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樵(1104-1162),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宋代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郑樵校雠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其理论著作《校雠略》和  相似文献   

2.
栗旭 《档案》2008,(2):26-28
郑樵(1104—1162年),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宋代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郑樵校雠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其理论著作《校雠略》和实践著作《艺文略》《图谱略》及《金石略》中。南宋绍兴末,据《宋史》载“帝曰:闻卿名久矣。敷陈古学,自成一家,何相见之晚耶?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  相似文献   

3.
郑樵的<通志·校雠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目录学理论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官修书目最完善、最成熟的代表,其<凡例>是对该书目的理论阐释,可以视为一篇清代有关目录学理论的著作.二者无疑包含了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目录学思想.分析二者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古代目录学理论的发展变化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校雠学理论著作编辑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翔宇 《编辑之友》2015,(8):102-108
民国时期校雠学理论著作的编辑出版,是中国古代校雠学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这一时期西方学科理论的影响密不可分.此外,民国学人对传统学术文化的恪守,也是校雠学著作出版的重要原因.民国校雠学理论著作广征博引、考证严密且重视校雠学史的编纂,同时还有回归刘向校雠学本意的倾向.这些校雠学著作的编辑出版对现代编辑学、文献学、图书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目录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目录学思想,尤其以郑樵为代表,编写了我国的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通志.校雠略》。从书目类例和书目著录两个角度对郑樵的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志·图谱略》的价值、意义及其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代目录学史上,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目录学家,但撰有系统的目录学理论专著的,则是屈指可数的.最有名的则数宋代的郑樵和清代的章学诚.郑氏不仅撰写了较全面系统的目录学理论著作《校雠略》,且慧眼独具,别识心裁,创建了《图谱略》,其卓见绝识,超迈前贤.  相似文献   

7.
作为藏书家与目录学家的郑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郑樵的生平事迹、藏书特色及简介其目录学专著《通志·校雠略》,分析了郑樵的藏书和目录学思想,进而论述其对中国藏书事业和目录学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郑樵的生平事迹、藏书特色,简介其目录学专著《通志·校雠略》,分析了郑樵的藏书和目录学思想,进而指出其对中国藏书事业和目录学的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余嘉锡著作《目录学发微》在指出郑樵目录学思想有所缺失的基础上,深入解析要点,并纠正后代学者对其反对空言著述和"类例既分,学术自明"思想的歪曲理解,肯定其本身存在的价值。余嘉锡也因此而受郑樵目录学思想影响,提出目录学贵在真实和注重改革类例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谢伦伯格是美国杰出的档案学家和档案工作者,世界现代档案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的诸多理论、思想尤其是其著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中关于档案定义、档案的双重价值鉴定论、来源理论及档案工作实践中档案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与职责等方面的理论及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档案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今天电子文件时代的档案管理也同样具有极大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将着重从他的代表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一书总结出其理论成果与贡献以及其著作的特色,并从中得以指导现代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1.
运用学术史方法对郑樵和章学诚的知识组织论比较分析可知,郑樵创立的"校雠学"是中国古代知识组织学说确立的标志,并得到章学诚的回归与发展;古代知识组织论以传承知识为旨归,通过"考镜源流",实现"辨章学术";分类是知识组织的核心方法,标准是知识的客观性。古代知识组织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既是图书馆学在中国本土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土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曾说:“《汉志》以后,既无互著之例,则著录之重复,大都不关义类,全是编次之错谬尔。”(《校雠通义·辨嫌名》第五之一)过去学界也大都同意章氏的观点。但是,章氏的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早在宋代的郑樵就已在其目录学著作中体现了互著之法。虽然在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郑樵遗著中未能见到有关互著的言论。但笔者认为有两点需提请注意:第一,郑樵一生著述甚丰,据厦门大学郑樵研究小组统计共84种,但流传至今的仅有五种残缺的遗作,在这点仅存的遗著中未能保存郑樵的全部学术思想。第二,在郑樵的《校雠略》中多次对  相似文献   

13.
张舜微<汉书艺文志通释>通过叙录解题,对<汉志>所载典籍进行了辨体、辨义、辨人与辨伪,考辨了<汉志>典籍各种独特的知识形态和存在方式,因而这种叙录解题构成了别具特色的知识考古,本文阐述了校雠学这一知识考古的形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宋哲宗元祐二年以后,秘书省陆续采编补写大批图书,徽宗政和中编为<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高宗绍兴年间改定本注明阙书,作为求书之依据,郑樵引用时省称<四库书目>,为其所依据的四部主要书目之一.今本<秘目>在绍兴改定本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图书.  相似文献   

15.
用心去讲     
一般来说,一本优秀作品存在两种价值,一种是著作本身拥有的思想含量和知识含量给人以足够的教益,这是自在的应有的价值,因而也是著作者戮力追求的;还有一种价值是超出作者原本追求的目标,即读者从著作中引发了新的思考,这是一种拓展了的价值,是一种更厚重价值的折射.可以断言,当原本价值和引申价值都具备的时候,你就不能不真诚地认定该著作的成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聊天>(以下简称<聊天>)一书,就拥有这两种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明人丘溶在其所著的<藏书石室记>、<论图籍之储>、<访求遗书奏>三篇文章中,较为完整地表述了自己的典藏学思想.丘濬的典藏学思想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其对于藏书功用的认识,二是其对于藏书实践的具体指导.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交织,体现了丘濬的典藏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论《通志·校雠略》的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从三方面分析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探讨了<通志@校雠略>这部目录专著,开创了目录学理论研究的先驱,他对研究学术源流派别,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至今对后世影响甚远,今天研究它仍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疑>一书集中体现了王柏对<诗经>的疑辨思想.本文认为今传本<诗疑>是将原本属于<诗辨说>的<诗十辨>以及其他材料,并结合王柏文集或著作中各种论<诗>语编辑而成.其成书时间大概在元代中后期.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文献目录学理论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个迥然有别于传统观念的新理念.认为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规模空前的隐性书目文献,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参考司马迁<史记>和利用刘歆<七略>的产物,班固参考<史记>而闭口不谈,乃是事出有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中国目录学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真正的目录学是在南宋郑樵的《通志&#183;校雠略》之后才形成的观点,且进一步对郑樵的目录学思想及其对中国目录学的贡献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