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强烈呼吁:请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儿童!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我们不能培养也不需要那种麻木的惟师是从、惟书是命的灵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个绽放着自由光芒、闲动着个性色彩的健康活泼的灵魂。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课堂少一些“正襟危坐”。多一些“自由轻松”;少一些“如履薄冰”,多一些“欢声笑语”;少一些“战战兢兢”,多一些“神采飞扬”。让学生学得随心所欲,学得轻松自如,学得两眼放光,学得手舞足蹈。  相似文献   

2.
刊首寄语     
纵览2001年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应是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2002年1月,我们酝酿与策划了很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终于破茧而出,不经意地披上了“时尚”的彩衣。真是好时机。然而,我们所追求的并非这份“时髦”,我们是要潜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处,努力探寻它的内核,然后再捧着一点“真谛”出来,照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从前,在一个农场上,有一只小小的红母鸡。它在谷仓前的空地上用爪子搔()地,搔啊搔啊,扒出了一些麦粒。它把所有的邻居都叫到一起,说“:如果我们把这些麦粒种到地里去,我们就会有面包吃了。谁愿意帮我种麦子?”“我不愿意,”母牛说。“我也不愿意,”鸭子说。“我也不愿意,”猪说。“我也不愿意,”鹅说。于是,小红母鸡自己去种麦子了。那些麦子长得很高,长熟后,变成了金黄色的麦粒。“谁愿意帮我收割()麦子?”小红母鸡又问邻居们。“我不愿意,”鸭子说。“我们从不干这活儿,”猪说。“我们也不干,”母牛说。“我们也不干,”鹅说。“那我自己来…  相似文献   

4.
魏荣华 《福建教育》2007,(12):15-16
“读”字经。读书是点亮教育理想的火把,让我们心明眼亮、气定神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他还说,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我们教师应该多一些书卷气,少一些烟酒味,坚持每天不问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从“经师”到“人师”之间只有一座桥,它的名字叫“读书”。教师应该读教育经典名著,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卢梭的《爱弥儿》。用心读经典,就如同聆听大师真诚的教诲。由此,我们就可以走近大师,走近真知灼见,逼近教育的本质。大师的智慧足以吹开我们眼前的迷雾,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安抚我们躁动的心。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强烈呼吁:请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儿童!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我们不能培养也不需要那种麻木的惟师是从、惟书是命的灵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个绽放着自由光芒、闪动着个性色彩的健康活泼的灵魂。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课堂少一些“正襟危坐”,多一些“自由轻松”;少一些“如履薄冰”,多一些“欢声笑语”;少一些“战战兢兢”,多一些“神采飞扬”。让学生学得随心所欲,学得轻松自如,学得两眼放光,学得手舞足蹈。让他们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强烈的学习自信心。《画风》(人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第四册)这一课内容浅显易懂,意境生动…  相似文献   

6.
王群 《教书育人》2002,(11):11-12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育人”的工作尤其显得重要。每位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出一个个学习优秀的学生,更要培养出一个个德才兼备的学生。一、加强优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1.当前优生教育令人担忧的现状近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风气不同程度地存在,它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一些学校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优生这方面的教育引导更显薄弱。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成了学校的“宠儿”、“特保”,对他们表扬多,批评少,迁就多,要求少,使用多,教育少,似乎学习成绩的拔尖就可以…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运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发现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要协调、平衡,才能使教育发挥它的育人功能。同样,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设施、环境等众多复杂的因素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持课堂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研究课堂教学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力争适度配合,和谐发展,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讲的多,学生读的少;教师分析多,学生悟的少;学生说的多,写的少等不平衡的状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  相似文献   

8.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所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及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是新课程崭新的理念。它让我们要学会更真诚地面对自己,更自信地面对挑战,也鼓励我们不时地在不多的空闲里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教育生活中“清理”和“寻找”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用朴素的笔触记录下这些真实的情感和具体的感触,让平凡的日子里有了一些感动,让平凡的生命从此与众不同。这种小故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也让我们不时获得前行的动力和勇气。  相似文献   

9.
无论我们愿意或不愿意,都将成为新课改的一员,差别仅在于:“愿意的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命运拖着走。”新课改精神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变化。面对新课改需要热情,也需要冷静。下面我就谈谈本人的一些认识,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0.
曾经问学生对历史课的看法,有一位同学这样说:“学习历史,我们更钟情于有血有肉的具体形象。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在于它留给人们有血有肉的回忆与启迪。我们愿意听老师旁征博引,多讲些课本外的知识;我们也愿意站在讲台上向别人讲述我们自己眼中的历史;我们更愿意多读一些课外书籍,看一些有关的影视作品;我们希望自己能自信地向别人讲三国,讲唐宋,讲康熙大帝……”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每一位学生”,我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  相似文献   

12.
现在舆论普遍倡导的赏识教育,是只能说“好”,不能说“不”。我认为赏识教育应该肯定表扬和鼓励,但也不能否定批评和惩罚。如果一味地用“精彩极了”的方式来肯定学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评价方式,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用“糟糕透了”来评价。这样一可以防止学生“甜果子吃多”产生自高自大的心态;二可以引导学生不犯或少犯错误。一句话:教育学生,鲜花要插,荆棘也不可不栽。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你就不难发现一些老师分析讲解少了,甚至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所理解的“感悟”“、体验”,该讲的不讲了,该分析的不分析了,一味的“感悟与体验”。看起来和新课程改革走得很近,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理念不全面、不科学的理解。所犯错误和我们以前滥用分析讲解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过去我们过分依赖这一教学手段,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天我们改正错误,强调多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就不要“分析讲解”。我们对传统教育中优秀的东西要批判地继承它,分析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旧社会脱胎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0页)这种“痕迹”反映在人们的头脑里,就是传统的观念以及资产阶级法权观念等反映旧制度的旧思想的残余,而“反映旧制度的旧思想的残余,总是长期地留在人们的头脑里,不愿意轻易地退走的”。被推翻的剥削阶级为了复辟旧制度,夺回他们已经失去的“天堂”,总是千方百计地利用反动腐朽的剥削阶级思想来毒害我们。如果我们不自觉改造世界观,不清除自己头脑里的旧思想的残余,不“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就不  相似文献   

15.
林四清 《广东教育》2003,(12):37-37
善教者少教甚至不教。教者取得的是“道”的地位,“道”生万物,而“道”又不直接生万物。在教学中不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给他们学习尽可能多的自主,就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学生的学习天性就会喷发出来,就会产生我们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少学多是一个原则。教并不是具形具体的灌注或传授,它应该包括双边的活动,牵涉到人的心理、生理、兴趣,联系着不同的内容。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得“道”,尽可能少干预,让学生多选择。教师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达到“不教而教”的教学境界。一、“交尺子”的有作为,“用尺子”的不作为“…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对花不应该只是叹赏、亲吻,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喷壶,应当准备巴黎绿(农药)。不要害怕,多喷洒些水,即使有些不愿意接受也无妨。”这句话就是说明教育活动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赞赏和表扬,适当惩戒措施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7.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当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斥着"策划"的时代,它如影随形,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大街上打折商品的宣传在等着你;药店里免费体检的诱惑在吸引你;商场里买一送二的惊喜在忽悠你……凡此种种,我们的生活已被"策划"者们全方位地覆盖着、追逐着,但时间长了,我们却总有一种被人算计、中人圈套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课程改革全面铺开以后,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预设”和“生成”这两个新鲜的词语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它们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新课改前提下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的确给新课改前提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我们同样能够发现随之而来的是在这两个概念之下所派生出来的诸如“科学预设”和“多彩生成”,“静态预设”和“动态生成”,“计划预设”和“变化生成”,“开放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等一系列与“预设”和“生成”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教育教学理念,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透过“预设”与“生成”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背后,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终让我萌生把我思考的结果写出来供大家参考的想法,是源于最近我参加的一个教改研讨会。会上听了几个老师的课,  相似文献   

19.
选题策划是决定图书出版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出版界谈论最多的话题。选题策划要以读者的需要为前提,要以市场调研为基础,想法宜“多”不宜“少”,选题宜“小”不宜“大”,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20.
“鳗鱼”落网大家对我恐怕已经不大陌生了吧?我是二级探员乌萨,就是和波格探长屡建奇功的人,凡事少了我还真不行!我们市里有一座超现代化的监狱,老百姓都叫它“铁桶”,这里的设备齐全,监视手段先进,看守也十分严密。监狱的头头脑脑经常为它自豪,因为十年来还没有发生过案犯逃跑的事件。难怪“铁桶”的“桶长”自信地说:“我们这里的特殊客人对监狱是如此的喜爱,甚至我们夜不锁门也没人愿意离开这里!”正因为他们的牛皮吹得太大,所以当第314号囚犯,就是那个绰号叫“鳗鱼”的诈骗犯,居然从监狱里脱逃了,这就好像是一个晴天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