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本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张爱玲的《传奇》与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内容上的异同。共同点:两都注重对平凡日常人生的叙写。不同处:张爱玲的《传奇》中的日常生活是绸般的;而池莉“人生三部曲”中一平凡人生却是棉布般的。  相似文献   

2.
“悲凉”和“苍凉”是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传达给读者的审美意识。而“悲凉”和“苍凉”又是张爱玲本人对生命和现实人生的基本感受,从《传奇》所有的小说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张爱玲的声音透过叙事者的叙述,充满同情而又不乏尖刻地评说着现代都市传奇中平凡男女及其故事。这些颇像禅言偈语式的充满机智的妙语。如果孤立起来看,无疑是作家“机智”的一次集中炫耀:以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对池莉的"人生三部曲"(即《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进行研究,从而分析解读其女性视角以及作品表现出的女性意识,通过对"人生三部曲"的解析,进而对池莉的小说有更为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这位有着旷世奇恋的神奇女子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生命历程呢?正如她的作品《传奇》一般,张爱玲的人生用“传奇”二字概括再适合不过了。  相似文献   

5.
如果以新写实作家共同的审美追求——“毛茸茸”的“原生态”为标准,来衡量池莉的小说,池莉的小说可谓达到了对生活原型酷真的摹拟。她近期的作品,《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是一条河》等,其主人公都是当今中国中下层社会最普通平凡的人们:工人、店员、都市中的小市民、小镇上的孤儿寡女。作者无一例外地揭示这些“凡夫俗子”在“衣食住行性”等最起码的生存欲望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6.
一本《张爱玲传奇》,已经陪伴我好些时日了。读了又读,总不忍心放下。张爱玲是“一个平凡真实的才女,与乱世相遇,塑造出神秘凄艳的风景,成就了纯中国式的传奇”。  相似文献   

7.
《长老》     
(魔幻大作《遗产》三部曲之二)作者:犤美犦克里斯托弗·鲍里尼出版:接力出版社定价:36.80元泰坦:上期我们介绍了《遗产》三部曲第一部《伊拉龙》,本期给大家带来第二部《长老》的简介和作者写作心得。在第一部《伊拉龙》中,少年伊拉龙在森林中发现了蓝色的龙蛋,一夜之间,伊拉龙的平凡生活彻底粉碎,他突然闯入一个由命运、魔法、力量组成的危险的全新世界。伊拉龙和他的龙“蓝儿”走向了传奇般的命运……《长老》是《遗产》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与邪恶的鬼魂殊死战斗后,身负重伤的伊拉龙躺在地上不省人事,有个自称瘸子完人的长者通过意念和他取…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对服饰一往情深,在其作品中充满了对服饰的精辟阐述。分析张爱玲中短篇小说集《传奇》中的服饰描写,可窥探张爱玲对服饰的审美倾向以及潜藏在其后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9.
沈裕 《文教资料》2013,(24):13-15
《海上花列传》作为作家张爱玲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其世态人情、情感对话及“平淡而近自然”的美学追求,表现了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及人生态度.细读张爱玲一系列“传奇”小说,不难发现《海上花列传》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本文从《传奇》第一篇《沉香屑·第一炉香》出发,通过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与《海上花列传》中的赵二宝的形象分析,体会此篇小说受《海上花列传》的影响及张爱玲对此的延续与超越.  相似文献   

10.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她创作的"人生三部曲"系列小说(即《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中,以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冷峻的叙述角度,展现了更贴近生活的"原生态"的婚姻生活,构筑了一个真实的婚恋世界。与此同时,她让笔下的都市平凡男女在婚姻中成长起来,在"烦恼人生"中寻求解脱。由此启发读者思考生存的困境、体验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神话般的人物。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传奇般的故事,而且是离奇故事背后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张爱玲的小说除了苍凉,更多的是缺憾,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找不到完美。文章试从三个方面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家庭的残缺、爱情的残缺和人性的残缺,并指出了残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创作中张爱玲极力营造着美丽与苍凉的对照,根本源于她思想里“幻”与“灭”的二重结构。家国的颓败过程塑造了张爱玲“幻”、“灭”的观世眼光,身世之感渗入她的作品之中。她的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都具有“幻”、“灭”互见的结构。爱与人性在普通人的“传奇”里寂灭,但这个世界里隐含着凡人顽强的生命力,也泄露出一丝对未来世界的希冀;《流言》写尽人世诸相,表面上热闹琐碎,但褪不了苍凉的底色。“幻”与“灭”的二重结构在《传奇》与《流言》中形成一种稳固的平衡、参差的对照,使张爱玲不至于偏向任何一端,既有对人生的彻悟,也有对世传种种的执着。张爱玲作品的独特风貌便建立在这种“幻”“灭”二重结构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池莉“人生三部曲”从两性关系出发,讲述关于女性的爱情命运及男性对爱情的心理变化及选择.三部曲中两性关系的摩擦与世俗生活下的爱情态度,投射出池莉在其所处时代与地域之中,另类的爱情观与妥协的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14.
给你一个视窗可以探视窗外生活留下的张张旧照给你一只鼠标可以点出夜幕浩空中的点点繁星仰慕缪斯的光辉便是你我和耕不辍的选择张爱玲是40年代上海沦陷期红极一时的才女,在当时文坛极具传奇色彩。“随着她堪称‘奇迹’的作品《传奇》《流言》的问世,关于这位天才女作家的传奇般的故事便从此在海内外广为传颂,‘流言’至今。” (一 )“沉香屑世”   张爱玲,高大、古典、鲜艳而又现代。她不多愁善感,也不怨天悯人。她的人生态度是实际的,无害于他人的自私的。   张爱玲的“传奇”先开始于她的家庭。张爱玲的祖父张佩伦,是同治年间…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人类学层面看,《传奇》中带宗教色彩的人生悲感来自张爱玲思想中的原始主义立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小说批判了人类文明中的道德习俗对真心和人性的压抑;二、《传奇》中存在着具有原始主义色彩的母题:失去的乐园再也回不去了。《传奇》中的原始主义随着母题的变奏,呈现一个逐渐强化又渐渐弱化的轨迹。它来源于国外作家的影响,但受张爱玲个人条件的限制,使其原始主义呈现出内在矛盾,导致原始主义色彩的渐渐弱化。  相似文献   

16.
《封锁》是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一篇,1943年11月发表于《天地》杂志。在这篇小说里,正史被消解成了一道背景:传统的“真”与“伪”的二元对立的价值体系被颠覆;全篇弥漫着一种张爱玲特有的悲凉氛围。  相似文献   

17.
池莉是一位对中国当代城市普通市民生活的世俗情怀有着深刻感悟的新写实小说家。她热衷于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关注他们平凡琐碎的人生欲望,因此,很多人从写实角度去解读池莉的"人生三部曲"。而当我们细心品味这三部作品时会感到,作品在透过日常生活琐碎的同时出现了浪漫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在8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作品是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熟知的。她的“人生三部曲”系列作品(《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有的学者认为,池莉的创作在于解构,而我认为她的作品更多的在于一种建构。以这个系列作品为中心,池莉在这期间的创作,建构了一种不同于古典爱情的爱情模式。这种爱情模式的特点,是将现世生活的一切甜酸苦辣、喜怒哀乐,都看作是世俗人生爱情经历的一些无法回避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从中去体验爱情的意味,了悟爱情的真谛。从而达到其重新建构爱情的目的。这种建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显然是与现代性的建构联系在一起的,是以解构过去的爱情婚恋观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小说集《传奇》对沪港社会凡俗人生的艺术观照,形成此独特审美选择的原因是好的生活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人生观、历史观和对现代人的独特认识。《传奇》是通俗的,但作家又在对凡人琐事的形而下的描绘中寄寓着“通常人生的回声”-对人的生存状况、生存意义的哲理思索,超越了一般的通俗小说。《传奇》未表现抗战时代主流话语,即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的启蒙、批判精神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20.
1944年;张爱玲的第一部小说集在上海出版,曾轰动一时,这就是名闻遐迩的《传奇》。作家命名这部小说集为“传奇”,大概有“后来传奇”中的“传奇”Z意吧环过;作家本人的身世和经历,倒确实富于一种传奇色彩。其祖父张佩纶为请末名臣;据说《孽海花》中的庄仑樵就是以他为模特儿的;其祖母则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的女儿。尽管张爱玲成名较早但只是近年来才渐为人知,这之前的中国新文学史则对她不著一字。自美国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辟专章评述张爱玲;而且对她赞誉有加之后,张爱玲在中国这才声誉日隆,一时间,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