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外发行员     
南阳县黄台岗乡政府王清海同志,无论在会议上或是下队工作,都要给基层领导或爱写稿的人们介绍《新闻爱好者》刊物的内容和对报道的帮助。因此,同志们亲切的称他是《新闻爱好者》的编外发行员。他何以对《新闻爱好者》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他说,我订阅《新闻爱好者》之前,给县广播站写篇报道,很吃力,编辑经常指出主题不突出、层次欠分明等,自从1987年潜心学习《新闻爱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通过1992年四十来块“豆腐干”在《鄂西报》和《鄂西科技报》上刊出,才有缘阅读《新闻前哨》。1993年第一期春季号到手,我就爱不释手,从头至尾,一丝不苟看了一遍又看二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新闻前哨》确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 此后,我都很认真地读这本刊物。特别是刊物上的《业务研讨》、《新闻随笔》、《通讯员生活》等栏目对我帮助更大。去年夏季号上刊登的《计划生育要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和《办好  相似文献   

3.
我搞业余写作只有二年多时间。1989年,我去河南日报记者处刘传钦那里探友,他送给我一些《新闻爱好者》月刊,并说:“看看这刊物,业余想写点东西很有好处。”从比读《新闻爱好者》成为我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这有力地增强了我学写新闻报道的念头。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我在学习写作上  相似文献   

4.
8月20日,首都新闻学会新闻刊物学术研究组召开适应新闻改革新形势、进一步办好新闻刊物的现场经验交流会。《新闻战线》、《新闻学刊》、《新闻与成才》、《新闻三昧》、《新闻与写作》、《光明日报通讯》等首都二十多家新闻刊物编辑部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中国新闻学会副会长钱辛波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会上,主要由《军事记者》杂志主编金为华同志介紹了办刊经验,与会同志认为这个经验对指导办好新闻刊物是非常实际、管用的。钱辛波同志在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爱好者》月刊创办五周年之际,省会诸新闻单位和部分作者、读者的代表40多人欢聚一堂,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办好新闻刊物,引导和帮助青年新闻工作者和广大通讯员更快地成长,以推动新闻事业及新闻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刚刚才到会,有关资料没来得及仔细看,粗粗翻了一下你们提供的这些报道篇目,发现浙江日报的《今日关注》专栏确实办得不错,很有特色如《国际化,APEC的一份厚礼》、《张学良在溪口的幽禁岁月》等报道,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个专版现在的水平是一些党报所不及的。评价性的话我想前面的同志都已说了,我就不说了,着重就如何办好党报、如何办好《今日关注》版谈点自己的想法、看法。新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又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要善于从政治上、从战略上去考虑什么该说、该“炒”,什么不该说、不该“炒”,把握好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在这点上,你们做得非常了不起。《今日关注》版在新闻“炒作”中把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 我是鄂西北大山深处的一名养路职工,近3年来,通过利用工闲时间读报、写稿,被各级新闻单位用稿130余篇。以前,自己曾订过新闻写作刊物,但收效甚微。自1998年订阅《新闻爱好者》刊物后,对我颇有一番指导,中稿率比原来增长40%。特别是《新闻知识讲座》、《通讯员园地》等栏目,为了新闻爱好者输送了最美的精神食粮。值2000年征订之际,我站又有5名业余通讯员相继订了《新闻爱好者》。 借贵刊一角,我谨愿《新闻爱好者》刊物在新的世纪,越办越好! 热心读者:师贞艳编读往来  相似文献   

8.
《新闻爱好者》的印刷发行,得到了印刷厂和邮局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每月,当《好新闻爱者》月刊送交邮局时,郑州市花园路邮政支局大宗班便快速包装,让刊物尽快到  相似文献   

9.
你读过著名人物通讯《射击英雄魏来国》吗?论字数,只不过一千字左右,便把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全国战斗英雄,绘声绘色地报道出来.这篇通讯的作者就是戴邦同志. 戴邦1917年5月出生于安徽省天长县,已从事新闻工作四十多年。他当过记者、编辑,担任过报社、通讯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领导职务。他不仅写过一些好的新闻和通讯,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也有造诣,他的著作《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对社会主义的新闻理论、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业  相似文献   

10.
我是方城县柳河乡孟庄村农民,是《新闻爱好者》的忠实读者,在她的指导下,去年以来,我已在地区以上报刊电台发表稿件21篇,今年5月被杨集乡政府聘为专职报道员. 到新的工作岗位后,我想把《新闻爱好者》这本通俗易懂的刊物宣传出去,培养更多的通讯报道员。可自己人地两生,觉得无从下手。7月9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拿着两本《新闻爱好者》找机关几个爱好写作的青年闲聊,机要员张玉栋是我动员的第一位对象。他认真翻了一会儿杂志,突然一拍大腿,高声说:“嗨!我成天发愁写稿不得门,这个老师就是棒,我订一份.”没多会儿,经联社秘书王和峰釆找小张,我把杂志递过去,劝他说:“王  相似文献   

11.
当我得知获得县里好新闻奖的消息时,首先就想告诉您:《新闻爱好者》的编辑老师,是你们的帮助使我有了较快的进步。我1985年就迷上了新闻写作,当时热情很高,不分昼夜地写,由于不对路子,收效甚微,急得向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请教,他说:“我没功夫讲得太多,你不如订份河南日报社办的《新闻爱好者》,里面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2.
夜深了,我却没有一丝睡意。柔和的灯光下,我手捧着新闻爱好者编辑室寄来的一期期刊物,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往事象潮水一样涌上了心头。记得今年元月初,在一列飞奔的火车上,我邻座的一位中年人,手捧着一本《新闻爱好者》正在认真地看着。后来,当他放下书本打起瞌睡时,我便将它拿过来,不经心地翻了起来。谁知这一翻不当紧,那充实的内容,丰富的版面,一下子吸引了我。于是,我趁他睡觉之机,贪婪地看了起来。……要下车了。当我向他问及书的来源时,他说是一位朋友的,他也不知道。回家后,我专程跑了趟邮局,可邮局的同志说,报刊目录中没有这种。失望之余,我怀着不安的心情给《新闻爱好者》编辑室写出了第一封信。信寄出后,我又后悔了,心  相似文献   

13.
我的老伴袁秀英,今年75岁了,一辈子没进过学校门。但她却对《新闻爱好者》情有独钟。 1990年我离休后订了《新闻爱好者》,刊物上所登文章我篇 篇必读,从 而学 到了 不少 写作知识。10年来,我在各级新闻单位发稿千余篇,多次受到县、市领导部门表彰。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成了全县闻名的“优秀通讯员”、“特约记者”和“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当我把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好新闻奖杯”捧回家时,老伴笑眯眯地说:“你得这荣誉,可是《新闻爱好者》的功劳呀!” 一天,我想找一本《新闻爱好者》查个资料,翻箱倒柜,竟连一本…  相似文献   

14.
刊中刊     
戴邦说:新闻改革势在必行中国新闻学会副会长戴邦3月间会见福建省新闻界同志时,就新闻改革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戴邦认为新闻是上层建筑;经济的变革、政治的变革,必然带来新闻的变革,这是历史现象。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论苏维埃政府工作任务时就提出新闻改革问题。我国经济改革后,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几年来,我与《新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必读,获益匪浅。我从阅读中充分感受到该刊物办得好,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指导性、趣味性,对新闻写作很有启发和帮助。几年来咸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必读,获益匪浅。-我从阅读中充分感受到该刊物办得好,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指导性、趣味性,对新闻写作很有启发和帮助。我把每年的刊物装订成册,作为知识材料,经常翻阅。这真可谓一刊在手,受益无穷!我衷心祝愿她越办越好,更加贴近咱新闻写作爱好者!祝《新闻爱好者》越办越好@马吉成~~…  相似文献   

16.
《新闻爱好者》一直是在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下成长的。每天,伴随大量稿件一同飞来的,有着省内外一封封感情真挚地或表示赞赏或提出批评和建议的读者来信。特别是今年以来陆续寄返的大批征求意见表,带来了宝贵的信息反馈,给我们以巨大鼓舞,也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办好刊物的信心和力量。老报人、原经济日报总编辑安岗1985年说过:办好新闻刊物,这对繁荣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闻学大有好处。一个刊物,也是一所学校,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办好了可以培养一  相似文献   

17.
陈毅将军很重视新闻工作,对记者也十分尊重。这是当年随陈毅将军做报道工作的戴邦同志深切的体会。一九四六年六月,解放战争在华中地区拉开了序幕。山东野战军在淮北地区的第一仗是“朝阳战役”,打了个大胜仗。第二仗是攻克泗州城的“泗县战役”,这一仗没打好。攻进城后,部队伤亡较大,前线指挥官发生错觉,下令撤退了。一撤退,敌人反扑过来。陈军长写新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部队攻进城时,陈军长的秘书打电话,叫派记者去司令部。戴邦同志当时是淮北前线分社副社长,他就同丁九同志去了。一到司令部,陈军长正在生气,冲着他们说:“你们找  相似文献   

18.
戴邦同志最近在《经济信息》上撰文认为,新闻、信息是新闻报刊的主体,信息是新闻的重要来源:新闻是对信息的挑选。文章说,信息一定要迅速、准确、真实,否则.或者失效,或者减少经济  相似文献   

19.
我是从2001年开始订阅《新闻三昧》的,作为《新闻三昧》一名新读者。我为贵刊这样开门办刊、请读者参与办刊的作风感到由衷的高兴。下面,我仅就办好这份广大新闻工作者和爱好者(通讯员)最喜爱的刊物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俞洪帆来信 ××同志: 来信收到。《出版参考》是我们出版界自己的刊物,多订多读,对工作大有好处。最近我同江苏少儿出版社社长石启忠同志(现在升任副局长、党组副书记)见面时问他:“《出版参考》你们为什么会订这么多(60份)?”他说:“这个刊物貌不惊人,但信息多,短小,快速,实用。一年下来,如果我知道一二百条信息,只要其中有一条为我所用,就够了。所以我们社人手一份。”这是一位实干家的评价,话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