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库分类法”是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也是目前我国古籍文献的主要分类方法。“四库分类法”的礼教价值内核使其与现代图书分类体系相互独立。文章就“四库分类法”和《中图法》划分古籍文献的关联性及各自局限性进行探讨,试建立二者的对应关系,为古籍文献的统一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古籍普查中遇到的分类问题入手,列举各藏书单位目前所使用的主要分类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专门为古籍普查而制定的五部分类法,把该分类法与之前使用的主要分类法进行比较,通过例证、对比等方式充分肯定了五部分类法的优点,同时也指出其客观存在的某些不足,以及由于普查人员的主观原因导致的分类错误并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随着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中国古籍的分类问题再次引起目录工作者的关注。在有关讨论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意见是,传统的四库分类法以及现代的图书分类体系不能适应今天编制古籍分类目录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古籍分类系统。对这种意见,笔者认为,与其另建一个新的分类系统,还不如对四库分类法作进一步修订更为切实可行。四库分类法是一个集历代目录分类成就之大成的较为适用的古籍分类系统。它基本能够统纪中国历代古籍,反映先秦至清代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貌及组成部分的学术体系。因此,四库分类法问世二百年来,虽然不断有另建古籍分类系统的尝试,但迄今古籍分类仍基本沿用四库分类法。这个事实,便是它基本合理适用的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学界在探索图书分类过程中,普遍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基础上结合中文古籍的特点,或增补加入新的类目,或采用其体系进行全新的改变。在各大图书馆具体操作时所使用的分类法五花八门,大致可分为中西文文献分开处置和统一处置两种不同的方法。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探索均以杜威法为蓝本,是学界得以广泛交流的基础。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探索看似成果甚多,但实际上新旧书籍如何处置的问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学界中人各自为政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导致制定出一部全国统一的分类法的目标也一直没有实现,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学界对图书分类的基础理论忽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各古籍存藏机构使用的古籍分类法五花八门、复杂多样.本研究利用调研所得数据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成因,并通过综述20世纪以来的古籍分类研究进展,揭示了迄今尚未诞生一部统一的中国古籍分类法的原因,希冀有关专家能结合当下中小型图书馆古籍分类的现实需求和“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检索需求,合力编纂一部统一的具有时代意义、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的中国古籍分类法.  相似文献   

6.
统一图书分类检索体系是图书馆工作中的新问题,其内容有:1.分类法在体系结构、编排方法、号码配备等方面的统一;2.分类法的类目名称、专业术语的统一;3.分类法增、删改和管理要统一;4.分类法的使用方法、规则要统一;5.分类法应统一用于图书、期刊、资料等。总之,全国各图书馆和图书馆的各业务部门(包括图书、资料、期刊等),要使用同一部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标准规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数字化相关标准是建设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基础。目前我国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存在着著录标准规范、分类法和字库应用不统一等问题。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应以实现古籍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基本目的,主要方法有修订和完善古籍数字化著录标准、规范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分类标准、建立古籍数字化规范数据库、规范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字库、实行古籍与普通图书及音像制品统一建库。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档案分类法》的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档案分类的角度出发,说明了《中国档案分类法》是档案信息分类法。又通过分析图书分类排架与组织分类目录两者的兼容性,论述了图书分类法被赋予两重职能的原因,而借鉴图书分类理论编制的《中国档案分类法》,档案实体分类与档案信息分类两得的不一致性,决定了《中国档案分类法》只具有建立档案目录信息检索体系的一种职能。  相似文献   

9.
定义了大众信息分类及其相关概念.认为文献分类法适合划分科学知识而不合适划分大众生活信息.文献分类法应该组织所有专业图书和部分教育图书,而对于大众图书和部分教育图书应该重新建立新的分类法.指出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地市级以下的公共图书馆都应该采用新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如何调和现代、传统、地方之间的复杂关系,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古籍分类必须面临的问题。中国古籍的本体特征和中国古籍分类的历史传统决定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应采取"四库法"为本、兼顾《中图法》的古籍分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