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经广义测不准关系改进的薄层brick-wall方法计算了de Sitter时空背景下宇宙的熵.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宇宙熵与视界面积成正比,与人们预期的结果相符.从中揭示了宇宙的熵与视界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进一步表明了宇宙的熵是视界面上量于态的熵,是一种量子效应.  相似文献   

2.
对《宇宙的创生》一书中关于夜黑佯谬的解释提出质疑,认为视界确为夜黑的关键,但并不是由速度合成定律所推导出的“视界”,而是由宇宙演化的历史所决定的视界。  相似文献   

3.
神秘的黑洞     
黑洞是天文学家根据理论和观察推测的一种质量巨大、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通常存在于宇宙各星系中.黑洞有特别强大的吸引力,使得“事件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其特征是有一个封闭的边界,这个边界被科学家称为黑洞的“视界”,宇宙的物质和辐射可以进入“视界”,而这个黑洞“视界”内的物质不能逃逸到视界外面.  相似文献   

4.
引入保形时间,利用平直光锥分析了宇宙模型的粒子视界和事件视界是否存在的问题,所得结果与文献[2]的相同。  相似文献   

5.
以哈勃之眼遥望太空,这个视界果然变得前所未有般通透。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向地球传送回的宇宙新图景,天文学家对宇宙秘密的认知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对黑洞视界的研究结果表明 :黑洞热力学第三定律可禁止裸奇性的出现 ;反之 ,裸奇性的出现必破坏黑洞热力学第三定律。由此推断宇宙监督假设就是黑洞热力学第三定律。  相似文献   

7.
该文讨论了变加速直线运动带电黑洞的霍金效应 ,给出了事件视界和相应的温度分析了一些特别有趣的情况 .发现带电黑洞的霍金温度不仅依赖于时间 ,而且依赖于极角 .当黑洞内外视界接触时 ,霍金温度为零 .在某种条件下 ,黑洞视界与 Rindler视界温度相等 .零温黑洞与 Rindler视界接触时 ,霍金温度为零  相似文献   

8.
该文讨论了变加速直线运动带电黑洞的霍金效应.给出了事件视界和相应的温度分析了一些特别有趣地情况.发现带电黑洞的霍金温度不仅依赖于时间,而且依赖于极角.当黑洞内外视界接触时,霍金温度为零.在某种条件下,黑洞视界与Rindler视界温度相等.零温黑洞与Rindler视界接触时.霍金温度为零.  相似文献   

9.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三大哲学阐释学原则之一,就翻译而言,视界融合的过程就是译者视界与作者视界产生碰撞、互动的过程。通过对爱情诗“A Red,Red Rose”的两种中译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视界融合”原则在突出了译者的主体地位、表明了译者选择视角的客观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复译是该原则的理论要求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0.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三大哲学阐释学原则之一,就翻译而言,视界融合的过程就是译者视界与作者视界产生碰撞、互动的过程。通过对爱情诗“A Red,Red Rose”的两种中译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视界融合”原则在突出了译者的主体地位、表明了译者选择视角的客观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复译是该原则的理论要求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1.
解释学,又称释义学或诠释学,起源于古希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形成了一般解释学;海德格尔则把一般解释学提升到现代哲学解释学阶段。理解与对话构成了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一个“视界融合”的过程。伽达默尔认为,视界主要是指人的前判断,是文体的作者和解释者对文本意义的预期表达,被融合的视界即是文本的“原初的视界”和解释者的“现在的视界”,两者之间虽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但通过理解可以把这两种视界融合起来。理解之所以能实现,就在于双方的视界不断融合。在理解过程中,理解者的视界不断与被理解…  相似文献   

12.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三大哲学阐释学原则之一,就翻译而言,视界融合的过程就是译者视界与作者视界产生碰撞、互动的过程.通过对爱情诗"A Red,Red Rose"的两种中译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视界融合"原则在突出了译者的主体地位、表明了译者选择视角的客观性的同时,也揭示了复译是该原则的理论要求与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关于黑洞事件视界和它的Rindler视界相接触时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零超曲面方程出发得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动态黑洞时空存在两个视界──黑洞的事件视界和它的Rindler视界.并着重对二视界相接触时的行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视界融合”足伽达默尔现代释义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对一部艺术作品的理解不应该是要求理解者完全放弃自己的视界去追求作品的那个历史的视界。相反,应该要求理解者拓宽自己的视界,使自己现在的视界与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过去的视界相融合,从而使二者都超越自身,达到一种新的视界,进入一种新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来,引入时代活水,对改造传统的阅读教学,实现学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视界融合”是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概念,伽达默尔将当前视界同过去视界相结合的状态称为视界融合。坚持理论流派在对话中走向“视界融合”的方向,目的是让人们明白每一种学习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要轻易地坚信一种理论而排斥另一种理论,在不同理论流派的撞击、解构、重建、创新过程中,走向“视界融合”的新境界,是语文课程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学生"这个视界出发进行教学探索,实现师生"视界的融合"。从学生个性视界讨论一次函数k,b两参数的不同特征,尊重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发展;从学生生活视界——社区生活经历中提炼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质,以一次函数产生的生活背景出发激发学生学习一次函数兴趣。只有关注学生的"视界"为出发点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实现师生视界的融合,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解释学,又称释义学或诠释学,起源于古希腊。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形成了一般解释学;海德格尔则把一般解释学提升到现代哲学解释学阶段。理解与对话构成了现代哲学解释学的中心话语。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一个“视界融合”的过程。伽达默尔认为,视界主要是指人的前判断,是文体的作者和解释者对文本意义的预期表达,被融合的视界即是文本的“原初的视界”和解释者的“现在的视界”,  相似文献   

18.
利用膜模型技术研究双视界面黑洞Dirac场的Planck绝对熵及内外视界的平权性.结果表明:非动态球对称黑洞Dirac炀的Planck绝对熵与黑洞的质量、外视界温度及外视界面积的乘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19.
沃勒斯坦在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世界体系理论时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多的反思,形成了一体化学科视界中的马克思主义。一体化学科视界是一个具体的总体性视界,一方面强调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要求从意识形态、政治纲领和社会科学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沃勒斯坦的马克思主义观带有局限性,是应当注意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视界融合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借鉴伽达默尔的视界融合理论,从学生的视界-理解起点和角度以及前景这一逻辑出发,探讨“学前教育学”课程内容、过程方法、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而促进学生多层面发展,达到无限延伸的学前教育视界融合的境界,以发挥本课程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