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关羽之恨山东一考生“久仰将军盛名,如雷贯耳,文人幕士,咸居于此。区区一东吴小国,人贫地乏,不足为将军忧耳。望将军竭力攻打曹魏,使东吴得以苟延残喘。”“哈哈,东吴百姓人人皆知无名。好明日应战。”关羽抚着长髯道。“将军,此举欠妥,东吴素有窥视荆州之意,若攻打于禁,恐中吕蒙之计,让他袭了荆州。望将军三思”一谋士进谏。“汝不闻吾自征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区区吕蒙,安足挂齿。吾意已决,退下”“退下”经过几日苦战,活捉于禁,但关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正准备班师回荆州。“报———,荆州已被吕蒙袭了。东吴陆逊正引兵往此处而来…  相似文献   

2.
正师(导入):话说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关羽是最有名的常胜将军。然而关羽最终失败了,他败给了谁?生:吕蒙!师:对,他败给了东吴名将吕蒙。吕蒙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有一个缺点: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学习了,结果如何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师出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朗读)师:《孙权劝学》出自哪本书?这是一部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3.
逍遥津战役是三国时期东吴对曹魏发动的一场重要战役,这是三国前期东吴发动的历次战役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逍遥津战役东吴的失败,进一步促使东吴改变联蜀抗曹的策略。东吴采取了吕蒙的策略,夺取荆州以巩固长江一线。从而,对魏、蜀、吴三方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刮目相待     
<三国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中有一个故事:东吴大将吕蒙不喜欢读书,受到吴主孙权的斥责,后笃志学习,孜孜不倦,待拜为大都督统率三军时,学识超群,"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相似文献   

5.
朱子彦教授提出的“诸葛亮为夺取权力而不惜失掉荆州、假手东吴杀掉关羽”的观点是错误的;诸葛亮与关羽之间并无所谓的权力斗争,刘备失去荆州的主要原因是刘备集团在夺得汉中后产生了骄傲情绪,以致对孙权疏于防范、对关羽救援不及。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三国相争中东吴取得的一连串胜利创造出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和阻击曹操“四越巢湖不成”的胜利,说明这是孙权的善于使用人才并信任以专的结果,反映出孙权的胸襟、气度与谋略。  相似文献   

7.
车载斗量     
<正>1.三国时,东吴袭取蜀方要地荆州,蜀将关羽兵败被杀,吴、蜀双方非常对立。公元221年,蜀主刘备称帝,出兵伐吴,吴主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决定向曹魏求援,对抗蜀汉。2.东吴中大夫赵咨奉命出使魏国。临行时,孙权再三嘱咐,此去切勿丢失东吴体面。赵咨道:"如有差失,我宁可投江自杀,哪有面目回来见人!"3.赵咨到了洛阳,魏文帝曹丕明白了他的来意,故意在接见时问他:"吴王是何等样的国君?"赵咨回道:"吴王孙权聪明仁智,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曹丕笑笑,认为赵咨讲得未免夸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孙权对鲁肃的“二短”之论出发,围绕“荆州问题”作较深入的考察。得出鲁肃在孙刘联盟的根本性问题上,其政治目光及军事策略较孙权、吕蒙为优的结论,否定了传统观点对鲁肃的不实之辞  相似文献   

9.
孙权的东吴政权在三国鼎足而立达六十年之久,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其主要原因有:孙坚、孙策奠定的创业基础;孙权杰出的政治才能;周瑜、鲁肃、陆逊、吕蒙等英才的鼎立相助;灵活有效的外交政策;长江天险的天然屏障等。孙吴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因素,国小而长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群英会蒋干中计》讲的是赤壁之战中一个重要事件。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里着力描写的一场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五十回写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当时曹操是汉丞相,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用武力吞并天下。他在建安十三年趁刘表刚去世,便亲自率领数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先夺取了荆州,进一步准备征服刘备和孙权。刘备刚败于曹操,势孤力单抵当不住,就采纳了军师诸葛亮的计策,要同东吴的孙权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东吴的实力也远不如曹操,而且内部又分成主战、主降两派,各有所据,争论不休。最后孙权听从了以周瑜、鲁肃为首的主战派的意见。决定全力应战。周瑜就在这种兵临城下的紧迫气氛中被任命为都督。他凭着卓越的军事才干,指挥了东吴的五、六万军队,在赤壁(现在的湖北嘉鱼县东北)一带击败了号称“水陆百万”的曹操大军。这次战争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孙权劝学》讲述的是吴王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人文教育价值。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教学时要学生理解"劝"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并品味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12.
考诸史料,"借荆州"实有其事,不光孙吴如是说,刘备、曹魏也不否认,陈寿、司马光亦予肯定."借荆州"指孙权将南郡的江陵、夷陵等地交由刘备管辖和认可刘备对"江南四郡"的占领;将南郡江陵之地称荆州为当时的习惯.之所以要"借荆州".是因为赤壁之战后刘备失去了在孙刘联盟中与孙权的平等地位,荆州事务的处置权不属荆州牧刘备而属徐州牧孙权,刘备通过"借荆州"摆脱孙权的限制,使自己"名"与"实"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三国演义》里,荆州刘表死后.次子刘琮刚继位.曹操率大军直逼襄阳而来,“荆襄之民.闻曹兵至。未战而胆先寒”,刘琮和属下几经商议.派人献上降书,曹操大喜,兵不血刃.就将荆州纳入势力范围。然后.他将矛头对准东吴,发檄文给孙权说:“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幸勿观望。速赐回音。”意思是要孙权也赶快弃甲投降。  相似文献   

14.
《孙权劝学》一文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被编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在"研讨与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教师教学用书》对设题目的说明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在"整体把握"部分,《教师教学用书》有这样的阐述:"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可见,教材  相似文献   

15.
数月内,吴魏交战,吕蒙以其才,三战三捷。可好景不长,一次交战,吴国大败。调查发现,魏国从俄罗斯进口了一批火箭炮。孙权大惊,谓吕蒙:“卿速去俄罗斯购得先进武器,若否,吴休矣!”吕蒙领命,先打了个国际长途过去,谁知魏俄已结盟,俄罗斯给吕蒙吃了一个闭门羹。孙权愤然曰:“小俄罗斯竟如此猖狂!罢了,卿速联络美国。”吕蒙作难曰:“上不知,美国远在大洋彼岸也!”孙权乃赐其“全球通”,吕蒙联络至美国,怎奈听不懂那美国佬英语,孙权断然下令:“学!”吕蒙于是从师学习,半年,能说矣。吕蒙飞了半个地球,用大量金银翡翠换得一批导弹,大喜,飞回吴国。至…  相似文献   

16.
【课标·教材·学情】 “课标”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正>《孙权劝学》中鲁肃折服于吕蒙的才略,愿意与吕蒙深交。在读到“拜蒙母,结友而别”时,有同学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鲁肃与吕蒙结为好友还需要拜见蒙母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鲁肃与吕蒙之间并非结拜,而是结交为好友,是不需要专程拜见父母的,但古人强调孝道,百德孝为先,每天早晚都要向父母行礼问安,具体的规矩,在“三礼”中都有明确记载。鲁肃的年龄和资历都在吕蒙之上,他主动与其结友,  相似文献   

18.
东吴的始祖是孙坚。孙坚死后,其子孙策统一了江东,建立了孙吴政权。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死,其弟孙权继位。东吴的都城本在吴郡(今苏州),公元209年,孙权从苏州迁都至丹徒(今镇江),筑子城名铁瓮城,是镇江有城的开始。后来孙权又迁都至秣陵(今南京)。孙权继位时,年仅15岁。当时东吴形势  相似文献   

19.
仔仔龙、喳喳鸟陪波波菜到魏国经过住院治疗后又回到了南方,他们现在的地理位置是蜀吴交界处、关羽辖区—荆州。不好啦!不好啦!敌人进攻啦!好吔!打仗了!终于可以打仗了!哪里有敌人?那边有很多船正朝我们驶过来。杀啊!哪里有敌人?他们都是穿的白衣服嘛,白衣服是商人的象征。吕哦,原来蒙是这样啊。嗯……让他们停在渡口吧。算了,算了,无仗可打。走了,走了,继续玩游戏去。那就不管这些船了吗?当天夜晚,东吴将领吕蒙带领吕蒙接着占东吴士兵登上领了公安和黑漆漆的夜呀,北岸。趁着蜀军江陵。什么都看不见没有防备,他们呀!占领了北岸。天啊!原来那…  相似文献   

20.
《孙权劝学》通过对话,详略有致地记叙了孙权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经过,表现了孙权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培养,说明了人不可不学和学必有所益的道理.全文仅119字,就把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等众多的人和事交代清楚,这不仅与本文用语十分凝炼有关,更主要的是作者自然巧妙地运用了灵活多变的对比衬托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