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像是什么?偶像是苍白的完美,是失去活力的雕塑。人们以为偶像可以树立在心里,成为精神的支柱,指引生活的方向。人们以为偶像总是与青春相连,总以为少年无知、中年冷漠、老年沉寂,偶像可以在青春热情上进的火焰里发出光彩。然而错了!偶像是崇拜者对自己现实的逃避,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题名为《女神》。《女神》出版于1921年,当时郭沫若29岁。“神”是人建立起来的崇拜对象。面对新时代的郭沫若正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崇拜对象———这是青春的需要。虽然郭沫若已处于告别青春的年龄,而生命的青春和诗的青春仿佛刚刚开始。他以青春的血性感觉着“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梅花树下的醉歌》)他又以青春的真诚朗声宣布:“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我是个偶像崇拜者》9行诗中,竟出现了22个“崇拜”。郭沫若体认了“偶像崇拜者”与“偶像破坏者”的双重身份。破坏的是虚饰的偶像。同时…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将自己奉献给新时代的第一本诗集题名为《女神》。 “神”是人建立起来的崇拜对象。面对新生活的郭沫若正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崇拜对象。这是青春的需要。无所崇拜的青春苍白无味,无所崇拜的青春简直不配叫“青春”。二十七岁的郭沫若本已处于告别青春的年龄,而在他,生命的青春与诗的青春仿佛刚刚开始,他以青春的血性感觉着“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梅花树下醉歌》他又以青春的真诚朗声宣布:“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电脑》2005,(6):36-36
张含韵红了,而S.H.E、张韶涵、薛凯琪、宝儿等“国民偶像”在网络和校园里,依然热度不减,纯真、可爱、执着追求梦想……她们可以站在高高的舞台上成为万人偶像,也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给我们留言聊天,这,就是IN时代的偶像通行证!  相似文献   

5.
对青少年而言,偶像的本质是个体在时代环境里对所崇拜对象的社会学习和依恋.偶像作为时代背景所呈现的社会文化符号,是青少年的现实理想和未来期待,代表着青少年社会化的可能方向.选择怎样的人物作为偶像,直接反映出时代对青少年的影响及青少年价值观的特点.当然,在不同时代的青春话语里,偶像的含义也是各不相同的.回顾近半个世纪以来青少年偶像的变迁,我们能够看到其中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祟拜偶像,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可以看作是人的心理之路旅程中的一个驿站。每个人都有过自己青春梦幻的岁月,每个人都曾狂热执着、或含蓄深沉地祟拜过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然而,选择什么样的偶像去祟拜,偶像的祟拜值如何?对人的一生都大有影响。当今国内,祟拜港台歌星的歌述们,热情未减,他(她)们把这些歌星  相似文献   

7.
大家好,我们是《完美国际》的最新偶像组合——元素精灵F4!分别是太青之灵、太殷之灵、太白之灵、太玄之灵。  相似文献   

8.
谁没有过青春年华?谁在青春年少时没有过偶像崇拜?然而,在不同时代的青春话语里,偶像的含义也是各不相同的。偶像,是我们曾经有过的,后来又失落的那些榜样;偶像,是过去的雷锋、张海迪,也是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我认为偶像实际上并非我们所崇拜的某一个人,而是我们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所树立的一个目标。真正吸引我们的并不是偶像本身,而是偶像身上的某一个闪光点。——高一金璐君崇拜偶像不能盲目,盲目地追求偶像是一种愚昧。崇拜偶像只是把偶像作为生活的目标、理想的旗帜,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偶像身上,期望他会给你带来美好,带来幸福。——高一徐敏选择偶像是极其重要的。偶像是每个人的背影,他所折射出的不仅是你的喜好,更  相似文献   

10.
刘纳 《现代语文》2002,(5):28-30
“神”是人建立起来的崇拜对象。面对新时代的郭沫若正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崇拜对象——这是青春的需要。虽然郭沫若已处于告别青春的年龄,而生命的青春和诗的青春仿佛刚刚开始。他以青春的血性感觉着“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梅花树下的醉歌》)他又以青春的真诚朗声宣布:“我是个偶像崇拜。”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一起谈论大学校园里的青春。从时下流行的关于青春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以“快”为特征的时代里,青春的美好似乎只在回忆中。青春易逝,人们过早地老去。这是很多人对于青春的感叹。这样的感叹与青春有关,不属于正在拥有青春的人们。就像心向未来的年轻大学生们,他们理解的青春不是年龄上的一个阶段,而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习惯。他们的青春与梦想相连,却不拘泥于传统思维中的宏大叙事——他们的梦想也许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网店,也许是拍一场娱乐大家的微电影.也许是做一次说走就走的长旅行……这样的梦想与企业家、大导演、旅行家无关,这样的青春只属于他们。他们注定是这个时代最精彩的一群,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本刊开辟《校园》栏目,旨在为大学生的青春提供一个展示舞台,让我们在他们的青春和梦想里看到这个时代的活力,看到美好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对一部青春偶像剧来说,"青春"是基础,"偶像"是灵魂,偶像塑造在青春偶像剧的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偶像塑造中要遵循虚幻性和现实感相统一的原则并要实现偶像的本土化。此外,由于青春偶像剧以女性为主的观众定位,偶像塑造在偶像特征设置上要男女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偶像的黄昏     
1.偶像,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人像,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这是中国人的解释。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则把这认为是盘踞人心而牢不可破的一些错误观念和看法,称之为偶像,并认为偶像有“种族偶像、洞穴偶像、市场偶像、剧场偶像”四种。偶像,是拉丁文idola的音译,并译“幻象”或“假相”。2.青春偶像是偶像中的基本群体,是偶像中的一个人数众多的“部落”。追星族是簇拥“部落”的“千军万马”。青春偶像与少男少女是一出戏中的台上主角和台下热情观众的“对称”,谁也离不开谁。青春偶像,这些带有明星的浪漫印迹和年龄构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锦户亮居然开始了爸爸专业户的生活。春季档日剧《偶像是爸爸》里的他,可爱而又对感情坚定,利用偶像魅力施展爱的魔法。这样的锦户亮童鞋还真是萌得让人心肝乱颤啊!  相似文献   

15.
<正>刚刚仙逝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被人们誉为魔幻现实主义大师,身后有无数崇拜者,是许多作家的偶像。著名作家莫言就是马尔克斯的忠诚粉丝。他说:"《百年孤独》我很早就读过,他的书改变了我的文学观念。读他的书,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感,读起来好像是马尔克斯在讲述我的故事一样。"他认为,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世界上的确没有一本书像《百年孤独》那样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  相似文献   

16.
<正>青春如期:偶像,也不一定是始于颜值,可以为之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的榜样都可以成为偶像。在我大约六年级那年,古装穿越电视剧霸占了荧屏,追星之势风起云涌,一大批当红偶像随之涌现。当时我们班许多同学纷纷沦为各路明星不同级别的粉丝,并且大家根据段位等因素自动分为不同阵营。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2011年湖南卫视"快乐女声"全国亚军的她,有着酷以韩国热门偶像剧《原来是美男》女主角高美男的外形,明亮且极具爆发力的嗓音。作为一个"90后",她小小年纪,却唱作俱佳。她推出了《爱多少》《72小姐》《眼泪太年轻》《误以为爱情》等多首热门歌曲。经过两年的成长与磨砺,她成长为歌坛一颗偶像与实力兼具的潜力新星。她就是洪辰。有人说青舂如歌,个性是歌的旋律。我们在青春的歌声里张扬个性,在个性中度过青舂。洪辰说:"青春,不管对爱情还是对生活还是对困难,都需要一个很勇敢、很外放的态度。"洪辰本身就是一个正青春的状态,在她自己的定义里,青春就是勇敢、无畏。  相似文献   

18.
烦!烦!烦!     
不知何故,最近见到什么都烦。交朋友失败了,烦!工作不顺心,烦!看电视多了,烦!上班在单位里,烦!下班回到家里,烦!总而言之,烦!烦!烦!真是顿死了!烦得我透不过气来。就以沉默,烟。酒、茶来麻醉我的神经。请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解脱这种烦?你的“烦”简直差一点感染了我。因为你这封信里,实在把“烦”的感觉写得太真切了!我虽然不知道你为什么这样烦,但是,我可以想象你烦躁的情形。我知道,每个人都有烦的时候,而且,有许多时候,也会烦得不想活。但幸运的是,我们终于还是活过来了,而且等到把烦的那阵过去了之后,再…  相似文献   

19.
彷徨青春     
不是桃花源境落英缤纷,没有悠悠扁舟一路高帆,我们踏着一路烟尘追上一些人,落下一些人,带着期盼与幻想迎来了我们渴望的青春!的确,桃花源很美,能让你感受到置身天外的旷达与飘逸。但你终不能久留,因为那只是幻境,太遥远,现实终究要拉你回来。人生就是由现实和虚幻构成的。两个偌大的世界里都有我们的所爱、所憎、所追求的心灵上的享受。童年和暮年我们更多地生活在自设的幻境之中,尽享人生的绚丽雄奇,回忆人生的沧桑万象。中年时期人们则更注重脚踏实地去打拼。青年时期是人生迅猛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我们经历了十几年风风雨雨,颇有风尘碌碌…  相似文献   

20.
谈青春     
<正>青春是一场永不停息的狂欢派对,青春是一幕永不散场的深夜电影,青春是一次永不拘束的自由旅行。青春里,我们在长大;青春里,我们在嬉闹;青春里,我们在做梦。这是一个恰到好处的美丽的年纪,明明犯了错,却依旧可以被原谅,因为上帝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