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备课,作为教师的日常工作,同上课质量直接相关。如何备课,不仅是态度与方法问题,也存在备课观念的不同。其中以“面向书本”的备课观与“面向学生”的备课观最为突出。一提到备课,最不易引起争议的教条,可算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该有一桶水”。不用说,其中所谓“水”是知识的比喻。这个“杯水隐喻”作为朴素的真理,在一本又一本“教育学”中被引用,又作为一代又一代老教师的心得传给一代又一代新教师。如今已经成为教育谚语。这其中的喻义是:教师在备课中尽可能充分地占有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从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知识传给学生,而…  相似文献   

2.
顾名思义,备课即教师上课的准备工作,不能孤立而又片面地理解为只是写教案。我们一贯倡导“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那么我们能否树立“大语文备课观”、“语文教师备课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全部”等意识呢?当前语文教师的备课,“抄教案以应付检查”、“教案设计与上课实际完全脱节”等怪状随处可见。鉴于以上认识,我校自2000年春季开始,本着“要想教师有所为,应允许其有所不为”的观点,从改变语文教师的备课形式入手,为教师的创新和发展“松绑”,对全体语文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进行…  相似文献   

3.
备课备什么     
翻阅一本本备课本,发现很多教师备课都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会”或“掌握“什么知识,稍涉及的是“能力”、“意识”或“品质”等。再观其课堂教学过程,多是将其备课时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至于那些稍涉及的内容则变成了备课时贴上的标签,大都未能真正落实。这些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只是在教学目标中多了些能体现新课改要求的话语,至于课堂教学并没有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老师以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把教案中有关的项目填写完了,备课也就结束了,这是十分狭隘的备课观。备课当然要写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应用于教学中的“备忘本”。教案使得教学有了依据,是实施教学的脚本,它能化无形为有形,化理论为实践,是教师心里备课的外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5.
笔者一直在“如何上出一堂好课”的困扰中且行且思,也逐渐明白了造成这种理想与现实巨大反差的原因——狭隘的传统备课观指导下的狭隘的备课行为,乃是“罪魁”。在传统观念中,所谓的备课,就是认真研读教参后,从教材分析到教  相似文献   

6.
变备课检查为教师间智慧的交流我们改变以往“教师备课是应付检查,领导看备课是衡量教师工作态度的好坏”的无效劳动,变备课检查为教师间互动生成的学习交流活动,即教师互看备课,找同事教案中的特点、优点及改革亮点,做好摘录与点评,一学期后写一份“观备课一得”,使备课检查成为一种主体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学校领导对备课检查则“重心后移”,即从关注教师工作态度、设计规范、完整转为注重对“随笔、反思”的检查,看教师记录的“教学闪光点、问题分析、理性反思及改进措施”等,看教师对学生反应的敏感性、对教学过程的自我修正、自我控制能…  相似文献   

7.
“说课”不同于“上课”。其一,对象不同,前者面向同行和专家,后者面向学生;其二,前者不仅要说出整节课如何组织,“课”怎样教,运用了哪些教育理论,体现了哪些教育思想,还要说出备课中所思考的问题,后者只是将备课方案付诸实施;其三,“说课”理论层次相对较高,有一定时间限制,语言要求精练。  相似文献   

8.
“说课”不同于“上课”。其一,对象不同,前者面向同行或专家,后者面向学生;其二,前者不仅要说出整节课如何组织,“课”怎样教,运用了哪些教育理论,体现了哪些教育思想,还要说出备课中所思考的问题,后者只是将备课方案付诸实施;其三,“说课”理论层次相对较高,有一定时间限制,语言要求精练。  相似文献   

9.
运用个性化教学 提升小班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把握好个性化备课,为个性化教学打下基础 以往一个学校中的备课目标(尤其是集体备课的目标)就是整齐划一,用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手段达到学生的统一的“齐步走”。其实这种备课的价值目标是达不到的。新课程观认为,对人的教育首先要尊重人,要以人为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因此无法实现“齐步走”或同步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来设计教学方案,对文本知识加以增删调整:必须引导学生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发展目标,必须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有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倡导多样化、个性化的备课。  相似文献   

10.
肖川 《宁夏教育》2006,(9):71-71
于永正:强调“隐性备课”、注重“备学生”、“备学法”。张化万:主张“系统备课、换位备课、多次备课、板块备课”。赵景瑞:通过点线面等多角度去钻研教材、用足教材。窦桂梅:关注预设和抓“题眼”。闫学:提倡对文本进行“立体式的解读、深式的解读、有宽度的解读、有创见的解读”进行备课。盛新凤: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依据进行立体备课林良富:强调通过与文本和学生对话进行创造性思维备课。刘可钦: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不同教学思路的追问,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夏青峰:关注“为何而学、学习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作为备课支点……每个名师的备课智慧,都体现了教者超乎寻常的功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含义是:一强调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获得成功;三强调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课程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兴趣、追求、体验、感觉、疑惑等。新的课程理念对于教师的备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手翻翻一大摞备课本,你会发现:绝大多数教师的备课都是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学会”或“掌握”什么知识之类,稍有涉及“能力”或“思想教育”之类。再观其教学过程设计并由此而实地观摩课堂实施,便是教师意图将其备课时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传输给学生,而那“稍有涉及”的东西常常只是备课时贴上的标签而大都未予以落实。恕笔者妄言,此类备课是极为低档的备课,此般教师是蹩脚的教师,在其“专业成长”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全面贯彻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改革陈旧教学观,改进落后于时代的一些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为社会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改革的最佳切入点首推教师的备课,改革的关键点也当仍在教师的备课。  相似文献   

14.
这次徐州的公开课,《教师之友》谓之为“风暴”,我以为绝非虚言。也许对这样的上法,那些习惯于传统课堂的老师不以为然,甚至还要表示大失所望。我想,有不同看法是自然的。因为在说法的背后有其课堂观的支配。持异议的教师的课堂观仍是那种“从备课到表演”的设彀式。它强调教师课前的  相似文献   

15.
“两课”教学改革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校根本任务的需要、是“两课”教学的现实需要、是“两课”内在规律的要求。“两课”教学改革要改变课堂教学观、改革“备课”的内容与形式、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辅助备课”软件——备课系统备课系统的功能是指导或方便教师备课,提高教师备课的效果和效率。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教案”生成系统,另一部分为资料库。“教案”生成系统是一个面向课堂教学,辅助教师备课的小型管理信息系统。资料库在内容上要围绕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单元或每一个课题,分类组织相关的信息资料。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典型习题及解题方法等,各类信息资料都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以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来选用。二、“辅助上课”软件一一用课件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形式之一的CAf课件,以其形象生动、灵活…  相似文献   

17.
与新教师谈如何备课河南省社旗县第五高级中学郭学海课堂教学,常被称为45分钟工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需从每一节课抓起,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备好课,新教师都要过好备课这一关。一些新教师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将“备课”变成“背课”了,导致备课不充分...  相似文献   

18.
备课是教师的“家常饭”,教师备课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还要努力提升自己备课的境界。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课前备课必须把握“模、磨、摩”三字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极为复杂,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及备课等制约着课程的实施。目前,教师的备课形式主要有三种:无“我“的备课、惟“我“的备课、融“我“的备课,它们分别表明了教师的三种课程观。通过对这三种关系的考察,可以深入认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和作用,通过引导教师进行自觉对话、三级备课、课堂观察、制度设计及专业引领等途径实现融我课程。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备课必须“博采”只有“博采”,才可以开阔教师的眼界,使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具有立体感,避免片面性、表面化;只有“博采”,才可以对诸家评说相互比较,去粗取精;只有“博采”,才能启迪教师的思维,激发起创新意识。“博采”有个前提———以教师自我钻研为起点。即确保教师对教材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先使教材(客体)与教师(主体)之间整合、交融,产生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二、教师备课必须“约取”提倡在备课中“博采”,但并不是说越“博”备课质量就越高。我们必须对搜集到的备课资料来一番“约取”。“约取”的过程也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