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独立"一词进行词典查阅和语料库检索,发现各大词典和国家语委语料库对该词的词类标注处理不一致。以双层词类范畴为理论依据,以词的表述功能为词类判断标准,结合大量的语料证据,得出该词的词类标注应被确立为动形兼类这一结论,并对词典编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词类划分标准到底是语法还是语义或者二者并存,尚存争议,这使得兼类问题的讨论更为激烈。兼类问题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词典编撰的准确率,误导学习者。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以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和BCC语料库为研究工具,以"选择"作为个案研究的检索关键词,探讨了该词在语言和言语两个层面的词类归属,认为该词具有动名兼类现象,建议在词典和语料库中增添其为名词的词类或词性标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语文辞书标注词类的重要性、中国语文辞书标注词类的情况,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标注词类情况,评析其分歧,提出辞书标注词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语文辞书标注词类的重要性、中国语文辞书标注词类的情况,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标注词类情况,评析其分歧,提出辞书标注词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当今词典标注混乱,既有碍于双语词典准确译义,又易使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差错。本文仅从我们日常使用的高频率词汇"是"一词出发,具体分析各类词典对其的标注,并通过查询"国家语委语料库"及"北大语料库"的调查结果出发,对"是"一词重新译义,最后,指出词类标注正确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语词类在语言学界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而词类标注在汉语/汉外词典编纂中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文章结合国内外学界在词类及词类标注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对《汉意—意汉双解词典》(2012)的词类标注情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词典在词类标注方面成绩与问题并存,其在词类标注上的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现代汉语等分析语词类研究困境的真实写照;而作为印欧语的意大利语在社群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也存在兼类现象,这无疑给汉语词类研究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展览"的词类划分定位在动词范畴内,但是通过在语料库的调查,发现"展览"同样也可作为名词使用,本文将以基于使用的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展览"的词类归属,以期对词典编撰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几个词类标注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秋生 《现代语文》2006,(5):115-116
<现代汉语词典>(2005版)在吸收近年来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词汇作了全面的词类标注.但是,有几个词的词类标注还不够准确,如"憋气""发端""廉价"和"眼红",本文根据语言事实和语法学界公认的词类划界标准对它们进行分析,对这些词的词类标注作了补充和修订.  相似文献   

9.
词类信息对词义的自动识别与标注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为例词标注了词类信息,并分词类立义项,这为通过词类区分词义提供了便利。本文通过对词典中多义项词的词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通过词类区分词义所能取得的作用和效果。词类区分词义的作用通过使用词类区分词义和语素义、使用词类缩小词义判断的范围表现出来。词典中,一部分多义词可以通过词类确定唯一义项,一部分词可以通过词类减少义项的数量。本文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和词义标注语料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量化分析,指出了通过词类区分多义词词义所能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语法和词典研究中,概括词的兼类问题最为棘手,其中具有自指用法的概括词兼类问题尤甚。主流观点坚持兼类要尽可能少的“简约原则”,把分析语普遍存在的概括词语法多功能现象视为汉语特有的词类多功能现象,从而造成汉语词类“类无定职”的困境。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视角分析,发现上述观点已对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和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词性标注产生消极影响:现代汉语词典中兼类词条的数量被人为减少,造成现代汉语兼类现象远远少于现代英语的假象;对于规约化自指用法的表征,具有对称语义关系的词条在同一部词典中的词类标注自相矛盾、在不同词典之间相互矛盾的现象突出。因此,取消自指词项兼类禁令是解决汉语词类问题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11.
"such"在英语中的词类范畴属性问题给语法分析提出了挑战。本文根据ICE-GB真实语料库的相关观点,认为传统语法将其两分为限定词和代词的做法有失公允。基于词类的分布特点来看,"such"应该划为形容词,属于一种边缘形容词成员。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展览”的词类划分定位在动词范畴内,但是通过在语料库的调查,发现“展览”同样也可作为名词使用,本文将以基于使用的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展览”的词类归属,以期对词典编撰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十多部汉英词典对"天赋"一词的译义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于是进一步对六部大中型汉语词典对"天赋"的释义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出其中的义项,同样发现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也有待商榷。因此,作者利用"现代汉语语料库"及"北大语料库",对"天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索,并对检索结果加以分析,尝试着给"天赋"一词提供相对全面准确的释义。目前,无论是汉语词典还是汉英词典都在词类标注、词的准确释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本文希望通过个案研究起到抛砖引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的说明》一文将"几、许多"归为数词,将"第一、第三"归为序数词,值得商榷。前者与目前语法学界的普遍看法相乖离,较好的处理是:"几"为疑问代词,"许多"为形容词。后者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述不一致,"第一、第三"为表序数的词组而非序数词。  相似文献   

15.
"词类活用"是指某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本的语法功能,临时充当其他词语及功能的现象。"词类活用"作为一种重要语法在文言文中应用比较常见,有名词动用和形容词动用几种用法,然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则不能作状语。因此要想灵活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就要辨清"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二者的区别,本文首先区分了词类活用及词的兼类,然后通过对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词类活用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更好地判断词类活用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朱芸 《现代语文》2008,(5):102-104
本文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对外汉语教材<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中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其中部分动词和形容词具有名词用法.但是,在词典和教材生词表上并未将这些动词和形容词归入兼类词,也未标明其具有名词用法.本文试图通过描述这些动词、形容词的分布状态概括出其共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汉英词典的调查,发现汉英词典对"巧遇"的词类标注多有矛盾和冲突。鉴于此,采取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从基于使用的语言理论和词类范畴化视角出发,对"巧遇"的使用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巧遇"经过词类范畴化这一动态过程在汉英词典中应处理为动名兼类词。  相似文献   

18.
词类活用是对现代汉语现成的语法规则的突破和“偏离”,是汉语词性相对自由的特点的具体体现。本文拟从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角度,以名词、形容词、动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作较为完备探讨,试图廓清一些争议未定和模糊不清的认识,以期对现代汉语词类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词类划分是现代汉语教学与研究中最重大的问题之一。现代汉语的词跟西方语言的词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这就使得汉语的词类划分成为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一部权威的全面标明词类的现代汉语词典,这不得不令我国的教师、学生、中文信息处理工作者以及外国朋友们感到遗憾和焦急,笔者又学习了新发表的有关词类的论著,现在把自己对于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思考写在下面,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20.
由于汉俄两种语言的词汇在词类的划分和遣词造句等方面的习惯存在着差异,在俄译汉过程中,如果机械地按照原文词类翻译会使译文显得生硬、别扭和不流畅,这时就可以采用词类转换法。科技俄语文本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在翻译成汉语时,有时为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在译成汉语时可以转换成其他词类。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遵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具体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