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金玲 《科教文汇》2009,(3):104-104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学习”为主动的“我要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有趣尤为重要。就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激发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入手。直接学习兴趣是由所学的内容或学习活动,即学习  相似文献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说明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主动的去学。当然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做到喜欢学、主动学似乎很难。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心理学理论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关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学习的兴趣,而学习成绩又与学习兴趣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使学生“欣赏化学,热爱化学”,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化学启蒙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学生“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亲身体会。  相似文献   

5.
叶良 《今日科苑》2006,(2):62-62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学生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存在道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长期以来,“枯燥乏味”时常是思想政治课的代名词, 思想政治课老师也以理论知识的“灌输者”称之,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呢?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因此,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想学了、主动去学,教学才会有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过于枯燥无味,无法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实现化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由之前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本文先阐述了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对化学教学生活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吴霞 《科教文汇》2014,(18):167-167,175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过于枯燥无味,无法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实现化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由之前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本文先阐述了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对化学教学生活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刘程燕 《知识窗》2014,(2):48-48
兴趣是求知的重要动力,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过程就会变成一种享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兴趣正是引导学生步人化学殿堂的一把钥匙。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学习的长久动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一则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案例介绍了一种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和学习方式,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教学,并在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章华钊 《今日科苑》2007,(10):152-153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目标中要包含体验性目标,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他们也只能“在纸上做实验”,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却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实,笔者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体验教学,使学生产生一种本能的体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更容易激发“以形象思维为特点,有意注意不够发达,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的”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视运用信息技术,能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相似文献   

13.
刘孝锋 《科学中国人》2014,(5S):197-197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是摆在教师面前永恒不变的主题。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探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很重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孔子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就是这个道理,学习数学同样离不开兴趣,特别是数学课堂上,教师更应该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化学学习的内容以教学大纲规定的化学教学为目标。很多学生对化学学科刚开始很有兴趣,但慢慢就说元素符号和名称。化学方程式等很多,不好记,也就慢慢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和利用课堂情境,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充分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就成了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一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那么,怎样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呢?  相似文献   

16.
徐丽萍 《科教文汇》2009,(18):185-185
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所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之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学生学习化学是被动的,感觉不到学习化学的快乐;甚至还会遇到一些所谓“后进生”,其实他们的智力并不差,差就差在他们对于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怎样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呢?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提高自己授课的趣味性来做起。  相似文献   

17.
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不能准确无误地将自己的思想意识流畅地表达出来,出现语文不“语”的现象——“哑巴汉语”,就很难说语文教学是成功的。我们知道,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阅读教学,因此,只有把好阅读关,才能防止“哑巴汉语”。就此问题,笔者谈几点想法。一、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地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这样学生就能乐于学,主动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要想使学生真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通过实验对比,学会学习、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自主探究,发展个性几个方面论述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小玉 《科教文汇》2009,(14):117-117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话千真万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心理学上叫内驱力。它对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语文教师在作文这个重难点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林碧君 《科教文汇》2008,(26):172-172
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学习、通过实验对比,学会学习、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自主探究。发展个性几个方面论述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