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都督制作为西晋的主要军事制度在晋武帝统治时期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晋武帝统治前期,异性大臣和司马氏皇族出任都督的比例大体相当;晋武帝统治后期,司马氏皇族出任都督的比例明显增大,反映了司马氏在晋武帝时期地位的变化,这与晋武帝执政思路及用人观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千古一梦     
西晋初,荆州刺史胡质父子以清廉闻名天下,有一次,晋武帝召见胡威谈论边疆之事时,谈到了他们父子的清廉。武帝问胡戚:“你的清廉与你父亲的清廉相比,哪一个更高?”胡威回答:“我比不上我的父亲。”武帝问为什么,他说:“我父亲清廉唯恐别人知道,我清廉唯恐别人不知道,所以我远远不如我父亲。”  相似文献   

3.
李密的《陈情表》能打动晋武帝,让晋武帝恩准他"辞不赴命"请求,除了时代需要,与作品的艺术成就分不开。  相似文献   

4.
古籍盛称晋武帝平吴后,曾“悉去州郡兵”,并认为此举是导致“永宁”(公元301—302年)后天下大乱的重要原因。近代史家多从此论。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撰文指出,“晋武帝罢州郡兵说”纯系“以讹传讹”,与史实不符。但何以若此,不甚明了。本人认为“晋武帝罢州郡兵说”之所以以讹传讹,源于戴逵《竹林七贤论》述史失实,且《晋书》、《通鉴》不能辞其  相似文献   

5.
马志伦 《文教资料》2013,(33):84-85
文章由晋武帝为何要征召李密这一问题入手。选拔文人做官已有制度保障,且晋武帝征用文人的标准还是以能为自己带来正面作用为衡量的,但李密看得很清楚,不想再做任人摆布的棋子。  相似文献   

6.
公元263年,魏国司马昭灭掉蜀汉,曾经官至蜀国尚书郎的李密则成了亡国之臣。失去仕途之后,李密就在家里侍奉祖母刘氏,以尽孝心。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晋武帝用禅让方式灭魏,建立晋朝。同年,晋武帝屡次征召李密入朝为官,先封郎中,后为太子洗马。晋  相似文献   

7.
1.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  相似文献   

8.
因喜好二王书法,故对能传晋韵的米芾且于古今学米各家颇为关注。但纵观当今书坛,感觉广求米帖、思练揣摩、临池不辍、学书不贵专精而尚博杂者居多,故今日国展中学米者多仅得其形耳。  相似文献   

9.
成语新解     
1.杜预是西晋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向晋武帝建议出兵消灭吴国。晋武帝犹豫未决。2.不少大臣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吴国是一个强敌,加上当时正值盛暑,河水泛滥,对不适应在沼泽地区打仗的北方士兵来说,很不利。  相似文献   

10.
潘岳年谱     
潘岳年谱王增文魏齐王正始八年公元247年一岁潘岳生于本年。潘岳《秋兴赋》:“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晋十四年即晋武帝咸宁四年(278),此年三十二岁,以此推之,潘岳生于本年。潘岳祖瑾,安平太守;父芘,琅邪内史。《晋书》卷五十五《潘岳传》:“潘岳...  相似文献   

11.
司马衷就是晋惠帝,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为什么说他白痴呢?司马衷从小就不聪明,脑子里装不进东西,老师们都对他束手无策。偏偏司马衷又是王位的继承人,这使晋武帝很烦恼。晋武帝觉得儿子总有一天是要继承王位的,于是,就叫他处理一些公事,实质上是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密,三国时人,曾仕蜀汉,多次出使东吴,极有辩才。他小时候依赖祖母刘氏的抚养,成人后对祖母十分孝顺。《晋书·孝友传》将他列在首位,誉之“以孝谨闻”。泰始三年(公元267年),晋武帝召他为太子洗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为由,辞不赴命。因曾仕蜀汉,深恐晋武帝疑己怀念旧朝以矜名节,招致大逆不道的罪名,遂  相似文献   

13.
作文写实谈     
古今著名篇章中,很多都是作者应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写作的。例如:李密是为请求晋武帝允许他终养祖母而写了《陈情表》。如果实际生活中没有晋武帝征他为太子洗马而他辞不赴召之事,何来这篇婉曲动人的佳章?闻一多听到好友李公朴倒在国民党的枪弹下的噩耗,抱着  相似文献   

14.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篇公文,作者提出了辞(不就职)的请求。这个请求在当时要冒很大的风险。试想,西蜀灭亡,西晋建立,正是许多人谋求上进的好机会,而李密作为“亡国贱俘”对武帝“诏书切峻”征召他为太子洗马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位,却提出辞谢,能不引起武帝的猜疑?李密是怎样使天下至尊收回成命,给以恩准?这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迪?这值得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认真地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5.
晋武帝伐吴成功之后,当朝公卿大臣即不断上书,促请举行封禅,而武帝均以各类理由拒绝,对此事件古人多从冲虚守静与功成不居的角度加以解释。然通过梳理封禅行为的性质与晋史文献,可以发现晋武帝拒行封禅的行为当与司马氏政权取得特殊路径所产生的自赎心态有关,同时也是晋初政治生态复杂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一、历史上的李密和晋武帝 公元263年,蜀汉灭亡。265年,司马炎(晋武帝)以“禅让”的方式,废魏元帝曹奂自立,建立晋朝。267年,晋武帝征召曾在蜀汉先后担任郎中和尚书郎职务的李密,先任命他为郎中,不久任命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事已高、无人奉养而辞不赴命,但又怕被晋武帝怀疑是心念旧朝,矜于名节,从而招致祸患,于是围绕“愿乞终养”的请求,饱蘸血泪,写下了这篇千古流传的《陈情表》。  相似文献   

17.
储晓军 《学语文》2003,(3):15-15
晋武帝即位后,大力网罗蜀吴旧臣,一是以怀柔的政治策略,培植前朝旧臣对新王朝的情感;二是以诱以官禄的人才策略,切断前朝旧臣对旧王朝的眷念。然而,一旦受招者不受王命,就可能被视为或腹诽  相似文献   

18.
年号,本是指中国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据《资治通鉴·汉纪·武帝注》记载:“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汉武帝即位时,将那一年(公元前一四○年)称为建元元年,此后,历代封建帝王即位后皆有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年号“太初”、“天汉”;汉哀帝年号“元寿”;晋武帝年号“太康”;南朝宋文帝年号“永嘉”;隋文帝年  相似文献   

19.
两晋东宫师傅类职官多所改易,经历了晋武帝时期、西晋晋惠帝与东晋三个时期。期间,一度从太子二傅扩大到六傅并立。最终在东晋孝武帝时回归汉魏太子二傅的设职。两晋太子师傅类官员在任命上出现“一时之制”:“命诸公居之”,“以本位重”,“或行或领”。通过改革皇太子与太子师傅间的礼仪关系(二傅不臣拜),提高太子师傅的地位。太子詹事复置后,太子师傅虽不再掌管庶务,但通过“詹事文书关由六傅”的行政程序,仍确立了在东宫职官体系中的最高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西晋立书博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补充论证,认为荀勖领秘书监并立书博士的具体时间是晋武帝泰始十年中期左右;又针对"置弟子教习,以锺胡为法"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