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业是每一位老师及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老师需要作业巩固当天的教学内容,并通过作业检测孩子们的掌握情况;孩子们也需要作业,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业的选择与设计是一道重要的教学环节.而每个班孩子的数学水平都参差不齐,需要的作业也各不相同,如何既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又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呢?我想这需要老师动番脑筋,下点功夫,设计出数量少、质量高、满足各个层次孩子的精品作业.下面,我就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一谈我在作业设计上的想法.一、分门别类——"分"不同题目的层次,"别"不同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三个维度对课程(教材)、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统摄指导作用。那么,从提高课学教学效益的角度出发,语文教师在这三个维度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里,明确地将课程目标定为三个部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都是站在学生学习历史的立场上进行阐述的;都是从健全人格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那么,教育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呢?我认为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为创新设计教学"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表现"一个理念,三种行为"的偏离."一个理念"的偏离是指数学创新性教学设计科学理念的偏离;"三种行为"的偏离是指创造性运用数学教材的偏离、科学表征数学知识的偏离和读懂学生的偏离.数学创新性教学设计,需要教师读懂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读懂数学,科学表征数学知识;读懂学生,引导学生建构新知.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呢? 一、钻研教材,把握情感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情感特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握文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每篇文章都有自身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真正走入课堂,走入文本,美美地学语文呢?情境教学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
一、富有"联系"的教学设计所谓联系,是指教学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的,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学生已有经验、知识相联系的。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准确地掌握教学起点,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方面整体出发,更多的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价值的情境,以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构建。例如"倒数的认识"新课引入,教师谈话:"同学们开学至今已一个多月了,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接触,老师和大家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相互成了——朋友(师生齐说)。谁来解释一下,你是怎样理解‘相互成了朋友’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有着相互关系的现象,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父女关系,他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儿子;师生关系,你是我的老师,我是你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已经摆脱传统的说教面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真正立足于学生成长的目标,从学生的心理品质、学习观念等角度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引导。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建立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并在此思路下引领教学呢?笔者以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在品味情感中成长"的教学为例来阐述笔者的思考。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知识本身不是素养,知识只有在真  相似文献   

9.
初中历史教材作为渗透情感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重要使命。可以说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历史教材中有着广阔且生动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情感等方面的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这些素材挖掘出来,科学引导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那么如何才能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如何加强情感教育呢?笔者从以下四点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儿童,教育教学都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教材"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师进入课堂教学之前,预案设计之时,应如何基于儿童立场,解读"教材"和"学生","胸有成竹"地孕育精彩课堂?笔者分别从教材结构、知识来龙去脉、教材价值追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年段特征等方面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如何才能让学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呢?在新课标的数学教学中,若能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1,(59):27-29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课本知识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开展情感教育,但这绝不仅仅是将课本内容所包含的情感进行传递,更是要将这种情感深入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之感同身受。文章从结合语文教材开展情感教育、以"己"为媒开展情感教育和通过作文开展情感教育三个角度出发,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艳  石秀玲 《中国教师》2010,(Z1):207-207
<正>过去传统的英语教学较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新的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实现三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那么怎样理解和在实际教学中实现这三个目标呢?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微观教学五步法"包括: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探究活动、形成理念和学生践行五个环节. 1.教学流程是以教材的框题为单位,将教学的过程用图表展示出来.其内容包括:用什么案例引入?引入的方法、手段有哪些?主要探究什么问题?形成什么理念?对学生的践行要求有哪些? 2.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快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以情境导入,学生易于产生角色感、真实感、现实感,进而融入教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索,达到思想政治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强,前后知识、新旧知识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教师要从数学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引导学生会用"联系"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那么,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呢?一、运用前后知识"联系",解决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材每一个知识点都处在一定层次的系统中,这样无论从纵向的还是从横向的联系上都出现了教学知识上的先后问题,即有起始教材和后继教材之分。教师在  相似文献   

16.
正怎样才能把一份试卷讲"透"呢?为此,我进行了"课前设计—课堂设计—课后设计"三部曲探究.一、课前设计———试卷讲评的前提条件试卷既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调控教学行为重要工具.因此,教师课前准备是试卷讲评的前提条件.1.研读试卷.有些教师认为自己教这么年,这点知识还不是小菜一碟,拿着白卷讲评.我想教师要改变盲目自信,不妨用学生的试卷考一下自己,这样就有利于教师了解在上课时哪些  相似文献   

17.
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情境的创设主要就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积极地去探索语文的奥秘。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情境设置呢?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国家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时,全面考虑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每位化学教师都渴望自己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现象中,教师拘泥于教材内容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的深度、广度都不尽如人意。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想要打造精品数学课,就要掌握数学教材特点,在教材处理上做文章。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观、课程观、教材观,从学生的能力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两个培养目标出发,教师需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信息,拓展和延伸数学教材的内容,从而达到驾驭教材、"用教材教"的理想境界。怎么驾驭教材?其意义价值如何呢?一、修饰教材,培养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20.
田长青 《考试周刊》2010,(16):228-230
“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教学”,这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从这个意思上讲,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组织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自我意义的教学预案。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仅是考虑教师如何“教教材”,更要关注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生“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考虑学生“学”的因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来因材施教设计学习,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得到发展。但教学设计又不是一种程式化的拟定教案的过程,也不是简单地排定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关注这一系统设计过程的几对矛盾,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更为理性化,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