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盖茨的童年往事杨殿蓉编译1965年,我在华盛顿的一所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有一天,一位负责教九岁儿童班的老师来找我,说她班上有个学生功课完成得比其他所有孩子都快,他想再找个事儿干,能否在图书馆里干点什么。我说:“让他来吧”。一会儿,一个身材瘦小,沙色头...  相似文献   

2.
我们追求幸福齐力编译一天,我问弟弟:“你幸福吗?”他说,“是的。不,要看你指的是什么。”“请告诉我,”我说,“你最近一次感觉到幸福是在什么时候?”“在1967年4月。”他说。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对生活采取不严肃的态度。弟弟的回答提醒了...  相似文献   

3.
培养记忆力     
“有些人天赋记忆力强,有些人则弱,”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我认识一个实业家,他不信任自己的记忆力,连一天要拨好几次的号码,每次打电话时他都要查看一下。他的口袋里总是鼓鼓地装着备忘录啦,约会时间表啦,隔五分钟就得掏出来看看。要是碰巧没有带铅笔和便条纸来记下他要注意的事项,那他简直是一筹莫展了。我可以举出成千上万个这样的人。其实这些人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4.
现代绘画的“丑角大王”萨尔瓦多·达利实际上不是一个丑角……也许是?他一年中有七个月不分昼夜地作画,其余的时间就参加巡回游艺团做各种惊人的演出。在罗马,他从一个巨大的鸡蛋里走了出来,喊道:“我又出生了!”在巴黎,一辆满载菜花的黑黄色罗尔斯·罗伊斯牌轿车把他送到巴黎大学文学院。他在演讲时对听众说:“一切艺术都从这种不起眼的蔬菜开始。”达利对一位向他采访的记者提议:“咱们爬到那棵树上去吧,那儿舒服些。”在树枝间吊着两把软椅。  相似文献   

5.
田洪敏 《世界文化》2006,(10):32-33
至今想起俄罗斯,却还是在北京的时候轻装上阵,到了莫斯科让大雪刺得不能睁开双眼,只能低着头走路。踩着吱吱嘎嘎的雪,尾随着朋友找到他的汽车,然后静悄悄地开到友谊大学住下。第二天照例去友谊大学旁边的“沙乌拉嘛”吃饭——一家阿拉伯人开的餐馆,在莫斯科的留学生都知道这个餐馆。倒也不是有多么的美味,只不过是毗邻留学生最多的友谊大学,而且价格还算公道,味道还可以下咽,情调还有那么一点浪漫罢了。吃完饭到“巴维列茨卡亚”火车站买火车票。窗口前站着七八个人,我走过去问“:您是最后一个吗?”一位男士回答说“:是的,我是最后一个”,于…  相似文献   

6.
早秋的邂逅     
他们相爱的时候,比尔还很年轻。很多个夜晚都在他们一起散步、谈天中消磨过去。后来由于两人之间的一点小事,他们便不在一起了。一时冲动之下,她和另外一个自以为爱的人结了婚。比尔被女人伤透了心,远走他乡。昨天,穿过华盛顿广场时,久别多年的她和他不期而遇。她喊道:“比尔·沃克尔。”他站住了,开始他并没有认出她。对他来说,她显得太老了。“玛丽!你怎么在这儿?”她下意识地仰起脸来,似乎是在期待一个吻。但是他却伸出了手。她和他握了手。她说:“我现在住在纽约。”“哦,”他有礼貌地微笑着,很快又皱起眉来。“我一直很想知道你过得…  相似文献   

7.
20年前,7月的一个闷热深夜,我的丈夫马克去世了。那时他24岁,风趣、机敏、一头浓密的棕色头发向额后梳理着,非常潇洒。他爱我,对此我深信不疑。在我保存的照片上,他总是一副诙谐的神态,仿佛刚同谁开过玩笑似的。他去了,在我们结婚九个半月后他永远地去了。就在看到他死亡证明的那一时刻,我一下子懵了。我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任何人也不会有这样的准备,因为不幸并非有计划的旅行,它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人们问我,“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谢谢了。”我回答说。我不知道说些什么来感谢他们。但无论怎样,谁都无法阻止死亡…  相似文献   

8.
每当说起知荣明耻,我都不禁会想起一个人。他过去是我父亲的同事,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吴叔叔。吴叔叔调来市里快五年了,我怎么就没有想起来去看看他呢?于是,我在一个双休日去找他。他们单位的值班员说:“没有这个人呀!”我说了吴叔叔的基本情况,值班的大概想起来了,愣了一下,有些失落地说:“唉!早走了。”我的心突然跳了起来,想盘根问底,可值班员忙着抬他的锅碗瓢盆,我不敢再问,无声地离开了那里。  相似文献   

9.
记得有一回在一位乡先生的座上,谈起清代的著作,他说:“有一个经学家说清代有两部决不朽的著作,你试猜猜是什么?”我说:“经学家所说的不朽的著作,自然是《段注说文》、《周礼正义》一类极浩博的书了。”他说:“不对!”我说:“那么,一定是《尚书古文疏证》、《考信録》,一类极精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诀窍     
承担责任在社会中,有些人总是在指责别人,从埋怨父母到指责政府,认为是别人妨碍了他的成功;而善于自我激励的人,却不让自己陷入这种失败者的心理。他们的信条是:“事情成了这样,责任在我自己。”他们知道,说某人或者某事阻止了自己的成功时,实际上是在说,“别人比我更能控制我的人生。”莱斯·布朗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了,他还是个孩子时就被贴上了“智力低下”的标签。他有千万个放弃希望的理由。但是,一位高中教师对他说:“其他人对你的印象没有必要成为你判断自己的标准。”布朗明白他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便努力学习,后来…  相似文献   

11.
今天,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名字已无可争执了。他是行家们公认的20世纪为数不多、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之一。当今,有几千个音乐厅在演奏着普罗科菲耶夫的乐曲。他的乐曲越来越使演奏者和听众倾心。可是多少年来,可以说是几十年来,不论是听众、乐队队员或是音乐评论家,很少例外,都是不仅以怀疑态度对待作曲家的作品,而且干脆不承认他的作品是音乐。评论家甚至不惜用最肮脏的字眼写道:“音乐的污秽”,“浑浊的脏水”;当时的演员,根据普罗科菲耶夫本人后来的回忆,一个个都骚动起来,宣称不愿演“这破烂”。他还说,虽然在音乐厅受到相当的欢迎,但批评仍然是颇失体统的。例如,在纽约演出时,曾有过这样的恶言秽语:“可以  相似文献   

12.
选择     
一日.与朋友闲暇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中一位朋友.问我:“你说,一个人在世上,最难的是什么?”我略一思考,脱口而出,“是做人”!他看着我.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接着说:“是选择!”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海外一直存在着有关中国“金字塔”的种种传闻,就像海外仙山,缥缈在云雾之间,却又乍隐还现……(一)早期的西方“目击者”。(1912年)弗烈德·麦耶·斯克洛德是一个美国商人,他于1912年赶着大篷车从中国长城向内地贩卖东西。除了贩卖香烟、烟草、蜡烛等零杂物品,他还向蒙古人贩卖枪支和弹药。有一次当他经过内蒙与陕西的交界处时,他的中国旅伴——一个饶舌的老和尚对他说:“我们将经过金字塔。”“什么金字塔?”“就是陕西的金字塔。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但你说的是墓葬。”“不是墓葬,它们是跟天一样高的山。虽…  相似文献   

14.
世界畅销书小说家欧文·华莱士因患胰腺癌于1990年6月29日逝世,享年74岁。华莱士去世前住在美国的锡达斯-赛奈医疗中心,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守候在他的身边。“他的朋友和书迷们将沉痛哀悼他,”华莱士的老朋友、有“畅销书先生”之称的小说家悉尼·谢尔顿说,“我过去就认为他是一位极为出色的作家和敏锐的探求者。而且,与众不同的是,他是自己独力以求。”“我认为他的作品将具有长久的生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佩恩·沃伦被任为美国第一位官方指定的桂冠诗人。这位八十岁的诗人、小说家和随笔作家于四十年前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小说《国王的人马》。他是唯一的一位既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又两次获得过普利策诗歌奖的人。这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用各种形式进行创作,但他在1983年说:“诗歌和我的心同在。”在过去的十年里,他  相似文献   

16.
侯颖 《世界文化》2005,(7):28-29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很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你比年轻时还要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貌。”这是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小说《情人》中写的一段话。那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故事,13岁的法国少女和三十多岁的中国男人发生在越南的一段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小说《情人》(L’Amant)获得1984年龚古尔文学奖。在此之前的一年,该书就销…  相似文献   

17.
看上去总是那么年轻的钢琴家丹尼斯·李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他生气勃勃,和蔼可亲并且颇为健谈。每当他自我介绍时,总是十分认真而又坦诚地说:“我是丹尼斯。”这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人们都早已认识他了。别人问及他的年龄时(有人记得在过去的亚洲音乐会上他经常被问及这个问题),他便微笑着回答:“我的年龄不过在16岁到60岁之间罢了。”然后又狡黠地补充道:“这是好莱坞影星的隐私权!不过我可不是利伯雷斯。”这位风趣可亲的音乐家在伦敦住了25年,是他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晚宴席上,紧挨着白发苍苍的爱因斯坦坐着一位十八岁的姑娘。这姑娘竟不知道爱因斯坦是何许人,便向他问道:“您的真正工作是什么?”“我正在学习物理学。”这姑娘一听爱因斯坦的回答,不禁瞪着双眼说道:“您那么大岁数还学物理?我在一年前就学完了!”确实不假,爱因斯坦可以说把整个一生献给了物理学。临终前三天,他在普林斯敦住院治疗,在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天才布雷兹·帕斯卡生于1623年,1662年去世时才三十九岁。他死后,亲友们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整理了他的大量遗稿并出版了《思想录》一书。尽管他是三个世纪前的历史人物,而今,甚至连遥居远东的人们都熟知其盛名,正是由于这一名著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包括了许多诸如“人犹如大自然中一根柔弱的芦苇,然而又是有思想的芦苇”之类发人深省的格言和警句,字里行间贯穿着他对人生不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位身材不高的人,头顶覆盖着与其说是由于衰老,毋宁说是由于痛苦而变白了的头发。在那灰白的浓眉下,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他那依然乌黑的胡须垂在胸前。他清癯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显示出一个惯于把锻炼自己的精神力量看得更重于增强体力的人的坚毅和富于表情的性格。汗珠在顺着他的额头滚下。至于说他的衣着,那么你简直无法猜出原先是个什么样子:它变成了一些破布条……”最初,长篇小说《基度山伯爵》中的法利阿神父就是这样出现在爱德蒙·邓蒂斯眼前的。正如作者后来证实的那样,1829年,一位在“伊夫堡”监狱中被监禁了约十八年的老神父向爱德蒙透露了曾被珍藏的宝物的秘密之后不久便与世长辞了。然而,长篇小说里的人物法利阿神父完全不是作家大仲马凭空杜撰出来的。如果一位好学的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