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稳步发展具有深刻意义。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用五大发展理念领航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可以为教师提供发展新突破:创新以塑造发展内驱力,协调以促成发展新理念,绿色以建立发展新形势,开放以构建发展新常态,共享以谋求发展新归宿。  相似文献   

2.
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渐进入提质增效的新发展阶段,然而,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严重阻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和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发展。2015年,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基于新发展理念,高校应以创新发展为研究生教育注活力、以协调发展为研究生教育聚合力、以绿色发展为研究生教育夯定力、以开放发展为研究生教育挖潜力、以共享发展为研究生教育添动力,破解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困境,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更重视对学生品德和技术水平的培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影响。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多方面的建设都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促进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将创新理念作为动力、协调理念作为牵引、绿色理念作为保障、开放理念作为契机、共享理念作为路径,以此来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课改进一步往前走的指路明灯。课改创新要讲究协调和绿色发展,就要讲究行与止的协调,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要有共享他校课改发展经验的心态、渠道和途径,就要引和易教育思想浸润课改,让课改行走在"和"的大道上,用最"易"的方法,让课改走稳、走好、走远。引和易教育思想浸润课改,是因为课改"失和"问题众多。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  相似文献   

5.
<正>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他明确指出:"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可见,"厚植开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理念对破解继续教育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发展面临传统观念制约、制度缺陷、资金投入缺乏、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高等难题,为此可通过"以创新理念引领继续教育改革,以协调理念完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以绿色理念保障继续教育教学质量,以开放理念引领继续教育开拓发展思路,以共享理念促进继续教育资源共享"等途径,推进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成为一大理论创新亮点。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每一"理念"增添了一个动词,即"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生动地将"理念"指向了"行动"层面,并强调"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进一步丰富了五大发展理念。如果说五大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推进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根本指针。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应深入挖掘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为策略、路径和方式,实现高校实验室的共享发展,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已逐渐步入新常态阶段。为了更好地把握新常态发展,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通过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理论阐述,探明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存在逻辑及实现路径,揭示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特征,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奠定理论基础,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提倡绿色、厚植开放、追求共享,推动我国实现"十三五"规划。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创新发展是关键动力,协调发展是基本要求,绿色发展是主要路径,开放发展是强大支撑,共享发展是重要保障。而创新不足、协调失衡、绿色缺失、开放不够、共享匮乏是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要难题。加强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要构建创新驱动机制打造联防联控的新引擎,构建统筹协调机制创建联防联控的新体制,构建绿色发展机制实现联防联控的新格局,构建开放包容机制引领联防联控的新常态,建设共建共享机制满足联防联控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1.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共享是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绿色是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创新、开放、协调是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式。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能让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成人教育》2019,(1):20-2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对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引领作用。"五大发展理念"也是我国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从"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内涵论述其对开放教育的引领作用,并指出开放教育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生招生领域实行依法治招,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针对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保密规定落地不实、复试环节监管不力、招生对象审查不严等问题,立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依法治招的视角进行顶层设计。提出进一步推进招考分离、理顺报考条件的综合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4.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内容的"五大发展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我们应当"以创新发展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教育载体;以协调发展为重点,打造平等化的教育课堂;以绿色发展为指引,组建系统化的内容结构;以开放发展为契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思维;以共享发展为平台,建设互动式的教育评价",从而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从动力支撑、路径选择及目标定位三个层面链接未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改革,理应从理论基础、体制机制、文化科技及教育理念领域加快发展动力的创新,牢固把握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三个关键点优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并从以人为本、质量先行及机会均等方面促进职业教育共建共享目标的实现,从而推动我国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更加公平的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成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一些成人高校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诸多失当因素,阻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程。新时代成人高等教育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重塑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模式,践行科学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王元  孙玫璐  程豪 《成人教育》2019,39(10):90-93
以UNESCO学习型城市框架中的"六大支柱"为视角,审视艾斯堡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基于此,结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依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从学习机会均等、教育包容属性、创新学习方法、体验学习乐趣、多方参与协调、共享共建共赢等方面建设属于"中国本土"特色的学习型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8.
中职教育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需要基于中职教育现状,以创新攻坚克难,引领高位发展,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以协调发展优化功能、定位,满足社会、学生多元需求;以绿色发展改造职业教育,助力社会绿色发展;以开放发展深化多元合作,拓展空间,提升水平;以共享发展促进面向农村、农业及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升中职教育资源共享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生教育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要推进“双一流”建设,需要充分理解“五大理念”的内涵,把握研究生教育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将“五大理念”深化到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中,优化学科生态群布局,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与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贯彻这一新发展理念,文章探索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共享发展。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制,确保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