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梅娘的水族系列小说作为分析对象,从叙事者的位置、叙述者的感知程度、叙述权威和叙述视点四个角度着手,对《蚌》《鱼》《蟹》的叙事话语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梅娘的这三个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比较明显的女性倾向。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自译《秧歌》是一种特殊的"回译",翻译过程中,翻译和创作呈现出复杂的动态变化关系,这种动态关系主要体现在译者对译文的改写。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认为:翻译即改写,改写就是一种操纵,翻译本质上是不同文化资本较量下话语权利的表现。探讨张爱玲创作和自译《秧歌》的动机,译本《跋》中对故事真实性进行辩护的目的,同时,具体分析细节、文化词汇、故事情节、政治意识形态倾向等方面的改写内容,探究改写背后的话语权利表现,并评价其改写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是关于早期史官文化与文献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系统而精细地梳理了史职的文化功能及其话语权力的由来;考察了上古时期具体的文化制度、职官的行为方式对于史传文体和话语方式的意义;对《春秋》、《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主要史传文献作了极为精细的解读,不仅揭示出不同叙述方式和各阶段史官话语权力的对应关系,对于其文学意蕴也从新的角度作了别开生面的发掘。  相似文献   

4.
同为公共话语空间的《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章士钊和陈独秀主办的《甲寅》月刊与《新青年》,是两个有着极深渊源关系的刊物,《新青年》是在承继《甲寅》月刊风格基础之上创办。二者之间不仅是同人刊物,而且都在民初社会极其复杂的情况下诞生,以其不断的探索精神与对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引介和传播,成为民初先进知识分子表达自由思想的公共话语空间,具有精英倾向的文化品味和风格,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如果说《甲寅》月刊是新旧思想文化转型的过渡者,那么《新青年》则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国新文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魏晋时期曹操《短歌行》和王粲《登楼赋》思维方式、表达状态、话语运用和作品独特基调的比照,再现建安诗赋创作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话语构建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东西方历史文本《史记》和《剑桥中国史》对同一历史事件"商鞅变法"的历史叙述异同,指出两者在文本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立足点、叙述深度和时间指示、结构编排、叙述语选择上。而后本文探讨了对比分析所反映出的历史叙述"曲解故事"的基调和其通过深层话语空间所展现的价值判断立场,特别对客观史实叙述中的主观认知倾向进行了讨论,认为历史叙述的意义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理解的客观展现过去的事实,而是通过话语构建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价值观立场。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最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特色的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译作起到了在异域文化里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作用。以王熙凤的话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宪益,霍克斯)的比较研究,可揭示出王熙凤的话语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色彩话语独具一格。溯其源 ,《诗经》中的色彩话语无疑是中国古代色彩话语发展的滥觞。选取《诗经》中几组相关的色彩话语予以分析探讨 ,说明《诗经》之色彩话语对中国古代诗学及审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指示的实现是基于文化语境信息的客观存在。文化信息即表层信息、深层信息及核心层信息的客观存在,是文化语境信息在话语中实现指示的前提。文章以《纽约日报》(New York Daily News)和《今日美国》(USA Today)中的新闻受访人话语为分析语料,探讨了文化信息如何在当代美国文化共同体内成员话语中实现文化指示。结果表明,文化指示在话语中存在的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文化信息的客观存在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金瓶梅》的话语特点。第一 ,小说的叙事话语体现出晚明文化转型期的特点 ,用巴赫金的术语来说 ,即“众声喧哗”、“语言杂多”的“小说化”倾向取代了“大说”。第二 ,作者道德说教者与欲望宽恕者这两种身份同时并存于小说的话语中 ,这一特点体现了作者的悲悯心态与对欲望某种程度上的宽容。正是由于这些话语上的特点 ,才充分展现出小说可被挖掘的多义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1.
两难的选择──劳伦斯北美时期作品的后殖民主义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伦斯是最早去墨西哥和美国西部的英国作家,在殖民地期间他创作了多部传世之作,但有些作品带有较多的殖民主义话语。与土著人耳濡目染的生活使他改变了对印第安人的看法,并开始重新审视西方文化中的殖民主义倾向,但他无法彻底摆脱宗主国的影响。代表作《骑马出走的女人》以及《羽蛇》等充分地反映了他这个时期的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色彩话语独具一格。溯其源,《诗经》中的色彩话语无疑是中国古代色彩话语发展的滥觞。选取《诗经》中几组相关的色彩话语予以分析探讨,说明《诗经》之色彩话语对中国古代诗学及审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亦军教授的新著《阿凡提“话语”空间的自然一生态和历史—文化视域》从跨民族、跨学科和跨文化角度对西域文化符号——阿凡提进行了“话语”空间的四重构建:生命话语、社会话语、审美话语和宗教话语,疏通了阿凡提话语背后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脉络,在理论的高度上构建了阿凡提“话语”研究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印第安女作家厄德里克的代表作《爱药》深刻反映了处于文化夹缝中的印第安人的真实生活状态。作品以英语书写,却传递了与西方文明迥然异质的印第安部落文化和意识。从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关于符号、象征的概念入手,分析《爱药》独特的话语体系,对其表现为混乱、空缺、魔幻的异质性特征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上述特点体现了话语中符号与象征秩序之间的冲撞与对抗。被压抑的民族记忆、被抹杀的历史作为符号进入殖民者的话语系统,构筑了《爱药》话语的多元空间,同时赋予了话语颠覆性和革命性的力量,使得借用殖民者的语言来表征被殖民者的文化、身份、意识和世界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从本质上说,《红楼梦》是一种话语。话语处在一个历时系统之中,历经变迁。有很多原因造成了话语变迁,如,社会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意识形态的进步等。著名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在他的著作《话语与社会变迁》中提出了话语变迁的三维框架,即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在进行话语分析的时候,这三种因素很重要。因此,在论及《红楼梦》是怎样从正统文学的弃儿转变为世界文学中的瑰宝的时候,就涉及到了话语变迁。社会在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对《红楼梦》这部小说也会有新的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文学经典地位的话语建构是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从本质上说,《红楼梦》是一种话语。话语处在一个历时系统之中,历经变迁。有很多原因造成了话语变迁,如,社会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意识形态的进步等。著名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在他的著作《话语与社会变迁》中提出了话语变迁的三维框架,即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在进行话语分析的时候,这三种因素很重要。因此,在论及《红楼梦》是怎样从正统文学的弃儿转变为世界文学中的瑰宝的时候,就涉及到了话语变迁。社会在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对《红楼梦》这部小说也会有新的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文学经典地位的话语建构是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从《诗经》与儒、释、道;《诗经》与政治文化;《诗经》与农耕文化;《诗经》与宗法文化;《诗经》与伦理文化;《诗经》与婚丧文化;《诗经》追求自由的倾向等七个方面阐释了"诗经文化"。《诗经》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与文化的镜子,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考察在涉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文化启动条件下,军人及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倾向和民族主义倾向变化情况,并比较军人与大学生之间的差异。选取429名现役军人和499名在校大学生作被试,将两类被试分成:独立我文化启动组、依他我文化启动组、非自我构念文化启动组和无文化启动组,并填写《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量表。研究发现:在有文化启动条件下,军人的爱国主义倾向有显著提升,而大学生变化不显著;对比无文化启动组,军人的爱国主义倾向在所有文化启动组中都得到显著提升;在文化启动后军人和大学生的民族主义倾向变化都不显著;无论有无文化启动,军人的民族主义倾向都一直显著高于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王小波散文集《沉默的大多数》,通过话语理论与文化、政治、实践三个角度进行整合性的剖析,对王小波散文话语的时代意义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对其独具的话语特色进行详尽的解析。  相似文献   

20.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述作品,在其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述中体现了作者的女性观。以往的评论者往往忽视《森林》中男性话语霸权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忽略其美好的女性形象代表了男性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而在直子和绿子的选择中所暴露了男性叙述者的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