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作家宫泽贤治的《狼山、笊篱山和盗贼山》是一部色彩鲜活、寓意深刻的童话作品,完整呈现了深藏于作者内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图,集中体现了作者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的认识。本文以人与自然的交往历程为主线,通过剖析该童话中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探析贤治童话中传递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规律,阐释贤治生态平衡思想的内涵,进而构筑宫泽贤治童话中人与自然和谐构图的全局,为当今生态保护的历史大潮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论从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出发,分析其中的神话要素。论述神话为其童话作品带来的巨大能量。宫泽贤治的童话中有很多把自然现象神格化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宫泽贤治在日本东北地区生活的真实体验。也有对古代神话中关于自然现象题材的引用。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并非只是感性地、无意识地将自然现象神格化的,在宫泽贤治心中已经把自然现象确立成了一种信仰的体系。宫泽贤治认为诞生出宇宙中所有事物的主体是一种类似于宇宙根源生命力的能量。而这种宇宙根源力量就是"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这种观点支持着宫泽贤治为自己的信仰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以同人诗歌杂志《铜锣》为媒介,中国诗人黄瀛与日本诗人宫泽贤治曾有过文学上的交往,并在1929年6月前往花卷探访了卧病在床的宫泽贤治。通览黄瀛的诗歌会发现,其中充满了与宫泽贤治之间以"心象素描"为介质的回声,印证了其对"心象素描"这一宫泽贤治特有的诗歌手法的共鸣与仿效。不仅如此,黄瀛也成了宫泽贤治作品在中国被广泛阅读和译介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4.
黄小敏 《林区教学》2008,(10):88-89
宫泽贤治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有关于风的描写。从三个方面探讨宫泽贤治与风的关系。首先是生长环境——故乡的风,二是宫泽贤治童话作品中风的特殊作用,最后探究宫泽贤治为何热衷于描写风。  相似文献   

5.
伊恩·麦克尤恩的早期小说充斥着乱伦、暴力、性虐、惊悚等因素,体现了人性异化和社会荒诞。以"恐怖伊恩"时期的两部"小型杰作"《水泥花园》和《只爱陌生人》为研究对象,从精神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小说中精神生态荒原的具体表现。麦克尤恩笔下的精神生态荒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生态不和谐,人与人的生态不和谐以及人与自我的生态不和谐。多种荒原般的城市意象揭露了"家"的不确定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生态不和谐;生活意义、道德和伦理的丧失折射了畸形的人际关系,书写了人与人的生态不和谐;人的非常态成长凸显了自我的异化,展示了人与自我的生态不和谐。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社会主义发展的良好态势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而被提出,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备受文学界的关注和青睐。但是宫泽贤治童话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与发掘。因此,对其童话作品反映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做一个尝试性的研究,希望对宫泽贤治童话的研究做出微薄的贡献。本文拟运用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理念深度挖掘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剖析宫泽贤治童话流露出的社会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孙宠 《文教资料》2013,(32):94-96
宫泽贤治是日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与儿童文学巨匠,有日本学者形容他的作品都“处于一种长眠的状态之中”,有人说宫泽贤治的死意味着巨大的“诞生”。本文将通过对宫泽贤治的生平,童话形成的环境与先天条件以及当时的文艺思潮的考察来探讨宫泽贤治童话的建构及其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8.
宫泽贤治的"西域异闻三部曲"集中体现了作家心目中独特的西域形象:西域既是给予人磨难的"受难之处",又是"人界"与"天界"相融合之处,进而又是能令人领悟真理,接近信仰的"涅槃"之处.而这样一个基于现实而又超脱现实的西域形象体现出作家对佛教坚定的信仰和对西域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野草在歌唱》描述了种族歧视下的南部非洲的社会现状及黑人、贫困的白人移民艰难的求生历程。作品揭示了西方殖民主义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及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重压下畸变和扭曲的人性。本文将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角度对作品展开分析,阐释当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及他人之间的矛盾、异化与对立,期冀改善现状,真正建立人类同自然、社会、自我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恢复自然、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10.
关于作者:
  宫泽贤治,既是童话作家,又是诗人、教师、农艺改革指导者,还是一位悲天悯人的求道者,是“代表日本的国民作家”。出生于日本岩手县花卷市贫困的山村,却出身名门望族,这样的矛盾对异常敏感的宫泽贤治而言,内心经常是冲突与挣扎的。他自幼目睹农民的悲惨生活,对劳动人民寄予无限同情,所以他的作品常令人心生恻隐。在日本,宫泽贤治可谓家喻户晓,日本各地的小学、国中的国语课本都可见他的作品,高中国文教材则可见他的诗歌。然而,他像凡·高一样是一个悲剧人物,连生前自费出版的童话集、诗集,也无人问津。不过,或许是社会的遗忘与忽视,让宫泽贤治有更多的思考,更能写出人们内心的声音,让百年后的人们依然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1.
生态批评所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类应该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求.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是"勇敢的承担起人类的生态责任或使命,追求尽可能简单化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重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谐".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士兵之家>(<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中刻画了主人公克莱勃斯战后回乡的生活.因为残酷的战争不仅造成了自然生态危机,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世界对克莱勃斯不断摧残,使他逐渐陷入孤独、苦闷、恐惧中,丧失了信仰,最终走向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恶化,男女婚姻的不幸以及人类精神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即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失衡。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宫泽贤治的作品《银河铁道之夜》被誉为只有大人才能读懂的童话,它里面的故事情节引人无限遐想。贤治信仰的法华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多有体现。本文从法华思想的介绍展开,分析了《银河铁道之夜》的乔万尼、康帕内拉、捕鸟人以及天蝎火这一象征,浅析法华思想对宫泽贤治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法华文学"的魅力之处。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家宫泽贤治曾创作了许多法华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许多体现了作者创造人间天堂的济世思想。宫泽贤治的济世思想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龙和诗人》可以看做宫泽贤治济世思想的发端,且其中的济世思想多来源于宫泽贤治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并深受佛教信仰的影响。早期的济世思想虽具有局限性,但仍然是宫泽贤治致力于实现人间天堂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在宫泽贤治的后期社会实践过程中济世思想在萌芽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关系是文学批评的重要维度,生态批评也成为主流文学批评话语之一,但是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恐怖小说目前尚未发现此类研究。斯蒂芬·金在《宠物公墓》中以拉撒路复活的文本隐喻剖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失衡,从生态角度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症候进行反思,解构隐藏于后现代叙事标签之下的人类生存尺度。明确了只有肯定人类生存的整体生态性质,搭建和谐稳定的生态整体观,进而构建宇宙"生命共同体",人类才能走出生态困境。  相似文献   

16.
宫泽贤治是日本近代著名的诗人、童话作家。英年早逝的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的童话充满了无限的想象,虽然难懂,但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且寓意深远。本文通过剖析宫泽贤治的童话作品中的思想意识,探讨其作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面对现化工业文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贾平凹先生进行了深入思考,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自然观、人与人和谐的生态社会观、人与自我和谐的生态精神观、人与天地和谐的生态文化观,表现其顺应自然规律、和谐人际关系、尊崇道德伦理、追求精神自由、张扬生命意识、寻找精神栖居的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18.
日本童话作家宫泽贤治被称为拟声拟态词的达人。他作品中的拟声拟态词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由于拟声拟态词在汉语和日语中的种类和词性上无法做到完全对等,造成了翻译的困难。本文以宫泽贤治的童话《银河铁道之夜》为研究对象,以周龙梅的中文译本为例,将作品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与译文进行对照分析,探讨翻译拟声拟态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批评所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类应该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求。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是"勇敢的承担起人类的生态责任或使命,追求尽可能简单化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重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谐"。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士兵之家》(《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中刻画了主人公克莱勃斯战后回乡的生活。因为残酷的战争不仅造成了自然生态危机,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世界对克莱勃斯不断摧残,使他逐渐陷入孤独、苦闷、恐惧中,丧失了信仰,最终走向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异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宫泽贤治一生信仰《法华经》,这一经典充分地体现在其作品创作中,宫泽贤治的很多作品中蕴涵了深厚的宗教思想,那就是为了众生的幸福而努力。其作品中《法华经》的体现不是在讲述经文,而是把其思想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展现其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