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试验表明:在羽衣甘蓝的初蕾期至盛花期,每隔10d用0.2%硼砂和磷酸二氢钾(Na2B4O7 KH2PO4)混合液进行根外追肥,可以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延长绿叶功能期,增加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强抗旱性;提高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几种处理对羽衣甘蓝若干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在羽衣甘蓝的初蕾期至盛花期,每隔10 d用0.2%硼砂和磷酸二氢钾(Na2B4O7+KH2PO4)混合液进行根外追肥,可以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延长绿叶功能期,增加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强抗旱性;提高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高效的磷、钾复合肥料,总有效成分为 86%,其中氧化钾为 34%,五氧化二磷为 52%。易溶于水,肥效迅速。由于磷酸二氢钾纯度高,售价贵,加之磷、钾入土后移动性差,故在施用上一定要讲科学、讲技术,否则既浪费肥料,增加成本,增产效果也不理想。   一、不能直接作基肥、追肥施入土中:这是因为:①作基肥或土壤追肥用量大,多则亩施 15~ 20公斤,少则 10公斤左右 ,而磷酸二氢钾价格昂贵,很不合算;②磷和钾在土壤中移动性差,磷又易被土壤中钙、镁固定而减效,利用率不高。故磷酸二氢钾一般不宜作基肥和土壤追肥…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生物炭施用量分别为0、2 500、5 000和7 500 kg/hm~2时对夏玉米创玉198形态指标、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夏玉米创玉198株高、茎粗、总根长、根体积、根干质量、单株地上部分干质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施用生物炭后创玉198最高产量达8 950.7 kg/hm~2,比对照增产16.49%,具体表现为穗长、穗行数、百粒质量、收获指数的提高.说明生物炭施用有利于夏玉米的根系生长、地上干物质积累、叶片持绿时间和籽粒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氮肥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肥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施氮量刘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肥效分析结果得出,适宜的施氮量,可促进小麦分蘖和穗部发育,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及穗粒数,最终表现增加产量。籽粒品质分析得出,施氮对提高籽粒蛋白质、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的效应均很明显,通过数学模拟的产量目标函数氮肥效应方程,进而得出在焦作地区适寅的氮肥施用量,为13.5~14.5kg/666.7m^2。氮肥的农业效率、回收率和生理效率,均随施用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壤水分对洛旱2号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是丘陵旱区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底墒和生育期模拟降水,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根系、籽粒产量、水分利用率等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耗水量的增加,分蘖、根系增多,籽粒产量也随之提高,丰 丰的生产率为1.28,旱 旱的生产率仅为0.75,分析还认为不同土壤水分,不同耕层根系有明显的差异。0~40cm土层根量最多,占总量三分之二,40~200cm土层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及比例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追肥时期及比例对小麦粒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平均灌浆速率,特别是最大灌浆速率及缓增期灌浆强度来实现的。追肥量的2/3于拔节期,1/3于孕穗期施用,可以提高平均灌浆速率,适当延长缓增期持续天数,提高缓增期灌浆速率,达到提高粒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氮肥运筹方式对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氮肥不同追肥时期及比例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追肥时期及比例对小麦粒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平均灌浆速率,特别是最大灌浆速率及缓增期灌浆强度来实现的。追肥量的2/3于拔节期,1/3于孕穗期施用,可以提高平均灌浆速率,适当延长缓增期持续天数,提高缓增期灌浆速率,达到提高粒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乡市强筋小麦高产优质优化施肥决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筋小麦产量6760kg/hm^2以上,在高肥力地力基础上纯N总施用量为302.25-315.90kg/hm^2,K2O总量120.3-137.4kg/hm^2,其中70%作底肥,30%越冬后返青前作追肥施入,另外底施P2O5150kg/hm^2。小麦产量5250kg/hm^2以上,施纯N总量221.7-243.0kg/hm^2,K2O总量82.5-100.05kg/hm^2,除70%作底肥外,其余30%于拔节后至孕穗前施入,另外底施P2O5120kg/hm^2。  相似文献   

10.
要有足够的喷晒量。果树叶面肥液的存留量和吸收量呈正比,而在一定范围内,叶面上的存留量又和喷洒量成反比。适宜的喷洒量是肥液在叶片上呈欲滴未滴的状态。避兔肥液迅速干燥。高温,低湿是促进肥液变干的主要因素,据我们的实践,根外追肥的最佳温度为18—25℃。因此,夏季喷肥最好在下午4时后进行,以提高效果。浓度不可过高。以不发生肥害为原则,使用浓度最好是能满足果树对养分的需求。目前在各种果树上喷洒尿素的浓度和气候有关,一般以0.3%-0.5%为宜。喷洒次数不要过少。根外追肥的浓度一般较低,必须连续喷2—3次。对柑桔盛产…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丘陵旱区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底墒和生育期模拟降水,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根系、籽粒产量、水分利用率等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耗水量的增加,分蘖、根系增多,籽粒产量也随之提高,丰+丰的生产率为1.28,旱+旱的生产率仅为0.75,分析还认为不同土壤水分,不同耕层根系有明显的差异.0~40cm土层根量最多,占总量三分之二,40~200cm土层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年农田土壤养分监测资料及有关统计数据 ,对滁州市农田化肥投入中存在的问题和施肥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调整化肥投入结构 ,增加钾肥投入 ,适度调减氮磷肥 ,推广有机与无机配合施肥 ,氮肥深施 ,增施微肥以及农作物根外追肥等技术 ,科学施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 ,是实现农田土壤养分平衡和施肥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氮肥用量及施用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施氮肥对强筋小麦新麦19苗期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获得冬前壮苗很有必要。施用氮肥能够明显提高新麦19籽粒角质率,但肥的不同施用量和底追比例对籽粒角质率没有明显影响;施用氮肥对籽粒黑胚率和秕籽率没有明显影响。从产量和品质综合来看,施底氮6kg/667m^2、拔节期追N6kg/667m^2的施肥模式产量高、品质好、最经济。总氮用量超过18kg/667m^2时,不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施用硫酸锌肥效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硫酸锌在不同土壤类型、施锌量、稻作类型和施用方式下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锌可提高水稻抗逆性,增产效果明显,施用硫酸锌产量平均为460.96kg/666.7m^2,比对照增产35.23kg,增加8.28%,纯增收37.46元。不同土壤类型增产效果不同;水稻硫酸锌最佳经济施用量为1.1kg/666.7m^2;稻作类型以早稻优于单季稻,单季稻优于双季稻;施用方式以基肥优于追肥。  相似文献   

15.
脱硫石膏的施用量对盐碱地葵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拉丁方田间试验设计,测定脱硫石膏在不同施用量条件下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碱化度、pH值和全盐含量,提高了葵花出苗率、千粒重和产量.根据脱硫石膏施用量与葵花出苗率、产量的模拟曲线关系,测得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化土壤的最佳施用量为28.0 t/h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新乡市优质小麦施用磷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每666.7m^2施P2O512kg、K2O6kg的基础上,穗数随磷量增加呈直线上升,穗粒数以施P2O58kg/666.7m^2为最高,千粒重的变化与施磷量无关,高产区每666.7m^2的P2O5施用量不应少于10kg,中低产区以7.84~8.38kg为宜,增施磷肥对籽粒品质的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玉米追肥须“五看”玉米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底肥和基肥很难满足玉米全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所以,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适时、适量追肥,以期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但玉米追肥必须做到“五看”:一、看土追肥。土壤的种类很多,性质也不相同。所以,追肥要根据土壤性质...  相似文献   

18.
夏播糯玉米凤糯476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基肥、追肥水平对夏播玉米品种凤糯476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追肥,最小是基肥.这三个因子中,仅有密度和基肥的交互作用显著,为正交互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组合就是三个因子的最高值,即以4800株/667m2的密度,基肥和追肥的配施量为48.5kg/667m2,获得的模拟产量为1296.34kg/667m2.  相似文献   

19.
新乡市强筋小麦高产优质优化施肥决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筋小麦产量6750kg/hm2以上,在高肥力地力基础上纯N总施用量为302.25~315.90kg/hm2,K2O总量120.3~137.4kg/hm2,其中70%作底肥,30%越冬后返青前作追肥施入,另外底施P2O5150kg/hm2.小麦产量5250kg/hm2以上,施纯N总量221.7~243.0kg/hm2,K2O总量82.5~100.05kg/hm2,除70%作底肥外,其余30%于拔节后至孕穗前施入,另外底施P2O5120kg/hm2.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生产中所面临的水资源不足、氮素污染和秸秆资源严重浪费等问题,自1999年,中国农业大学和德国霍恩海姆大学(Hohenheim University of Germany)开展了华北平原作物高产高生产力条件下环境可承受的持续农业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水肥及秸秆还田优化水肥条件下冬小麦总根量显著高于传统水肥,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随土层深度递减速度慢,氮肥当季利用率显著提高,但各处理间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