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量定律反映了物质在起化学反应时量的关系,在化学计算中有着重要应用。在解答某些选择(填空)题时,有它独到之处,不需写化学方程式,也不需复杂的推算,直接便可找出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而正确作答。现举几例分析说明如下: 例1:质量相同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 ①1:2:3 ②1/2:1:3/2 ③1/23:1/12:1/9 ④23:12:9 ⑤9:12:23 分析:由于盐酸足量,故产生氢气的量决定于三种金属的质量。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氢气的体积比,等于氢气的量之比,也等于氢气  相似文献   

2.
〔题目〕在标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 ,各取 30mL同浓度的盐酸溶液 ,加入不同质量的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 ,产生气体 ,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甲乙丙合金质量 (g) 0 .2 5 5 0 .385 0 .45 9生成气体 (mL) 2 80 336 336  试回答 :(1 )甲组实验中盐酸 ,乙组实验中盐酸 (填“过量”或“适量”或“不足量”) .(2 )要推导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所提供的数据中作计算依据的是 ,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1 .(3)要求出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 ,可作计算依据的数据是 ,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 )在丙组实验之后 ,…  相似文献   

3.
<正>题型一:考查金属单质的性质例1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3mol·L(-1) HCl B.4mol·L(-1) HCl B.4mol·L(-1) HNO3C.8mol·L(-1) HNO3C.8mol·L(-1) NaOH D.18mol·L(-1) NaOH D.18mol·L(-1) H2SO4思路分析:在镁、铝混合物中加入HNO_3和浓H_2SO_4(两物质均具有强氧化性),都不能产  相似文献   

4.
题目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2:3B.3:2:1C.6:3:1D.6:3:2该题的“标准答案”为D。一、对该试题原型的分析笔者通过对比发现,2006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9题与11年前的1995年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化学试卷选择题的第17题有着惊人的相似,全题只改动了2个字:“将”改成“把”,“氧化铝”改成“氯化铝”。1995年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化学试卷选择题的第17题如下:题目将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的化学练习中,我们常见到有这样的命题: 如使钠、镁、铝、铁、硅五种单质各1克,分别与足量盐酸或氢氧化钠反应,按生成的氢气的多少把五种单质排列起来,其顺序是__ 此题一般解法为:对每一种单质一一按它们与酸或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然后进行比较,但较为麻烦。有一种方法可以很快找出答案: 1克单质从酸或碱中置换氢气的克数m可按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6.
十字交叉法是进行二组分混和物平均量与组分量计算的一种简便方法,凡是具有a1X a2Y=a(X Y)关系式的习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应用很广泛。一般用起来比较简捷,但是,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带来方便,反而会出错,举例如下:例一:镁和铝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1.0g氢气,混合物中镁和铝的质量比为多少?解析:该题以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1.0mol作为基准,求出所对应金属的质量。镁和铝分别为12g和9g,我们以这两个量作为分量,而10g镁和铝的混合物共失去1.0mol电子,我们将这个量作为平均量,用十字交叉法图解如下:那么比值1∶2的含…  相似文献   

7.
习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但是,往往由于思维的惯习使得学生的思维固化,导致解题的思路老化.而此时如果换一种思路,会有柳暗花明、眼前一亮的感觉.本文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之.例1取镁、铝混合粉末少量,加入3 mol·L-1的HCl溶液300 mL使之完全溶解(酸过量),再加入过量的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100 mL,得到沉淀11.6 g.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50 mL,恰好使溶液呈中性,又得沉淀7.8 g.求:(1)原混合物中镁、铝的质量分数.(2)所用氢氧化钾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析:按一般步骤,在解答问题前总是先设未知数,根据有关的化学原理建立联系,然后进行解答.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不设未知数对解题更有利,则尽量不设.下面通过解答过程予以说明.解法1:(1)设铝与盐酸反应生成x克氯化铝,混合粉末中铝粉为yg;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镁为a g,混合粉末中镁粉为b g.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考试题趋向综合性,即通过各科知识间的交叉,来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用数学方法及模型处理化学习题,不但会使解题思路清晰,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一、数轴法 [例1]取钠、镁、铝三种元素的单质各mg,在室温下分别与VL4mol/L的盐酸充分反应,试推断下列三种情况下V值的取值范围(用含m的表达式表示)。 ①当铝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最多时。②当钠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最多时。③当镁、铝两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钠、镁、铝、铁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2.了解钠的存在及用途。 3.探究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 4.运用联系实际、启发激励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例一.将镁、铝、锌、铁四种单质分别投人质量相等的稀盐酸中(盐酸过量),充分反应后各溶液质量相等。则投人的镁、铝、锌、铁四种单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解:设这四种金属单质都是lmol,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H:的质量是2:3:2:2,故使溶液净增加的质量为: △m(Mg)=24一2=22(克) △m(AI)二27一3二24(克) △m(Zn)二65一2=63(克) △m(Fe)二56一2二54(克) 再设四种金属单质跟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均增重1克,则所需四种金属单质的质量分别为: 4AI+302二2从03 4 x 27:96 X克:0 .225克 108:%二X:0.25解得X二0.281 …  相似文献   

11.
1. 等质量的不同种活泼金属单质与足量的稀酸溶液反应时,放出气体的质量,可用反应生成盐中金属元素化合价与原子量之比来衡量,其比值大者,放出气体的质量较大。例1 等质量的铁、锌、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按放出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解:根据题意知,铁、锌、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分别为:FeCl2、ZnCl2、MgCl2、AlCl3。依上述规律,得知铁、锌、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比为:256∶265∶224∶327=128∶132.5∶112∶19。则上述置换反应放出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  相似文献   

12.
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与规避金属材料及其冶炼知识中的"盲点",笔者组织了三类易错易误题型进行剖析、解答,以期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易错易误点一忽视金属的特殊性例1常温下将1 mol的钠、铁、铝分别投入到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盐酸中,产生的氢气体积在相同条件下()(A)钠可能最多(B)铝铁不可能一样多  相似文献   

13.
中学化学教学中挑选典型的例题,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手段加以分析解答,既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掌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一、一题多解例1 200℃时11.6gCO_2和H_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_2O_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6g,則原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  相似文献   

14.
1教学分析 “镁的提取及应用”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苏教版)中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第二单元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分从海水中提取镁和镁的性质两部分,在认知水平上要求相对较低。学生通过海水提取氯、溴、碘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钠的性质、应用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从原子结构推测化学性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在地壳中的含量排在第三位,金属的第一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铝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一、铝的性质图1例1(2009年上海)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图1。反应中镁和铝的()(A)物质的量之比为3∶2(B)质量之比为3∶2(C)摩尔质量之比为2∶3(D)反应速率之比为2∶3。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广东省首先在全国施行“3 X”高考。化学广东卷在以往全国卷基础上作了较大的调整 :与去年全国卷比较 ,基础题比例加大 ,由 2 7%上升为 3 4 % ,题量要求放宽 ,由 3 5题减为 3 0题。试题没有超越《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知识和能力要求、题型比例都遵循《考试说明》。本人认为 ,广东卷虽然在难度、题量上要求有所下降 ,但没有放松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源于课本但高出课本 ,很好地贯输了“遵循又不拘泥于大纲”的命题思路 ,是传统命题以“知识立意”为主向“能力立意”为主转变的成功尝试。一、特点1.基础 统计试题中基础题分…  相似文献   

17.
一、比较质量例1镁、锌、铁三种金属各30g,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各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如果反应后各生成氢气30g,则需要这三种金属的质量各是多少?(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下册第14页第8题)分析该题比较简单,直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8.
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对化学的发展和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数学与化学的综合运用,更是当今对学生综合素质考察的一个方面,就此问题下面略作小结。一、极端假设法的运用有些化学问题,由于部分条件的不确定,结果可能是多个值,也可能是某一范围,如果运用极端假设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3gMg、Al、Zn组成的混合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标准状况下2.8LH2,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可能为:A.0.250molB.0.125molC.0.100molD.0.080mol解析:Mg1+2HCl=MgCl2+H21↑Zn1+2HCl=ZnCl2+H21↑2Al2+6HCl=aAlCl3+3H23↑其生成H22.8L22.4L/mol=0.125…  相似文献   

19.
贵刊96年9期刊登了《具有隐含条件题归类与例析》一支,其中第8题(P.34)是这样的:“将ZnCO3与Zn的混合物A克,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内点燃,最终压强为民则ZnCO3与Zn的质量比为.答案为100:13”.我认为这一题目本身就不成立.现分析如下.设A克混合物中有a摩ZnCO3和h摩m,与足量盐酸反应如下:ZnCO。+zHCI=ZnCI。+CO。T+H。O…()o11101a11101Zu+ZHCI二ZnCI。+n。丁…(z)bill。fo1llol反应后产生的气体(al。。olCO。和bmolH2)通过盛有足量Na。O。的密闭容器内点燃,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化学计算题中,常遇到有关讨论取值范围的计算题,此类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在讨论取值范围过程中易丢三落四,将取值范围搞错,造成错解。我在讲课中利用了“数轴”这一直观教具,既提高了学生的解题速度,又提高了学生解题的准确性。 例题,等量的钠、镁、铝与等量的盐酸作用产生H_2量,可出现下列四种情况:①Na>Mg=Al;②Na=Mg=Al;③Mg=Al>Na;④Al>Mg>Na。若盐酸中所含氯化氢均为1摩时,将满足上述四种情况所需金属的量x,填入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