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海洋地质学”是海洋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海洋科学和技术人才的基础课程之一。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养的理念,本文就以往课堂呈现出的突出教学问题,结合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实施办法,强调课堂学习要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引导学生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海洋地质学”。在近三年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为“海洋地质学”课堂教学方法提供借鉴,为培养海洋科学技术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东海是中国大陆架东缘的边缘海,是我国经济建设、国防和资源的重要海域。《东海地质》是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中年海洋地质学家秦蕴珊、赵一阳、陈丽蓉、赵松龄等主编,并有20余人参加撰写的一部专著。这是继《渤海地质》(获中国科学院198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之后,一鼓作气,又将一部系统研究东海地质的专著奉献给海洋地质工作者。该书经评审后,已于1987年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地质学科中有重要的应用.本文结合地球物理、海洋物理,石油物理、矿物物理等地质领域中的分支学科,浅谈物理学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和两河流域的神话故事《吉尔伽美什》都记录了有关远古大洪水的传说。对此,过去都是考古学家在思考,洪水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直到上个世纪末,科学家们才开始加入进来,试图从海洋地质学的角度,来论证传说中的大洪水是否真的发生过。7000年前大洪水袭击黑海沿岸1997年,美国海洋地质学家莱恩博士等人在学术刊物《海洋地质》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在论文中提出,在距今1万多年前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由于黑海周边受干燥气候控制,黑海里的海水大量蒸发,在此后的3000年中,黑海出现了干涸现象,海平面不断下降。同时,…  相似文献   

5.
8月14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北大西洋冰岛附近海域开展以海洋地质学为主的海洋调查。这不仅是我国极地科考史以及海洋调查史上首次在北大西洋开展科学调查,也是我国首次与环北极国家进行古海洋学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地学面临新的需求和新的机遇。构造地质学是传统地质学的三个重要支柱之一,因而笔者认为对构造地质学的相关应用研究要高度重视,尤其是目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面临着资源和能源的匮乏,国内急缺重要固体矿产资源,矿山勘探和开采难度加大。我国在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地学领域将积极参与全球地学合作,此时地质构造学的应用研究显得更为重要。笔者在文中对构造地质学作用、研究的发展历程及特点进行了浅析,就构造地质学研究新进展及应用作了五个方面的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7.
周广法 《科技风》2012,(21):48-49
本文在储层地质学概念的基础上,讲述了储层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讨论了其在储层成岩作用、储层非均质性、储层的精细描述及储层模型建立等方面的内容和研究现状,论述了储层地质学中地质、测井、地震、地球化学、油藏监测、岩石物理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储层地质学在火山岩储层、碳酸盐储层等方面的研究热点,最后展望了储层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黄汲清是中国近现代地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在区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古生物学、地质制图学等方面取得卓越贡献.除科学工作外,他在中国地质学史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黄汲清关注地质学学科前沿发展和历史进程,对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有冷静、睿智的思考.本文根据黄汲清撰写的多篇地质学史论文及其他新发现的材料,揭示黄汲清除地质学家的另一个身份——地质学史研究者.  相似文献   

9.
姚福兆 《科技风》2011,(15):197
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地质环境有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简要回顾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并对未来的发展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吕虎 《百科知识》2001,(2):25-26
近几年来,在地质学中正酝酿着一场新的变革。这就是对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灾变现象的新认识。地质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恐龙灭绝原因的争论持续至少有100多年了,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争论已超越了生物学和古生物学的范畴,它扩展到了天体物理学、天体化学、构造地质学、海洋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乃至系统科学、数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兰州地质研究所建立于1956年。兰州地质研究所以多学科综合研究为特点,重视岩石圈中的生物地质作用及有关矿产的形成机理。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沉积学及沉积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地球化学、稀有气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板块构造、磁性地层学)、原油孢粉学及藻类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特色。其它研究领域还有:环境地质学(古环境与古气候)、放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地质学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数据正在影响着人类生活,改变着人类认识和研究世界的思维方式。作为典型数据密集型学科的地质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地质学家不仅需要改进传统的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拥抱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质学与大数据的结合不仅极大拓展了地质学的认知空间,提升了获取地质学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为地质学支撑的能源矿产调查、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以及防灾减灾等社会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创新活力。在分析国内地质学大数据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我国地质学大数据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提出了地质学大数据发展战略目标,探讨了地质学大数据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大数据将改变地质学家的思维方式,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模式将为地质学的发展带来全新的面貌,文章呼吁地质学界对大数据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孙松  孙晓霞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285-1292
文章通过对海洋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及海洋科学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我国在近海、深海、大洋、海洋装备领域的研究重点。建议在未来海洋战略中加强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的海洋综合感知体系建设,实现海洋信息的有效传递、处理和应用。提出从海洋系统角度开展海洋研究的理念,加强海洋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通过科学与技术的协同发展,使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以及对海洋系统的综合管控。  相似文献   

15.
张训华,博士,研究员,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兼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与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职称评定委员会主任、《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主编、《海洋地质前沿》主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兼职教授,青岛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海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6.
王伟  俞培果 《情报杂志》1998,17(2):79-80
以我国地质学者文献引用的频次为依据,对1981年中、外各类型地质学文献老化的历时半衰期进行了测定,测得其历时半衰期为11.36年;以1994年我国地质学者文献引用频次的年代分布为依据,测得其同步半衰期为8.41年。  相似文献   

17.
海洋地质样品是进行海底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目前我国海洋地质样品的保存与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保存条件不一、分类标准混乱、数据对比困难、标识标志不清、共享渠道不畅等,本文对我国海洋地质样品保存与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海洋地质样品保存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医学地质学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医学地质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内容、指导思 想和研究方法,介绍了医学地质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指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石油地质学"是石油类院校的特色及核心基础课程。当前,除传统石油地质专业外,石油类高校众多非地质专业学生往往亦选修或开设"石油地质学"课程。虽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存在差异,但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非地质专业的学生,"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及教学安排仍存在些许的不足。鉴于非地质专业的学生可以分为两类,笔者分别探讨了各类人群的专业背景及学习目的,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非地质学生"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认为合理有效的课时分配(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同时修改成绩评价体系将更好地促进本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董远忠 《科技风》2013,(10):238-239
随着工业发展的高速进行,我国内陆石油资源日渐枯竭,多数石油相关的下游企业高度依赖进口。我国有着丰富的海洋石油矿藏,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直接关系到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着我国能源、经济安全的稳定。随着海洋石油作业从大陆架逐渐向着深海延伸,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作为海洋石油资源开发的主要设备,钻探平台技术和设备升级势在必行。本文将对我国现有石油钻井平台技术和设备与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比较,为未来我国石油钻井平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