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偶而翻阅资料,见到“求7~(7~(7~7))的个位数”这样一道题。一般情况下,这类题目须用同余式来解。其实只要掌握以下规律,即使更复杂的求幂的个位数的题目也可以简捷地解  相似文献   

2.
翻阅2008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理科试题,发现最后一道选择题题目新颖,背景简洁,不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题目如下:如图1,AB是平面a的斜线段,A为斜足.若点P在平面  相似文献   

3.
来信摘登     
①编辑先生 :您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 ,使我们得以翻阅《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 ,该书有大量的图文资料 ,看后爱不释手 ,是我们中学生物学教师急需的参考书。想通过您买到这本书。由于中学经费有限 ,我们想请您打折并开发票优惠卖给我们 ,是否可以 ?请告谢 俞 (广西桂林市第一中学  5 410 0 4)②、《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一书“对于中学教师的教学和课外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张景成   (湖北化纤集团子弟学校 襄樊  44 1133)③上学期学校希望我做一个讲座 ,我充分利用《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的光盘资料 ,用多媒体演示 ,题目是“高…  相似文献   

4.
正多年从事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往往学得不苦,学得辛苦的学生成绩往往不理想.题海无涯,翻阅每年的期中试卷、期末试卷、毕业试卷、高考试卷,我们都可以发现许多题目"似曾相识".其实,它们都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在课本中寻找命题点的原题和拓展题屡见不鲜,掩卷沉思,颇受启发,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回归课本、扎实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好新教材中的新内容,又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得扎实有效 ?笔者带着这个问题 ,翻阅有关资料 ,并深入部分中小学调研 ,耳闻目睹 ,不由在脑海里迭加了许多生动的案例 ,细细品味、似乎悟出了点什么 ,但基于感悟甚少 ,且又不深 ,只好以随想形式 ,呈现于读者。综合实践活动的题目从哪儿来经常写东西的人都深有体会 ,抓题目对于写文章太重要了 ,抓住了一个好题目 ,就等于写文章成功了一半。那么 ,好题目 ,从哪儿抓呢 ?这个问题已成定论 ,那就是要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捕捉好题目。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的话题 ,无不是从现实生活中捕捉、选择、聚焦的热门…  相似文献   

6.
<正>一、细审题,挖掘题干信息从根本上来讲,高中物理题目的求解主要包含审题、找寻解题突破口、作答及校验等四个主要部分。而审题是我们能否找到解题突破口的关键,直接关乎我们解题的成败。通过认真、仔细地审题,可以使我们明确充分挖掘题目中重要的题干信息,使我们明确出题人的出题目的与考查知识点,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充分明确题干信息中所涉及到的物理场景以及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为后续的解题思路提供必要的解题资料。实际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在复习中一定发现很多中考题目似曾相识,可又与原来题目不全相同,我们常常想这些中考题从何变化而来?为此,我们为同学们开辟了“中考试题赏析”栏目。在每一篇文章中,我们首先精选2005年中考题目,并通过分析给同学们展示题目精彩之处,再给出详细的解答,在评注中总结题目的解法,在寻根中我们可以知道题目从何而来,在拓展中我们可以看到题目的变化方向。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又一次细细翻阅了手头的“新视听”栏目来稿,我居然发现一个雷同之处———孩子们的文章内容或许是各不相同的,但题目却如出一辙,基本格式为《菖菖有感》。看来,我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有感而发”实践训练之后,有必要来聊一聊好题目的重要性了。题目犹如人的眼睛。好的题目,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反之,随意而又老套的题目,甚至会让人失去阅读文章的兴趣。我从厚厚的来稿中,挑选出几条较有特色的题目,让我们一起先凝视这些文章的“眼睛”,再进入文章的“内心深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五(3)班的同学,在观看电影《五月八月》后,…  相似文献   

9.
翻阅2008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理科试题,发现最后一道选择题题目新颖,背景简洁,不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题目如下: 如图1,AB是平面a的斜线段,A为斜足.若点P在平面a内运动,使得△ABP的面积为定值,则动点P的轨迹是( )。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太多雷同的校训。难道我们千篇一律的校训真的可以适合所有的学校?校训在学校建设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大、中、小学的校训到底要不要有所区别?带着这些问题,笔者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了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关于校园文化的内容,有了以下的思考:校训体现了学校办学理念中道德教育的内容。大、中、小学学校的校训应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在翻阅一份数学报纸时,看到如下题目及其错解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互动生成中,我们常指,人与书的互动,人与人的互动,但我想除了这些互动之外,还有就是题目与题目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可以增进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更好地进行知识间的构建。这也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让题目与题目进行互动,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比较。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任立平 《林区教学》2012,(10):70-71
作为一名日语学习者,我们都已经深刻感受到了现代日语中外来语渐增的数量有多么庞大,使用的范围是多么广泛。我们随手翻阅的日语杂志、报纸中,随耳听到的日语新闻、音频资料中,可以说外来语无处不在。要知道,凡事都有因果关系,由果求因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经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外来语的规律,了解日本社会,探索日本人引用外来语的心理,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寻求更好地掌握外来语的对策,相信会对日语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翻阅学生的期末测评卷子,我们经常发现好多学生的做题方法是对的,可惜把数字抄错了,这反映出学生的读题能力真的需要提高。平时教学中,我们还会发现:学生有时会听不明白老师说什么,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来或打圈圈……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常把数学书当作习题集,忽视对教材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阅读文本,只应是  相似文献   

15.
陈丽萍 《成才之路》2010,(33):46-47
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相当多的数学题目有其固定的解题格式,这种都属于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多练习的题目。但是数学中还有相当多的题目,在解这些题目时,无论是课本还是教辅资料上,都没有关于此类题目到底采用何种方法更好,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该按步骤解的题目和该用巧方法解的题目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案例】师:"浩如烟海"是什么意思?请结合"资料"一词说说。生:魏格纳为寻找证据查阅的资料很多,可用不计其数来形容。师:除了从数量角度,还可以从什么角度理解?生:我认为,"浩如烟海"不但指魏格纳翻阅资料的数量多,还指他翻阅资料的种类繁多,比如,生物学、地质学、考古学等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秦晋 《综合能力训练》2004,(5):F002-F002
今年全国综高考考完后,很多地理教师及考生纷纷反映:今年全国高考科综合试卷中许多考试题目都能在由高远书社策划的《高中生地理》上找到相同或相似的题目,命中率高达80%以上,这样高的命中率是自恢复高考地理以来所罕见的。同时,我们也认真翻阅了两年来的杂志,发现《高中生地理》确实很有特色,很值得广大地理教师信赖和综考生阅读的一本好读物。  相似文献   

18.
一次课间与学生闲聊,随便问了学生一句:"喜欢数学课吗?"学生支支吾吾地说:"不太喜欢?""为什么呀?""数学课上就是做题目,没意思。"听了这样的话很生气,可转念一想:我们的数学教学确实过分地强调解题训练。难道数学就是解题吗?我不禁自问。通过翻阅资料,原来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李锋 《数学教学》2013,(5):24-25
最近,笔者在翻阅几篇文章时,发现有一类关于二次齐次不等式证明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题非常有趣,有的形式优美、和谐,有的却略显怪异,题目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候如果单靠题目中给的条件的话是没有办法解出题目的,所以为了解决问题得到答案,我们必须深挖题中的各种隐含条件.隐含条件有时候可以为解答题目提供简便的途径,但有时候却又让学生对题目感到手足无措.因此,在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发现隐含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分析并应用隐含条件的能力的培养,力争使学生做到发现条件、少走弯路、识破陷阱、减少失误,顺利地解答出题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