疑问句一般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末尾一般也用问号。例如:(4)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5)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有的句...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视语感教学为核心。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锐敏感觉。”吕叔湘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现在,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将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现象的直接感知和反映,是在长期实践和积淀基础上的近似形成的自动化的心理活动。它具有“锐敏性”、“整体性”、“联想性”“体验性”等特点(语出殷德才《语感教学刍议》一文)。语感概念提示我们:要想获得较强的语…  相似文献   

20.
状位形容词在句法框架中的“系”郑贵友§1.基本现象1.1.本论题主要讨论现代汉语句法框架中状位形容词与其他主要句构成分之间的各种句法、语义联系。主要涉及以下语言事实:(1)阿柱笑嘻嘻地看着我。(2)小张方方正正地打了个背包。(3)脸上疙疙瘩瘩地长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