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秋郑国是居于中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始都于郑(今陕西凤翔县一带),后迁都于拾(今陕西华县);春秋早期郑武公东迁于中原溱洧之间古郑城(今河南省新密市溱洧交流一带),称"新郑",后郑文公时迁于今新郑市郑韩故城,是为郑国四都三迁。但长期以来,郑国东迁溱洧之间古郑城却不为人重视。古郑城所在,不但文献记载颇多,而且遗存有众多文物遗迹,在春秋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请先看如下一段文字: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 国可得也。”末句上那个“国”字,王力先生等编的《古代汉语》,其文选《蹇叔哭师》篇,无注。朱东润先生等编的《中国历代文选》上编一册,89页,说是指郑国,原注是:“国可得也,可以取得郑国。”我想,也许这个“国”字作“春秋以来诸侯国”讲(如把这个“国”字作郑国讲),其可能性不大,作当时诸侯国都城(城邑)讲的可能性却要来得大。底下,且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论春秋初期周王室对诸侯国的赏赐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初年,周惠王和周襄王先后对帮助王室平叛的诸侯国进行赏赐。由于受周王室和诸侯国政治关系的制约,周天子的赏赐政策呈现出抑强扶弱和重同(姓)疏异的特征。赏赐政策的变化其实质是王室对诸侯控制政策的变化,它反映了春秋初期王权和地方两种政治势力在抑制与反抑制的斗争中王权衰微、地方势力坐大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4.
不自量力     
1.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2.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小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这时候,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3.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4.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不自量力:不…  相似文献   

5.
子产治郑     
子产是春秋后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出任郑国卿士、执政期间,镜意改革,择能任贤,广开言路,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使弱小的郑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两周之际,本为王朝根基的宗法制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上自王室,下至诸侯国,大小宗之争愈演愈烈。本文以《左传》隐公元年的记载为切入点,结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中的郑史三篇,对春秋初期郑国君位之争的主角之一共叔段的失败原因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共叔段对封邑的经营成效,出奔后的作为,以及与郑国卿大夫集团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其母武姜是他觊觎郑国君位的推手,而其政治谋略和魄力的匮乏,以及郑国特殊的政治生态,决定了他在这场争斗中绝无取胜的可能。发生在郑国的这场君位争夺,是这一时期小宗夺权失败的一个经典案例,更是周王朝宗法制由上而下持续崩坏的一个表征。  相似文献   

7.
春秋诸国林立,争战不断,郑国在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外交策略;建国初期实行强硬霸主外交,中期采取与诸小国共通的“唯强是从”态度,后期向强国争取自主平等对弱国威兵相加。郑国这种外交政策的变化与其国内和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紧密相连,它既反映了春秋小国外交的共同特点,又体现了郑国外交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郑国是《左传》中记载较详尽的诸侯国之一。通过《左传》的文本,我们可以重建郑国的文化空间。文本中记录郑国的文字,显示出处于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的郑国人的生存处境及复杂心态;极具雄辩力的说辞记录,展示了言说主体的价值取向;《左传》文本中显示出郑国人某些学术观念;反映出郑国人在人格方面的自我修养和提升。  相似文献   

9.
从善如流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  相似文献   

10.
春秋赋诗是西周礼乐制度的“变体”,是诸侯国进行文化争霸和贵族身份确认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春秋各国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弦高犒师     
春秋时,郑国有个牛贩子弦高赶着一群牛到洛阳去做生意。走到半路上,弦高获悉了秦国已经发兵准备偷袭郑国的消息,不禁大吃一惊。他连夜叫人赶快回去报告,同时想方设法拯救郑国。秦军行动诡秘,悄悄地朝滑国进军,眼看快要到郑国边境了。秦军大  相似文献   

12.
在春秋时期的历史舞台上,郑国地处晋楚相争的缓冲地带。南北两大集团都将争夺郑国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致使郑国国策朝晋暮楚不断变化。作为这样一个小国的执政者,所处地位十分特殊,既要面对各大诸侯国的强取豪夺,又要应付国内各大家族的明争暗斗。子产就是这样一位执政者,特殊的地位使《左传》作者对其倾注大量笔墨,  相似文献   

13.
一、春秋时期的军事制度及其变化 1.军队的组建权与指挥权下移。春秋时代,“王室衰微”,东周王朝已不能象西周那样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了。政治上的这一重大变化也导致了军事领导体系的重大变化,除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少数王室军队外,对于各诸侯国的军队,东周王室实际上已无权调遣了。各国诸侯有权组建军队并不断扩充,有权任命各级将吏。如果说在春秋前期,某些大国打着周天子的旗号所主持的军事会盟,尚能对其他诸侯国的军事行动进行某种协调,那么到了春秋中期以后,这种军事会盟的作用也发生了退化,对各诸侯国在军事上巳经没有什么约束力了。为了适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列强都把控制郑国当做战胜对手、建立霸权的必要步骤,因为郑国位处中原核心的交通枢纽,其国力不弱,归属何方对战略格局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5.
梁霞 《文教资料》2008,(31):63-64
春秋初期曾雄霸一时的郑国由于长期内乱而从此衰落,郑卿祭仲反复不臣为内乱的重要原因.但大多学者都将其行为归结为环境使然,而忽视了祭仲本身善于弄权的特点.本文从此点出发,较深入地分析了祭仲本身善于弄权的原因,探讨了祭仲对郑国的弄权行为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忽略细节的,必败于细节之上。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互相攻伐,经常是你敲我一榔头,我打你一棒子,军事行动比演习都多。有一年,宋国大夫华元率军攻打郑国,夜宿某地。由于第二天就要和  相似文献   

17.
填字游戏     
纵列1.春秋时郑国商人的名字,曾假托君命犒劳秦军而挽救郑国命运。2.指某国的一块土地,这块土地处于别国领土之中。3.国内著名篮球教练,曾是领导中国国家篮球队最年轻的主教练。4.前苏联领导人。5.曾被称为"终南山神医"的一个披着医生外衣的骗子  相似文献   

18.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兴盛时期,商业在各诸侯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诸侯国君主的政治决策中影响巨大:齐国以商业为富国强兵之手段,郑国以商业为立国之本,卫国以商业为中兴之道,列国会盟中保商通商条款的订立,争霸斗争中“商战”手段的运用以及对商业城市的争夺和为发展商业决定迁都等等,无不说明商业这种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兴盛时期,商业在各诸侯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诸侯国君主的政治决策中影响巨大,齐国以商业为富国强兵之手段,郑国以商业为立国之本,卫国以商业为中兴之道,列国会盟中保商通商条款的订立,争霸斗争中“商战”手段的运用以及对商业城市的争夺和发展商业决定迁都等等,无不说明商业这种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国,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受封之地。为谋求发展,他深谋远虑逐渐吞并周边多个小国。后其子武公助平王东迁,占领了虢、郐二国的十邑之地,定都在桓公经营的郑父之丘,即今新郑市所在地。50年后,郑国“初霸中原”,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春秋争霸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