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蒙蒙 《教育》2022,(19):67-69
在小学牛津教材中,故事板块占教材内容的三分之一.故事集语言知识、语言功能于一体,有助于学生在语境中学、在情境中用、在迁移中思,促成其深度学习;同时故事的"寓意"属性也让它成为学科德育很好的载体.尤其是当时代要求"学科教学"要向"学科育人"转变时,故事教学的功能也越发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说说"给力"     
"给力"是2010年非常流行的新词,无论在各类媒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活跃的身影.这个新词在实际应用中,既有动词的用法,也有形容词的用法,不同的用法,意思也有所不同."给力"的流行除了主流媒体的推动作用外,也符合标新立异等准则.他的流行又一次丰富了我们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郝文华 《现代语文》2007,(3):29-30,28
我们在《强调"异"的"也"字句》中,论述了在礼貌原则的制约下,"也"字明表类同,实重相异的情况.在本文中,我们继续讨论强调"异"的"也"字句对语境的依赖情况和所处的句法框.根据我们的观察,强调"异"的"也"字句,对语境的依赖有的较强,有的较弱.这与它们所处的句式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1.汉语"中"之概念考辨.诚如中哲史家陈荣捷所说:"中"之含义,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极,在<礼>为中庸.谓乎无形,非中也;谓乎有形,非中也,上不荡于虚无,下无局于器用,惟变所适,惟义所在,此"中"之大略也.(<中国哲学论集>)陈氏所言极是,然未免抽象,如果认真检点起来,则汉语"中"之概念在传统典籍中不外乎如下三种最有代表性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对于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而言,评课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在各种级别的优质课竞赛后会听到一番点评,在各种示范课后要评课,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也要互相评课.可以说"评课"是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过也应该参与的一项教学研究活动,也是每位教师应掌握的一种教研能力.然而,在许多评课活动中我们所见到的评课环节却似乎流于形式,评课教师考虑到诸多因素,只挑好听的说,大量浮华词句充斥于耳,一番长篇大论过后却没有说出什么实质性的见解,有"报喜不报忧"之嫌.  相似文献   

6.
"错"中求"美"     
"错"--一个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字,但它却随时跟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错都是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课堂中,笔者认为学生的"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教学美.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蟋蟀聚集在我的小花园中,在每一株开着红花的野玫瑰上,它们都唱着大自然的赞歌,薄荷树上也有很多.野草莓树、小栓树,也都变成了音乐场所.  相似文献   

8.
中学物理中存在着大量的关于物体动态问题的研究.比如高中物理的力学和电磁学综合问题中,由于控制力的量改变,导致在这一过程中受力情况也随之相应地改变,从而使运动状态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也随之而连续变化.在电学的恒定电路中,由于回路中电阻连续改变从而使回路中的电流、电压、功率发生连续改变,等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的精彩,有的在文本细读中诞生,有的在课程资源整合中诞生,有的在教师的个性风格中诞生,也有的在多媒体课件设计等教学方式的选择中诞生.但是,不管哪一种精彩,都必须源自"生本".当你的文本细读、资料拓展、课件设计、教学风格远离了学生的时候,其"精彩"就会与课堂效率、教学质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0.
"乐""舞"相融     
远古及周初,诗歌、舞蹈、音乐三者结合在一起,一般称乐,亦称乐舞.<诗>序曰: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此舞之所由起也.<乐记·乐象篇>中也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可见,音乐与舞蹈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轻绳在我们学习物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在高考中也时有涉及.  相似文献   

12.
韩秋菊 《现代语文》2007,(4):123-124
词语是社会的镜像,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进步,色彩词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有的色彩词稍纵即逝,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有的色彩词经受了岁月的洗涤,从历史的长河中走来,传递着千年的文明,连接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并在现代汉语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画"与"说"     
在许多美术活动中,总是教师先说,然后幼儿按要求去画.这无疑对幼儿掌握绘画的技能与方法是有利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幼儿往往以老师说的和示范为标准进行单纯的模仿,即便鼓励他们去想象,也无非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添画,这显然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幼儿评画的时候也往往没有积极性,总是围绕老师的构思进行评画,因为这不是他们自己的画,没有自己的构思.天长日久,幼儿对绘画就会失去应有的兴趣,只是为完成画画而去画画.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中小学媒体教学可谓愈演愈烈.不少学校不惜花费巨资,争相购置多媒体教学系统,有的还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同时,各学科教师也纷纷学习制作课件.诚然,多媒体教学具有自身的优越性,但是它的作用终归有限,我们不能期望通过引进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就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并且,对不同的学科而言,它的效用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在语文课程中,多媒体教学并非多多益善.因此,对于语文课程中"多媒体热"这种现象,我们应当持一种冷静、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社会生活、客观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人的认识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词义也就随之发展变化. "土"和"洋"的意义因为与社会生活及人的认识直接关联,其词义变化相对而言便富有代表性.在语言的动态使用中, "土" "洋"的意义变化,不仅包括词的概念意义的变化,也包括词的色彩意义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国画中,有一个谋篇布局的技巧比较经典.叫做"计白当黑",即对没有画面的部位要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留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整体的意象和情调中体现出似无还有的艺术境界.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好比一幅画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讲究"留白"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同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说法.比如我们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常常会发出"我也有同感"的话语.我们读过一段文字后,有时候会拍案叫绝,这也是深有同感的表现.而"通感"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的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体验.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看到或者是想到某种事物的形象就会全身不舒服,甚至出现一些过敏的反映,这种现象属于"通感".针对"通感"、"同感"的这些特点,笔者发现,在日常的教学尤其是在地理的课堂和课后的教学中如果可以适当的、适时的应用,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发现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释"牿"     
刘艳丽 《现代语文》2006,(8):122-123
<说文·二上·牛部>:"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1]<说文解字注>中说:"<费誓>:‘今为淫舍牿牛马.'大小徐本皆无‘淫舍'二字,今刊本妄增之.此许偶遗二字,非必许所据<尚书>少二字也.惟大放牿牢之牛马,故令无以获穽伤牛马,若牛马在牢中,获穽安得伤之?<周易>:‘僮牛之牿.'许及九家作告,郑作梏.刘、陆作角,不训牢也."[2]  相似文献   

19.
歌唱时的方法、技巧,不仅影响到歌唱者的成绩,同时也是歌唱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正确处理“松“与“紧“的关系,对于提高歌唱者的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看东西需要眼光,如果眼光不行,就看不清楚,就会看错.如果没把东西看清楚,甚至于看错了,接下来,对它的态度与言语行动肯定也不对头,也是错的.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有正确的眼光,有一付好眼光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