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上课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活动之一。在教学常规的各环节中,备课是为上课服务的,备课过程中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艺术,都将在上课过程中集中展现出来,因此,上课最能体现一位老师的综合实力。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学习和借鉴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听他讲课是一条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听同行讲课和被同行听课,应该说是一种很寻常的活动,可是在教育实践中并不是如此。听同行讲课都乐意,而同行要听自己讲课就不太高兴。出现不愿同行听自己讲课这种现象的…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听课、评课活动是教师进行思想碰撞、智慧交锋的重要阵地。但是.作为参与听课学习研讨的老师.怎样评价课堂中教者教学的优劣?怎样阐述自己的学习体会?如何合理地进行评课’很多一线老师很茫然。笔者以为.我们应该用“智慧”的眼睛去看课堂.努力做好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在教师讲授前的准备性学习,是学习中的“超前思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奏曲,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良好途径。 在老师讲课之前,自己先行独立地预习新课内容,并有了初步的理解,找出文中的疑难点、侧重点。做到这一点,可以使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预习,即课前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初步理解新课内容,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的过程。预习前的认知准备预习是学习新知识的起始环节。从时间和内容上说,预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课前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自学下一节课要讲的新内容;阶段预习,指预习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范围往往是一章或几章,这种预习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才能进行;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里,把新学期的教材先自学一遍。做好课前预习,可以使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做好细致的预习,可以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些问题上,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5.
听课是一种教师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有效教学活动。听课进程中。教师及时、准确地写下几句批语非常重要,尽管寥寥数句。因为这是对所教课的评价,是彼此间相互学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应该成为大学教学活动中一项基本学术性规范,并且成为大学教学活动及其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本质是大学教学活动的同行评议,也是完善大学教学评估的基础和途径。相互听课,应该作为大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的规定性动作,是大学教师的义务与责任。而从大学教学建设的角度看,这种相互听课的制度性安排,也是促进大学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比较具体有效的抓手。  相似文献   

7.
我院开展中学校长培训从1986年起步,大致经历了先行试点、作好准备和按计划培训、逐步完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办了一期中学和师范学校校长培训班,参培人数39人,时间四个半月;办了一期管理研讨班,参培人数41人,时间二十天。这两个班主要请省教育学院教师和州教委领导讲课,我院部分教师负责管理,听课学习。办班的目的之一,是为正式开展全州初中校长的岗位培训探索经验,作好思想准备和师资准备。第二阶段是从1990年11月  相似文献   

8.
听课,从听课者角色分,有上级行政部门到基层听课、同行听课、师徒听课;从课的形式看,有常态课、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而笔者今天所指的课是园长听教师的课,听的是常态课,而且听课的前面加了个定语——参与式。笔者认为参与式听课指的是园长在听课的过程中适时地以教师的身份、讨论者的角色介入教学活动,有时甚至可以接过其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细节,而后由教师继续组织。参与时间介入的长短、参与的程度都取决于组织活动的教师的技能、悟性、教学的态度以及活动本身的形式、难易程度。下面笔者将其中的一次参与式听课中的几个环节作一展示,愿与同行共勉。活动内容为江苏版语言学科,内容为木头人,是无预先通知的常态课,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福宾 《天津教育》2011,(12):49-50
听课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活动内容,是教师实践学习的重要形式,更是教师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重要渠道。但在听课活动中,经常出现走形式、简单化的现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听课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听课应力戒走形式、简单化。下面就教师听课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万事开头难,当教师也不例外。有人这样强调第—步的作用: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想有一个好的开端。我是一个年轻教师,想就此谈一些自己初上讲台的体会。 年轻教师上讲台可分两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和上讲台讲课阶段。 一、准备阶段。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最主要的是两项:一是学习教材、教学大纲;一是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材、大纲规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指导思想,对教材不熟悉,对大纲精神不了解是搞不好教学的。这无须多说,我想着重谈谈第二点即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的问题。有些刚分到学校任教的教师,以为要教的内容自己学过,似乎用不着花功夫准备就能上台讲课,其实不然。记得我当初在准备试讲教案时,狠下了—番功夫,前后共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初稿写完后,心里十分得意,觉得从内容到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对课文内容或教师要讲的内容进行自己学习,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课时,学生可以有准备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然而,预习这一习惯不是很好养成的,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预习,为此,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引导他们逐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一、对高三地理总复习的建议 (一)切实抓住4个环节 1.听课。高三的学习和复习节奏很快,只有运用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法,但是认真听课是大家一致认可的好方法,也就是课上、课下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课和答疑。教师在上课前都要经过精心的准备,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因  相似文献   

13.
听课、评课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效的听课不仅能有效促进讲课教师的业务提高,对听课教师的成长也有很大帮助,还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鼓励效能。  相似文献   

14.
郑兆亮 《新疆教育》2012,(10):51-51
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学生成功地进行了课前预习,就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就有了较强的选择性,明确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学习行为进入良性循环,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听课、评课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效的听课不仅能有效促进讲课教师的业务提高,对听课教师的成长也有很大帮助,还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鼓励效能.然而,如果将听课仅仅看做是一种形式、走过场,那就失去了听课的意义.我们听课教师一定要能够听出点儿门道,对于上课的各个环节要有自已独到的见解,对上课教师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听课与评课是中学教研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提高业务素质,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听课评课常有校内和校际两种形式。1 组织准备 校际的听课评课往往得到更多的关注,组织准备工作也做得比较充分,根据学期工作计划,事先通知听课的时间、地点、讲课教师、课题等项目,以便让听课的教师有一定的时间先了解该课题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免仓促应“听”,降低听课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融 《考试周刊》2010,(18):220-220
“凡事预则成,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预习作为上课前的事先准备和学习,会直接影响听课效果,进而影响到其它学习环节的顺利进行。具体地说,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一般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工作,这个环节对学习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听课,因为听课是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乃至于整个思想政治课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在同—个教室听同—个教师讲课,其学习效果相差甚远,关键就在于他是否学会了听课。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政治课教师不仅要自己上好课,而且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听课方法,使他们学会听课,听好每一堂课。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听好课呢?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现在仍有很多老师错误地认为上课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认认真真地听课就行了,吴忠豪教授曾经说:"我们的听课是坐在教室后面,看教师怎样讲课,到日本听课,听课教师站在教室前面,看学生怎样学习。"这其实体现的是两种教学理念的不同,我们的课堂是教师唱主角,学生  相似文献   

20.
张宁 《学周刊C版》2014,(8):95-95
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是新形势下广大教师的不懈追求.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抽象性、系统性与逻辑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枯燥.趣味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这是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