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睿 《中国广播》2007,(10):35-37
广播特写是运用语言和实况音响,似特写镜头的手法真实、突出地再现客观事物、人物及其某一活动场景局部的专稿形式。而“质感”,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一是指人对某种物质的真实感受,二是指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特质的真实感。通俗地说,所谓的质感,指的就是一个东西的材质与它外观上的美学设计,及其整体的精致度。那什么是广播特写的“质感”?  相似文献   

2.
钟元成 《记者摇篮》2009,(11):44-44
什么是新闻特写呢?黎信编译的《西方新闻作品选》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以打一个不十分恰当的比方:假如悦一般的新闻报道,是电影的令景镜头的话,那么新闻特写,就是一个或几个特写镜头,它把新闻事件中最生动、最感人的部分加以放大,让读者充分欣赏它的每一个细节,从而获得最深刻的印象。”这应该说是对新闻特写所下的比较恰当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主要是对某一个典型人物,或某一项新闻事件,或对事件中的一、二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写,绘声绘色,有情有景,使人们感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写新闻特写,必须是事实本身有特写镜头可写,并且值得写一个特写镜头。作者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件、人物、场景、细节,特别是广大群众关心的、有政治意义的、有兴趣的某个部分或片断,作细致突出的描绘。有许多特写镜头是稍纵即逝的,要事先有充分、周到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特写在再现新闻事实时,既要形象生动,又要简明扼要。这就要求记者能够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特写镜头”来透视全局性的本质性的东西。记者在采写场面特写时,一个人的细微动作到万人同聚的壮观场面,都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的细节是指纪录片中能够集中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揭示作品内涵或激发观众视听兴趣的“特写”。“它是能够刺激人的感觉系统进而可以攫取人的注意力的有效视听元素。”①“它往往是整个纪录片最感人的闪光点,是深化主题、反映主人公个性魅力的点晴之笔。”②“纪录片不一定有情节,但应该有细节,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新闻摄影的发展,一批批摄影佳作给人耳目一新。仔细分析,在对一些大场面和大事件的处理上,都一改过去的传统模式,几乎都是以特写和人物取胜。 一、大场面与特写 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件出现的形式也是千姿百态,过去习惯的看法是有场面就好照,场面越大越过瘾,摄影记者到现场,一个广角镜头可以打天下,报纸对大场面也舍得版面,一览无遗,省事又省心。 具体记不清哪一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吹进一股新闻摄影的特写之风,“荷赛”、“普利策”的获奖作品,开始冲击我们的心田。在这些获奖作品中,不论是出场面的战争,还是出大画面的火灾、水灾,几乎看不到大场面,一律是特写镜头。特写,以一种不可抗拒的态势走近中国新闻摄影同仁的面前。人们开始关注特写,研究特写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特写本指电影中突出地拍摄人的面部或局部、一个物品或其局部的镜头。上乘的影视作品中,能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清晰的视觉形象的,首推特写镜头。同样,特写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文体,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段,能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特写的功能首先在于它的现场感。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特别强调用描写的手法去再现报道对象。通过精心描绘,渲染气氛,达到情景交融,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笔者今年春节时曾前往大寨采访,发表了《春意融融大寨年》的特写式报道。其中写到:“院门上、窑洞前、楼门,一副副崭新的对联耀眼夺目;街道上,花炮纸屑随风起舞;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院里玩耍、疯跑;炒菜和馒头的香味从各家传出。好一幅喜迎吉祥、欢庆丰收的农村风俗画。”“玻璃上‘三羊开泰’的窗花细致巧妙。窗台上那盆吊金钟郁郁葱葱,数十个花蕾正含苞待放。她与石家庄陆军学院女子方阵队的合影还挂在床头。转眼工夫,老宋回来了。”这篇新闻作品就运用特写手法,再现了大寨过年时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令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特写的局部化能使读者对事情、事件了解得更清晰。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文体,特写就是要对报道对象的某些局部做突出的、重点的...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画面的造型表现和画面镜头中,特写镜头与中景、远景一样,是一种画面景别,它能突出地强调人的面部细节或物体的细部特征,是视距最近的画面,是影视艺术创作的造型元素之一。从表现形式上看,特写镜头与其他景别画面的区别只是画幅的大小不同而已,但实际上,特写镜头能将人物的细微表情和特定瞬间的心理活动的表情传达给观众,它具有一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有时也用它表现某一物体的细部特征,往往具有一种暗示和强调作用,揭示某种含义,也可在剪接时用它制造悬念或创造视觉震惊效果。特写可以说是镜头语言在刻画人物和描写细节时的独特手段,是影视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说起特写镜头,人们脑海中即会想到:在空中飞动的子弹、武打中掏出的暗器、情景剧中往水杯中下毒、爱情剧中男女主人公的眼泪等等。那么,特写究竟是什么,它的特点和功用又有哪些呢?笔通过多年深入一线的采访经验观察和了解到特写其实是一种很具有“写意”特征的表现手段,用好了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相似文献   

10.
邢雪 《新闻窗》2010,(5):70-71
空镜头是什么 “空镜头”是指没有主体人物的镜头,通常是风景或某个物体,多为全景或特写。“空镜头”与故事情节相关,或者与具体细节存在着某种相似、相通之处.并且应当与作品主题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评报数则     
(一)特写应有特定的镜头。目前报上挂特写牌子的栏目很多。但综观这些名为“新闻特写”的篇章,却很少有特写的镜头,不应名为特写。在我心目中,特写需要记者用眼睛去看、去观察,抓住事物一个镜头、一个片断将之再现,这才能名为特写。正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卷中所说:“所谓特写是通过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片断的新闻体裁。”这个定义下得十分准确,其中包含三要索:一、形象化的再现,即要有镜头;二是事件的片断或横断面;三是题材、内容要有新闻性。可是目前报上不少特写,一不形象,无特写镜头,二是洋洋洒洒,太长太杂,不是事件的片断,三是缺新闻性,不中看。相反,有些篇章虽不挂特写牌子,但具备以上几要素,仍可认作是特写,如7月26日光明日报头版陆彩荣采写的“历史记住您的爱——接收  相似文献   

12.
“新闻特写”的写作特点是,借用电影特写镜头的表现手法,将新闻人物或事件富有特征的片断、镜头和瞬间定格放大,生动形象地加以再现。新闻特写的开头,应具有立即引人入胜的功效。一般说,特写的开头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场景式新闻特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动集中,现场感强。场景式的开头,强调对现场的细致描绘,将人物、事件置放其中,能迅速“切入”事件描述、发展的高潮。如《“飞天”凌空》一文的开头,是如此生动逼真地记录了中国姑娘吕伟跳水前的美妙刹那:“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头顶飘浮,飞鸟  相似文献   

13.
陈芳 《新闻世界》2011,(1):39-40
广播特写是运用语言和实况音响,以类似影视特写镜头的方式,真实、突出地再现客观事物、人物及其活动场景的专稿形式。广播特写的特点是:选材的吸引力、角度的独到、音响的生动、人物形象的鲜活。  相似文献   

14.
新闻特写是运用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和刻画人物或事件富有特征的某些章节、片断、瞬间,让读者产生共鸣,使之留下深刻印象。区别特写与其他新闻文体写作方法上的不同,把握特写的特征。特写是从消息和通讯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与消息的相同点:简要迅  相似文献   

15.
一篇新闻、通讯中,如果有一些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或特写镜头,往往能增加它对读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们常常寻觅不到这种典型,生动的情节,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原因之一是在于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不细、不深、不透。古人说,“观人于微”。这个“微”字,涵义是很丰富的,意思是说,从一个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等细小的地方可以约略地看出他的品行、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里的人物如何才能“活”起来,立起来,这是报道能不能吸引读者的关键。怎样才能使人物活起来呢?方法有种种,其中抓住人物的细节,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人物精神面貌的某些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运用特写镜头式的写法,就会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起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人物再也不是死板的、概念化了的,而是绘声绘色、楚楚动人了。可见,善于捕捉,精心描写人物的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在感人的一些报道中,一些成功的细节描写,犹如瀑布,犹如强劲的烈火,它们使读者感情激越,催人发省,感奋不已。这种手  相似文献   

17.
在《雨》中运用最突出的镜头是特写镜头,特写镜头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放大,或者也可以说扭曲的表现。因为在人的视野中是很少出现特写画面的。这样的画面是影片制作者以自己的风格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剪裁,是一种相当主观的视角。当人们在观赏这样的画面时,也不知不觉地走进创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细节是指细小的情节,电视新闻中的故事性细节就是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辅之以纪实性的中近景和特写镜头,或者干脆用摄像机来进行客观的同期记录的新闻事件本身固有的小的情节。故事性细节可使新闻事实具体化,从而增强可视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关于新闻特写的概念与前苏联及西方均有别。前苏联有关“特写”的界定相当于中国的“报告文学”,西方所说的“特写”则指“非纯新闻报道”,范围甚广。 五十年代,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曾用高尔基、波列伏依的基本观点来界定“特写”的概念,并加以发挥,刘白羽写的《论特写》(见《新闻战线》1958年第1期)是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他写道:“近数年来,特写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从苏联介绍过来的。”“特写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是应当和诗歌、小说、戏剧  相似文献   

20.
张娟  王宁 《大观周刊》2010,(48):5-6
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特写镜头在影视作品中所发挥出的五个作用其意义是重大的.本文力图从不同风格影视作品中的镜头的展示来探讨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