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课标)颁布以来,引起了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关注和思考,对其评价和看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高课标要求编写的新的高中历史教材(实验本)已经出版了四种版本。高课标是指导高中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和主旨,认识其不足,对指导高中历史新课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永利 《文教资料》2007,(17):158-15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将其统一简称为高课标)出台后,推动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全国一盘棋、教育大一统的局面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将被画上句号,成为历史。高课标以多样性为原则,处处洋溢着多姿多彩的多样化精神。冲破传统教育的大一统束缚,尽显多样性原则是高课标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而高中历史“课标”突出地体现了3种史学观念,即: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那么,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准确理解和运用新史学观来指导高中历史教学呢?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时间:2012年2月教学内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人民版高中历史(课标教材)必修1)教学场合:四川省乐山市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研讨会教学对象:四川省乐山一中高二文科班一、运用授课者自身资源导入(在萨克斯音乐《回家》声中,65人左右的大班额学生进入宽大的阶梯教室,PPT上是本人在  相似文献   

5.
高中历史选修课程设置和安排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标”或“课标”)明确规定在普通高中设置历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与历史必修课程一样,“课标”对历史选修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相当细致的安排。相关文字主要集中在两处:一处是在“前言”部分的“课程设计思路”一目中,提出了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开设的宗旨、确定了基本内容、学时和学分安排。一处是在“内容标准”部分的“选修课程”一目中,详尽地列出了高中历史选修课的内容标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等。[1 ]在我国,历史选修课早已有之,并非自本“课标…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本,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具有规范性的指导作用。因此,《新课标》能否落实,成为关乎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重中之重。为此,2012年6月,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对《课标》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学生的心理水平、民族区域、进入新课改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印度中等教育中央委员会(CENTRAL BOARD OF SECONDARY EDUCATION)颁布了《2014-2015高中课标》(Senior School Curriculum 2014-15)。其中,该高中课标的"11-12年级历史课程标准"部分,对印度高中历史课程设置作了具体规定。(1)本文以此为据,拟就印度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一、体现《课标》的要求与导向,指导思想明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在内容标准的必修课程中设置8个专题,把文化史提高到与政治史、经济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选修课程的六个选修模块中,“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两个模块完全属于文化史内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与“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中文化史内容也占相当比例。在学习目标上,《课标》对文化史教学提出了更具体、更富有时代性的要求,明确指出:“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创造性地安排文化史的教学内容,显示出不同于以往任何版本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鲜明特点。《课标》的这种要求在今年的文科综合全国卷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根据历史课标体系强调学生学习评价方法的过程及多样性,期中考试评价是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历史学科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方式。在现行课标体系下,高中历史学科试题的命制体系和要求必然要与时俱进,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随着高中历史教材的重组与更新,能否把握好命题原则是试题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也是高中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为指导原则.努力实现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其体目标.在内容和结构体系上.严格遵循课标的规定。按照专题史的体例进行编写.充分体现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要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高中历史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在对比初高中课标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学情,并且要注重讲授策略,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设计作为课前的一种教学过程预设,是在历史课标、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将历史教学在特定环境中开展的步骤进行梳理。历史教学设计作为课题教学实施的一个基础工作,创新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以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现代史学理论的运用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史学理论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统编高中历史教材自施行以来,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集结了众多专家、学者编成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是一座可待挖掘的宝库,特别是教材中的功能性栏目,运用恰当,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对一线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都颇有益处。下面就以“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为例,紧扣课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谈几点感受。《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内容颇多,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功能性栏目,设置问题链,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结合本人多年在高中历史教学经验,对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几点个人的观点。在课改的方向上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全而准确领会新课改要求;在教学方式上要多样化和科学化;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新课程的改革已经提出好些年了,高中历史新课标也已颁布,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呈现先进的教学理念,至于选修课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笔者在高二文科班进行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一课教学时,根据课标的要求对历史人物的教学努力做了一些探索,力求以点带面,探索出一条历史改革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使用史料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前导学案中,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课后巩固案中。教师要根据学情、课标要求等因素,选择恰当的使用方式,求得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试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命题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些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高考命题能否配合《课标》的要求,如果不能配合,无疑会直接影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目前,新课程实验已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这4个省份展开.以后会逐步在全国展开,因此.探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如何命题.可以说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是按照专题史体例编排的。为便于学习与复习,有必要从通史角度梳理线索。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因此,笔者参照课标、课标教材及一些复习辅导资料,编写了《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提纲》。本提纲采用表格形式.以通史为纵线,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模块内容为横线.以达到一目了然、方便师生学习及复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实施后,高中历史教科书呈现出"一标多本"的格局,颠覆了此前"一纲一本"的现象,这就有了"课标教材"和"大纲教材"的说法,教学内容也就出现了相应的差异,甚至是较大的差异。但课标教材和大纲教材关于"一国两制"的知识叙述,却差别很小:三个子目都几乎  相似文献   

20.
一、体现《课标》的要求与导向。指导思想明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在内容标准的必修课程中设置8个专题,把文化史提高到与政治史、经济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选修课程的六个选修模块中,“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两个模块完全属于文化史内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与“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中文化史内容也占相当比例。在学习目标上,《课标》对文化史教学提出了更具体、更富有时代性的要求,明确指出:“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创造性地安排文化史的教学内容,显示出不同于以往任何版本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鲜明特点。《课标》的这种要求在今年的文科综合全国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