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现在,父母在一起的话题离不开对孩子的教育,可言谈间发现,有的父母过分爱孩子而少了些威严,有的父母却又过分严厉而缺少了关爱。笔者认为要教育好孩子,就是要把握爱与权威的平衡。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不仅来自父母对孩子物质方面的满足,而且来自于父母的权威。所以,作为父母,用爱去引导,用权威去矫正。没有爱的权威是专制、专横;没有权威的爱是骄宠、溺爱。  相似文献   

2.
基因,一代代的传承 因为继承了父母的遗传基因,所以孩予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父母的影子。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长得像父母多一些,有的像得少一些。有的孩子遗传了父母的疾病,有的孩子却没事?现在,就让我们追寻这神秘的基因。来看看遗传的真相吧。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父母的爱是天使的翅膀,在父母的呵护下,天使终有一天会展翅飞翔……”失去一方或者双方的爱,孩子就像被折断翅膀的天使想飞却飞不起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流传时间悠久、流传范围很广的古话:“可怜天下父母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的父母从来未像今天这样全神贯注地爱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从来未像今天这样强烈。然而,有些父母种豆却未必能得豆,不少孩子向着父母意愿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有的花季少年自杀,更有的反过来伤害自己的父母。究其原因,就是有些父母仍然沿用着传统的、落后的教子观念和方法,总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孩子,设计孩子,塑造孩子。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要问一句:作为父母,你是否想到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改变一下自己呢?你的思想观念,你的素质水平,你的教子方法能适应做一个现代父母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中国教师》2011,(18):2-2
<正>"有些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聊天记录,有的甚至还跟踪孩子放学后干什么。这样做的父母大都是爱孩子的,但这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必须以理解和尊重为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真爱。当孩子拥有秘密的时候,是最需要尊重的时候,因为长大需要独立面对世界,需要独立的体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并尽己所能为孩子谋求"幸福"。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就是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以为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为其投资未来就是在给了孩子幸福;有的家长则以为留下万贯家财是给了孩子最大的幸福。但每每问起当今的父母:"你的孩子幸福吗?"父母又似乎很矛盾地说:"现在的孩子们吃的穿的玩的,都是我们小时候没见过的,但他们的童年似乎缺少了心理上的幸福感。"谁偷走了孩子的幸福?抛开各种社会因素,笔者认为,父母错误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孩子缺少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爱在细微处     
爱,像一缕缕灿烂的阳光,照亮、温暖孩子的心灵。我做了二十年的小学班主任,深深地感受到了爱所创造的美好,对性格各异的孩子,我都愿意真诚地贴近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内心或快乐或忧伤或迷惑或不解的声音。我用点点滴滴的爱,和风细雨般化解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爱在细微处,由此我也得到了孩子们对我的尊敬与喜爱。一、小纸条里传递爱在一个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孩子文文静静,有的孩子倔强好强……每个  相似文献   

8.
父母是对爸爸妈妈的总称。父母一方,仅仅指的是爸爸或妈妈。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父母一方来照顾他们。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可能都是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孩子可能是和养父母在一起生活,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婚或是逝世等原因,他们可能只跟父母一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会有继父或继母。  相似文献   

9.
宋文娟 《家长》2009,(7):30-31
没有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他们的父母。至少,孩子爱父母没有像父母爱孩子那样爱得那么深。出现这种情况,人们通常会抱怨孩子不懂事。看完下面这位母亲的诉说,你就会发现,孩子不那么爱父母,父母本身也是有责任的。  相似文献   

10.
当你看到人家的孩子表现杰出时,是否会埋怨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潜藏的才能等待开发,只是有些孩子的潜能还在沉睡,未被发现,所以这全看父母怎样给他们创造机会。以下是让孩子表现潜藏的才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广西教育》2004,(7C):10-11
爸爸:您好!希望您能像朋友一样,听我讲完这些话。我知道,每个父母都关心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所以,每个父母都  相似文献   

12.
美式教养观     
养育孩子是件伤脑筋的差事.孩子们并不是生下来就附有说明书的。而每个孩子又都不尽相同,所以有时侯父母们真是挫折地扯光了头发,还不知该怎么办。然而:以教养孩子而言。就像生活中所有的事一样。我们的行为都受文化的影响。因此。美国父母很自然地会教导他们的孩子基本的美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一忌无限度的爱。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如何爱却大有文章。有的父母将爱视为惟命是从,一味迁就,哪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一切从保护出发,孩子的困难均由父母承受。这种偏爱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有不良的个性,使其成熟速度减慢。正确的爱子观念,应是寓爱于教育之中,理智而不盲目迁就,既爱护又严格要求,既放任又有一定限度。二忌过度灌输。儿童的成长发育分为各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特点。当孩子的身心发育到一定时期,就会自然而然地萌发出要掌握知识和本领的意识。有的父母“望子成才”心切,无…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爱和教育爱,但对父母来说,有两种不可取的、势必遭到失败的爱,这就是溺爱和粗暴的爱。首先谈谈父母爱中的溺爱。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的,高尚的情感。他们把一切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惜的是有些父母爱得不当,爱得过分。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孩子每一言行击掌欢呼,笑逐颜开,但却从不考虑这是什么言行,会得到什么结果。常见有的父母在爷爷奶奶在场的情况下问孩子:“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给谁吃?”孩子答道:“给我吃。”对此有的父母并不介意,甚至还认为孩子“聪明”。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可以”、  相似文献   

15.
张晓 《天津教育》2011,(2):48-49
一、宽严有度,师爱育人 师爱是教师基于学生的身体、心理、意志、品质、学业等方面的发展而付出的理智的思想感情。这种爱不同于父母之爱、亲朋之爱。父母之爱,关心孩子身体、学业的多,关心心理、意志品质的少;亲朋之爱,夸大优点的多,指出缺点的少。有的父母要求孩子过宽,有的要求过严,这些都是缺少教育理智的。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活不得不在外地打工,有的学生就是自己的监护人,有的虽然有爷爷奶奶的陪伴,但是爷爷奶奶在监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和父母的监护作用还是有天壤之别的。所以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扮演老师,更要承担学生父母一半的角色。那么在班级管理中该融入哪些爱?总体来说有以下"爱":理解之爱、尊重之爱、信任之爱、宽容之爱、赏识之爱、严格之爱。  相似文献   

17.
周凯 《家教指南》2008,(2):20-20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爱,但是现代父母爱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确?爱的付出与爱的回报是否匹配?爱的结果与爱的初衷是否等同?您“真爱”孩子吗?  相似文献   

18.
孩子要靠父母养育成长,但是,父母不一定真正、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误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特长,其实,很多孩子不是没有特长,而是很多父母不了解什么是孩子的特长,更不能很好地发展孩子的特长。每个孩子的特长,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即个体的优势。它表现在孩子的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心发展等方面。如有的孩子善于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有的孩子办事公道,实事求是;有的孩子善于交际,对群体的适应能力很强;有的孩子对体  相似文献   

19.
1、溺爱型家庭教育。父母的爱是博大的爱,会让孩子刻骨铭心,永生不忘。但是,在爱的记忆中,有的爱让孩子幸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有的爱却令孩子反感,让孩子痛苦,甚至使孩子走向一条犯罪的道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溺爱。现在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稀缺性使得他们成了现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都会有梦想,特别是孩子;每个人都会有爱,特别是父母和教师。让梦想在爱中飞翔,很难吗? ——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