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苟翰 《现代语文》2009,(3):128-128
《台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小说。与之同步的《教师教学参考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作了这样的概括——小说深沉地回响着时代的呼唤,亿万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的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  相似文献   

2.
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和《墙上的斑点》是伍尔夫意识流作品的奠基之作,本文通过由微观到宏观的创作观,后印象主义绘画在小说中的运用和人们异化感的体现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伍尔夫小说的特点,来说明这两篇小说在伍尔夫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已故上校的女儿们》是著名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经典之作。这篇小说独特的叙事结构、淡化的故事情节和巧妙转换的叙述角度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与此同时,曼斯菲尔德对象征意象的娴熟运用也让这篇小说意味深长、回味无穷。作品中象征性意象分为三类,分别象征着父权主义、维多利亚时代妇女的希望和她们的实际地位。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及曼斯菲尔德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1924年在巴黎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其中的一篇。这篇小说的场景发生在意大利,塑造了一个受到丈夫冷落,感情受挫的美国妻子的形象,因而人们的眼光大多聚焦于从中探讨海明威对妇女的看法和对婚姻的观点上。其实,正如海明威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社会和人心带来摧残的其他小说一样,读者们也能从《雨中的猫》这篇小说含蓄的手法中透视到在一战后的美国社会里,年轻的一代失去精神乐园后无处栖身的困惑尴尬和对生存意义的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1924年在巴黎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其中的一篇。这篇小说的场景发生在意大利,塑造了一个受到丈夫冷落,感情受挫的美国妻子的形象,因而人们的眼光大多聚焦于从中探讨海明威对妇女的看法和对婚姻的观点上。其实,正如海明威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社会和人心带来摧残的其他小说一样,读者们也能从《雨中的猫》这篇小说含蓄的手法中透视到在一战后的美国社会里,年轻的一代失去精神乐园后无处栖身的困惑尴尬和对生存意义的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一鲁迅的不少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所以谈到鲁迅在自己小说中的影子,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这些小说中“我”的形象。《呐喊》中有七篇小说有“我”的形象,除《孔乙己》中的“我”是个酒店小伙计,《头发的故事》中的“我”是个阅历还浅的青年以外,其他五篇小说中的“我”,显然都有  相似文献   

7.
《香艳杂志》是民国初年的妇女刊物之一,其中侠义小说五篇,分别是《黄钟》、《周连芬》、《黄衫女侠》、《奇妓》、《伶侠》.本文针对出现在《香艳杂志》中的这五篇侠义小说进行简单的分类及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8.
乔伊斯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开拓者,不但其经典之作《尤利西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而且其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伊芙琳》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第四篇。小说直接,生动地表现了都柏林青年人瘫痪的精神状态。试图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这篇小说的结尾,并探讨伊芙琳放弃追求自己幸福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内容简洁,短小精悍,小说的结尾含蕴深刻,震撼人心,令人回味无穷。对于这篇小说主题的解读,大部分教师选择了文题中的"窗"和文末的"墙"的意象来把握。但实际上,文中还有一些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角度,可以引发我们对这篇小说的主题进行更深入地思考。一、小说中的环境色彩《窗》这篇小说有两个人物,他们没有名字,我们根  相似文献   

10.
《飘》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这篇小说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唯一一部代表作品。小说通过南北战争这一事件,细致深刻地描写了各个主人公命运与性格的改变。这篇小说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的迫害和民众对战争无奈的接受。  相似文献   

11.
分析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人们常常把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景物环境的描写作为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来加以分析和肯定。当然,这两点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的艺术特点,但对小说仅作如是分析是不够的。我以为这篇小说另一个更重要、更突出的特点,应该是通篇对比、通篇衬托手  相似文献   

12.
一篇小说刻画好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揭示小说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赏析一篇小说或引导学生理解一篇小说的主题就必须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我在教学《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小说时,就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探索,总结出这两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从而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下面我就以《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3.
舍伍德安德森的《手》是其小说集《俄亥俄州的温斯堡镇》中的一篇很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深入人物的精神层面.塑造了一位孤独远离人群的怪诞人——飞翼比德鲍尔。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篇小说中的写作风格,来阐释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反应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一篇小说刻画好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揭示小说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赏析一篇小说或引导学生理解一篇小说的主题就必须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我在教学《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这两篇小说时,就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探索,总结出这两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从而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下面我就以《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管之见。一、人物形象在对比中栩栩如生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成功地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深刻地批判了辛亥…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药》这篇小说中所描写的夏瑜烈士,就是写秋瑾。鲁迅与秋瑾是在日本相识的,对她的光荣牺牲是十分悲痛的,并用《药》这篇小说来纪念她。鲁迅在这篇小说里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是《呐喊》中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关于这篇小说,据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介绍,鲁迅自己曾谈过一种看法:主要“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而叶圣陶、茅盾等人也都对《孔乙己》的主题有过自己的阐述,但茅盾的看法,好像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尤其是没有引起中学语文教学界的注意。   茅盾对这篇小说的看法十分别致,他抓住这篇小说最初发表于《新青年》时作者《附记》中的话:“这一篇很拙的小说,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茅盾解释说:“此处的‘或一种生活’其实是指当时…  相似文献   

17.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说《项链》历来为人称道,这篇小说思想深刻,艺术上也颇有独到之处,称得上是莫泊桑的精心杰作。从美学上看,这篇小说除了形式美外,还极富耐人寻味的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美。小说是现实社会的反映,所以我们在细读《项链》时也会体会到这篇小说中的种种  相似文献   

18.
柔石小说的语调一贯比较沉重,《希望》《会合》两篇却显得比较另类,在此柔石运用喜剧化的讽刺艺术,对婚姻与革命给予了批判性反思。这两篇小说反映出柔石与鲁迅在思想上的链接。柔石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续了鲁迅的思路,以执着于真实的怀疑精神,在启蒙的立场上继续关注着"新"与"旧"的悖谬问题,喜剧性的叙述笔调使这两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反讽色彩。  相似文献   

19.
柔石小说的语调一贯比较沉重,《希望》《会合》两篇却显得比较另类,在此柔石运用喜剧化的讽刺艺术,对婚姻与革命给予了批判性反思。这两篇小说反映出柔石与鲁迅在思想上的链接。柔石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续了鲁迅的思路,以执着于真实的怀疑精神,在启蒙的立场上继续关注着"新"与"旧"的悖谬问题,喜剧性的叙述笔调使这两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反讽色彩。  相似文献   

20.
柔石小说的语调一贯比较沉重,《希望》《会合》两篇却显得比较另类,在此柔石运用喜剧化的讽刺艺术,对婚姻与革命给予了批判性反思。这两篇小说反映出柔石与鲁迅在思想上的链接。柔石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续了鲁迅的思路,以执着于真实的怀疑精神,在启蒙的立场上继续关注着“新”与“旧”的悖谬问题,喜剧性的叙述笔调使这两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反讽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