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家杨绛先生在3月29日致信《中国青年报》表示:“今年2月18日忽见上海《文汇读书周报》2月16日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杨绛谈热门题材‘钱锺书’,亲自校订〈第一才子钱锺书〉但不写序言》,令我震惊。我从未见过那位记者,电话都没通过。不知这份报道从何而来。我于当日致电该报郑重声明‘我从来没有向任何记者谈热门题材‘钱锺书’,我也从未亲自校订《第一才子钱锺书》’,要求该报刊出更正声明,并向我和读者道歉……  相似文献   

2.
《一代才子钱锺书》,汤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史家陈寅恪传》,汪荣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近日先后读了两本传记,《一代才子钱锺书》和《史家陈寅恪传》。对于钱锺书的生平大概说得上是世人皆知,杨绛的《记钱锺书与<围城>》、《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等多有涉及,然而杨绛的文字虽然才情俱备,却不能算是严格的传记。正儿八经的传记,十多年前就有了  相似文献   

3.
杨权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9-352
《杨惺吾先生年谱》是香港已故学界名宿吴天任的手笔,谱主则是清末民初的舆地、金石、目录学大家杨守敬。《杨惺吾先生年谱》围绕《水经注疏》这个学术核心,在《邻苏老人年谱》的基础上,对谱主的事迹做了大量的增订,对近世“郦学”的重要事件亦做了详细辑录,并对疏校《水经注》的多宗学术公案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出版史料》2004,(1):56-56
鲁迅写的文言小说《怀旧》,是用笔名“周卓”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上,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而写成于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是用“鲁迅”笔名发表在同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5.
江沂 《中国档案》2005,(11):60-61
2005年3月,现代文学馆建馆20周年,在珍品展上展出了一页巴金先生《春梦》的残稿。注解写到:“1928年巴金创作的中篇小说《春梦》残稿,此即《家》的雏形。”残稿为一页大32开稿纸,已经磨损泛黄,左侧有一行巴金先生的真迹:“《春梦》一九二八年计划写的中篇小说残稿巴金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这是巴金先生1991年捐赠给文学馆的,被定为馆藏一级品。虽然只有薄薄的一页,但这却是一部堪称丰碑的伟大作品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周振甫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编辑家、著作家.本文以周振甫先生关于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的《审读报告》为蓝本,谈谈编辑如何撰写《审读报告》.  相似文献   

7.
叶至善 《我是编辑》题解 电视片《围城》播放的时候,我从头到尾全看了,确实好,全家人都说好。片中那所三闾大学,是在白马湖春晖中学拍摄的;汪教授住的,就是我的岳父夏丐尊先生的“平屋”。老伴满子看了更加高兴,等于年逾古稀又回了一次娘家。  相似文献   

8.
余杰先生为北村这本最新推出的小说——《愤怒》写序,其中提到了陀斯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托尔斯泰的《复活》和雨果的《悲惨世界》,为我们“正确理解”这本书提供了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9.
再谈“档案”词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99年《中国档案》第2期上,金玉先生与其学生王永共同发表了《“档案”词源新证》(以下简称《新证》)。笔者认为,其中所使用的史料和据其得出的观点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骆驼祥子》的版次及其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骆驼祥子》的版次及修改得失朱金顺先生曾在《出版史料》1989年3~4期上发表的《〈骆驼祥子〉版本初探》一文中谈及,文章持论有据,常为史料界所参引。不过,仍有少数朱先生未见者未能说明,颇为遗憾。  相似文献   

11.
孙媛媛 《新闻爱好者》2010,(11):150-150
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第一篇优秀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问世后,鲁迅多次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缘由,并对小说的思想和艺术做了精辟而中肯的自我评述。  相似文献   

12.
书情书讯     
《听杨绛谈往事》10月8日与读者见面本刊讯1998年12月19日,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八岁。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2008年10月,钱锺书先生逝世已近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13.
1990年,黄蜀芹刚拍完《人鬼情》不久,正筹备电影《画魂》。《画魂》的剧本已经弄了好多年,却还是停留在拍还是不拍的阶段。就在这个彷徨等待的过程中,上影厂的编剧孙雄飞来找她拍一个电视剧。据黄蜀芹本人回忆,当编剧孙雄飞提出拍摄电视剧《围城》的时候,她还没有想到这个《围城》指的就是钱钟书先生的同名小说,以为是个打仗的戏,后来才知道是写20世纪30年代留学生回国以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郑振铎书跋二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郑振铎先生发表在40年代北平《华北日报》的《俗文学》周刊上的书跋进行了收集、整理。  相似文献   

15.
张天翼,湖南湘乡人。1927年肄业于北京大学,1931年在上海参加左联,抗战期间在长沙、上海等地参加救亡运动,1949年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洋泾浜奇侠》、《秃秃大王》、《金鸭帝国》、《宝葫芦的秘密》等,短篇小说《华威先生》、《包氏父子》、《给孩子们》等。  相似文献   

16.
吴元栋 《新闻记者》2007,(10):81-82
《新闻记者》月刊今年第8期上发表了林帆先生《〈史记〉与"报告文学"》一文(下面简称"林文"),文章的大意是,通过《史记》与报告文学的类比,认为新闻(林文将新闻通讯视为"报告文学")的写作也可仿效《史记》,采用文学的笔法。我读后觉得文中的许多提法与意见,颇有商讨的必要,现在就来逐条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朱学勤先生前不久发表过一篇随笔,谈了他参与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一段经历,朱学勤先生说:“凤凰卫视《鲁豫有约》邀约三人谈‘1977年的高考’,……人家是商  相似文献   

18.
本书遴选了60年新中国出版史上那些有影响力、有生命力而成为名著的34部图书作品——从数年磨一剑的《雍正王朝》到感动共和国的《高山下的花环》,从冲破时代读书禁区的《情爱论》到点亮人生之路的《平凡的世界》,从走出冷落的《文化苦旅》到超级畅销的《于丹〈论语〉心得》……本刊选择的是重新出版《围城》时鲜为人知的经历。  相似文献   

19.
《新小说》主编是梁启超,该刊1902年创于日本横滨,次年改在上海刊行,1906年元月停刊,共出24期。连载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等名作,对促进晚清小说繁荣局面之形成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山西献征》是清代山西地区的人物传记集。“献”“征”二字同时出现,见《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这句话是说:夏、殷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也。朱熹《论语集注》:征,证也。献,贤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