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莲教前身为白莲宗 ,属于佛教净土宗的一个支派。由于底层民众的政治需求、社会动荡时期宗教文化的整合以及教团组织形式的世俗化等诸多原因 ,白莲教的教义在元代由弥陀信仰衍变为弥勒信仰。弥勒净土信仰在白莲教中经历了从初步渗透、局部质变到成为信仰主流的过程 ,白莲教也因此附着上弥勒信仰的反叛特性 ,从而逐步由合法变为非法、由正统宗教变为民间秘密宗教。可见 ,宗教教义及其社会作用的改变 ,以及官方态度与政策的变化等 ,是正统宗教转变为民间秘密宗教甚至邪教的原因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白莲教前身为白莲宗,属于佛教净土宗的一个支派。由于底层民众的政治需求,社会动荡时期宗教文化的整合以及教团组织形式的世俗化等诸多原因,白莲教的教义在元代由弥陀信仰衍变为弥勒信仰。弥勒净土信仰在白莲教中经历了从初步渗透、局部质变到成为信仰主流的过程,白莲教也因此附着上弥勒信仰的反叛特性,从而逐步由合法变为非法,由正统宗教变为民间秘密宗教。可见,宗教教义及其社会作用的改变,以及官方态度与政策的变化等,是正统宗教转变为民间秘密宗教甚至邪教的原因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白莲教正义     
白莲教是南宋时出现的民间秘密宗教名称。这种宗教是由民间固有的宗教和哲学思想,如早期道教、儒家等杂糅以外来的佛教、摩尼教等教的教义而成。因此它既是土生土长的秘密宗教,又与某些外国流传的民间秘密宗教有着许多共性。宋以后白莲教的流传情况史不绝书,但又多语焉不详。除元代初期一段时间外,白莲教一直被官方视同寇仇,“白莲教”一词已被官方用为指称一切邪教、异端的代词,一般秘密宗教深讳这个称谓而另立支派另起名称,实际上它们还都是白莲教。白莲教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古代的宗教性活动,  相似文献   

4.
古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宗教的基本传统在于.古代中国宗教与原始宗教保持了连续性.由此.原始信仰或宗教中的一些基本元素都在以后的中国宗教中得到了体现,其中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多神信仰和巫术崇拜.上述基本传统在道教、佛教和儒教中均有体现.其中道教的原始信仰品格最为典型.同时,道教与佛教的原始宗教精神还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功利主义特征和非理性特征.儒教由于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因此也难免原始宗教中的一些陋习.但儒家的无神论色彩和对巫术的斥逐都具有矫正作用.道教和佛教也有与原始或早期宗教不同的部分,这是指其中的伦理内容,具体说是与善恶和惩戒观念相关的内容.但道教和佛教都受到巫术性质和功利主义特征的深刻影响,而佛教还包括精英与大众双重性的困惑以及与此相关的宗教共同体疲弱的深刻原因,这就直接削弱了其伦理性质.对儒教而言,汉代以后善恶二元论逐渐得到确立,并且受佛教影响.宋代以后以家族或宗族这一共同体为基础的惩戒观念与体系也获得建立,这些都担保了儒教伦理成为真正可能.与道教和佛教相比,儒教真正成为一个伦理型宗教.  相似文献   

5.
制度化的宗教(如佛、道教)与非制度化的民间信仰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关系.通过梳理方志、笔记小说等福建地方文献,考察清水祖师等福建地区佛教俗神的崇拜情况,说明制度化宗教与民间信仰融合的三种形式:其一,僧人是神明的重要来源;其二,佛教俗神的功能世俗化;其三,僧人参与民间信仰活动.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泉州的宗教包括本土的道教、民间信仰和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景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他们共同并存,和谐共处。通过清源山碑铭,阐述泉州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睦共处,共修纯阳洞。僧俗共修寺院,儒释道三教徒共游柴泽洞,反映三教合一,和谐相处;龟山寺民间信仰的祖先崇拜共祀,书院、祠堂的共修,说明民间信仰与儒教、儒教与佛教关系密切等。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封建时代的秘密社会,是由下层群众为了互济互助和自卫抗暴而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分民间教门与会党两类①。民间教门以师徒递传的方式组成,维系内部联系与团结的纽带是宗教迷信;它要求徒众茹素食斋,诵经礼佛,以消灾挥祸,避劫免厄。民间教门表面上与佛教、道教有某些表象的相似之处,但不被自视“正统”的佛教、道教所承认,也不为统治秩序所容,往往只能在社会下层游行默运,因而也被人们称作“秘密宗教”或“邪教”。两宋时期,朝廷与民间教门之间关系错综复杂,难以捉摸,而又颇具典型意义;下文即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据唐以前正史、《道藏》文献的载述,对中国历史中黄帝修道传说的繁衍予以系统考辨.指出道教将黄帝纳入其仙传谱系,一方面说明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根本的联系,二者可谓同源共宗;另一方面也表明道教在与佛教争衡中,为了增强自身的力量,不得不倚重世俗帝皇宗租的权威,意图以“华夷之辨”来弥缝本教教理、教规之弱势。它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与全盛时期相比,中国传统的宗教———佛教和道教在明代虽然进入衰落时期,但是却呈现出另一种特征,就是宗教的世俗化倾向。从这个角度说,明代的宗教对民间世俗生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全面、细致和深刻。这一影响充分地反映在明代民间日常生活中流露的宗教情结上,体现在明代宗教仪式、宗教场所职能的世俗化和宗教语言的生活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连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戏剧,明清时期徽州祁门人郑之珍取当时民间流行的各种本子重新编撰成《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开始在皖南民间演唱。戏中包含了丰富的宗教思想,主要有佛教的救度思想、道教的检察思想、阴间的审判思想以及民间的临终追荐与超度思想等,这些宗教思想通过戏剧的演唱与流传对皖南乃至江南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汉时期佛、道二教经历了由分至合、合而复分的发展轨迹.当佛教初来中国、面临人地两生的窘境时,它选择了依附于道教;而在佛教逐渐深入民间,教义日趋完善之时,它又必然地走向独立,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道教初创之时,由于其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因而盛极一时,佛教也甘为其附庸.可是当它因受到黄巾起义的牵连而遭遇政治打压时,它的发展势头几被拦腰截断,加之与佛教教义的矛盾渐深,佛教终于离它而去.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是中国宗教法获得长足发展的时期,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多种法律法规,从法律上对当时的宗教现象和宗教生活进行了概括和界定。不管是对正统的佛教、道教、儒学以及基督教等,还是对民间信仰都在法律上给予一定地位,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国各宗教获得了应有的承认。民国时期的宗教立法对当时社会具有多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代手工业者的宗教信仰生活丰富多彩,除了信仰礼敬佛教、道教诸神及民间俗神外,最主要的是信仰、尊崇其行业祖师神。他们的的宗教生活既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一环,又是唐代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了解唐代下层民众的生活方式、信仰方式,因此对研究唐代社会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祖庭、教主、经卷的拥有,普庵教信徒在客家区域的较广泛分布,可以对普庵教的现实存在做较肯定的回答。普庵教是一种以南宋初临济宗杨岐支系下第6世禅宗高僧普庵禅师为教主、以赣西北宜春市袁州区慈化寺为祖庭、以法事仪轨为主要特征的民间宗教。普庵教的4大宗教特征是:糅合佛教禅宗、密宗、道教灵宝、民间巫教因素;突出普庵符与普庵咒的作用;强化法事仪轨的仪式表演特色;现实中与客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国内宗教美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研讨了一些新的课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佛教美学方面,学术界仍继续重视禅宗艺术美学的研究,发表出版了一批有关禅宗书画美学、诗歌美学的论著,并对佛教建筑艺术、佛教造像艺术、华严宗与中国的悲剧意识等进行了研究。道教与基督教美学方面,学者们从二者经典的美学意蕴、代表人物的美学观、道教与基督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伊斯兰教美学的研究中,学者们则从雕刻、工艺美术、生态美学等方面对伊斯兰教美学进行了挖掘。此外,民族、民间宗教文化与美学也引起了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的宗教观具有现实性和功利性,因此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宗教意识不强,宗教感情淡薄。在现当代文学中,很多作家的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人的宗教心理;进入新时期以后,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萨满教等宗教都对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获得不断的扩充,由简单的对天、水等物质的形容词,发展成为具有哲学宗教内涵的重要概念。六朝作为中国道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征是这个时期大量道经被造作;道教吸收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引进儒、佛两家思想,充实自身理论。而道教对自身理论的提炼和总结,则反映在新出道经中。"清"的概念不断在新出道经中出现,并作为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成为六朝士族道教标榜自身宗教特质、区别汉代以来的民间道教的重要特征。"清"的观念还直接影响到以后道教教义和道教宗教实践,在教义中主要的体现就是戒律,而在宗教实践上就是道教徒在斋醮与修炼的实践过程中追求"清"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宗教与旅游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印度传进来的佛教一开始就是通过僧人云游而传播的 ,道教的修炼场所后来也大多成为旅游胜地。宗教与旅游始终存在的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宋代的旅游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宋代的旅游中 ,佛教和道教与其关系最为密切 ,它们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即在宋代由于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且随着佛、道教不断地和中国本土文化融和 ,逐渐深入到下层平民生活中 ,越来越世俗化、平民化 ,宗教与旅游二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成为中国古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宗教成为宋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殷剑 《考试周刊》2007,(23):42-43
佛教和道教都是中国的四大宗教之一。但是外来的佛教似乎在中国的传播要比土生土长的道教更为广泛,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习惯,但综观两种宗教的历史背景、基本教义及其宣传的价值观,这个结果又是必然的。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宁宜 《中国教师》2009,(Z1):3-3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湖南是中国的内陆省份,其道家、道教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道教与湖南是有地缘关系的,湖南独特的地理生态资源及丰富瑰奇的物产为道教在湖南的传入及衍播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天然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