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的内涵 杜威首次将反思思维引入于教学过程中,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论述了反思性思维与教学过程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学要有反思性,教师是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者。在界定反思性教学之前,需要理解何谓反思。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杜威的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浅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是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思维”是他所论述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从思维和反思性思维的涵义及价值、“思维五步”和“教学五步”以及思维训练与教学活动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论述了杜威的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要能激发儿童的思维。反思性思维是最好的思维方式。因此,无论对教育来说,还是对儿童来说,通过反思性思维训练,培养优良思维的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反思性教学”中的反思,其意义为“深刻与仔细地思考”。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就在其著作How we think一书中中阐述过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并提出了反思型教师所应具备的三种态度,即思想开放性,责任性和执著性。指教师在教学领域里追求并构建备择策略的  相似文献   

4.
反思性思维理论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反思”来提高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也受到了当今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反思性教育实践是以教学反思为落脚点。而反思性教学则是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要求学生“如何学习”统一起来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反思性教学,也称“反思性实践”,源于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Dewey)在《我们怎样思考》(How we think)一书中提出的反省性思维的概念:实践者对支持其行动的任何信念和假定性知识作积级、执著和审慎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浅谈杜威反省思维与教学方法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重视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认为学校的教学活动应该唤起儿童的思维 ,他的反省思维、“思维五步”和“教学五步”的思想 ,对我们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7.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反思”一词界定为杜威所理解的“反思性思维”,即包含重建过程。进而论述了教师教学反思的“实践—反思取向”课程基础和显性、隐性知识划分的知识基础,以及反思的情境经验和内容,认为教学反思有利于更正教师知识结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有效形式,有助于弥补“科研风”带来的负面效应,因而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得到扎实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小学日常教学科研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8.
一、反思性教学的概念迄今为止,关于反思性教学没有统一的定义。"反思性教学"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杜威对反思活动的论述。杜威曾将"反思"概括为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认为反思起源于个体在活动情境过程中所产生的怀疑或困惑,是引发有目的的探究行为和解决情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强调教学活动本质上具有反思性质。  相似文献   

9.
“反思”(reflection)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等国家兴起的一种波及全球教育界的教育思潮中的主要观念。除此以外,它还包括“反思型教师”、“反思型教学”、“教师即研究者”、“研究为本”等内容。“反思”为我们反观幼儿园课程实施(这里的课程实施与课堂教学不同,它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具体的教学过程,还包括教师直面和加工课程文本的过程),提供了新鲜而有力的视角。 一、“反思”教育思潮简述 1.《我们怎样思维》——思想渊源 教育理论界公认杜威是对反思问题作较系统论述的第一人。他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是这样来界定反思的含义的:“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的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杜威认为遵循逻辑顺序并考虑后果的负  相似文献   

10.
一、对反思性课堂教学的概述(一)关于反思性教学的概念界定早在1893年杜威就对反思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反思是“根据情境和推论对自己的信念或知识结构进行积极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是一个连贯的观念系列,后续观念是先前观察的结果,依赖于先前的观察。当代美国社会学家Sa-c  相似文献   

11.
陈彩虹 《学周刊C版》2019,(23):180-180
杜威极力倡导反省思维,认为反省思维是最好的思维方式,并提出了反省思维的五个步骤。在五步思维过程的指导下,杜威在教学领域提出了“五步教学法”,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反省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重记诵、轻思维能力培养的中小学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教学反思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著名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思维的研究。在20世纪初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提出了“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兴起反思之风,教育领域深受其影性思维"这一重要概念,论述了反思性思维与教学过程的关系,奠定了教学反思理论的基石。响。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舍恩等的研究成果(如提出“反思性实践”概念等)大大提高了反思教学研究的水平。之后,教学反思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在此思潮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者推出《反思性教学》(作者熊川武)、《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作者金国良等)等一批著述,介绍教学反思的理论,探索这一理论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J.Dewey)于1933年在他著作《我们如何思维》中最早对反思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反思是一种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随之,各国学者纷纷对反思进行研究,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学反思逐渐成熟,并形成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14.
杜友锦 《文教资料》2008,(7):115-117
反思性教学概念源自杜威,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文中指出:"所谓思维或反省,就是认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他还提出反思五步:疑难中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开展心智活动、通过实验验证和修改假设.但人们对教学反思的关注却始于舍恩,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学者林崇德教授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可见.反思成了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决定因素. 其实,学生的自我反思也不容忽视,学生的成长等于学习加反思.学生的自我反思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一种反省、发现、评价,是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性地考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学生可通过制定反思计划、写反思日记、反思小论文、绘图等方式,练习写反思笔记,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论杜威的反思性思维及反思性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最早对反思性思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其关于反思性思维及如何培养反思型教师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对杜威反思性思维的内涵及其运用作进一步阐述,期望对当前我国以反思理论为发展背景的教师教育改革的推进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顺应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促成反思性教学蓬勃兴起,由此逐渐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实践的强劲教学思潮。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引进“反思性教学”观念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可以回溯到杜威。他认为:“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涉及一系列观念,也包含其结果。它是一个连贯的观念序列,其排列方式使每个观察将其后续的观念作为它决定下的恰当的结果,而且每一个结果又反过来依赖于,或指涉它前面的观念”。他将反思看成是一个能动的、审…  相似文献   

17.
一、对反思性课堂教学的概述 (一)关于反思性教学的概念界定 早在1893年杜威就对反思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反思是“根据情境和推论对自己的信念或知识结构进行积极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是一个连贯的观念系列,后续观念是先前观察的结果,依赖于先前的观察。当代美国社会学家Saehon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或者过程之后,对其计划或行为重新进行评估的过程。他还把教师定义为“反思从业者”。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相似文献   

18.
反思性思维理论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反思"来提高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也受到了当今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反思性教育实践是以教学反思为落脚点。而反思性教学则是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要求学生"如何学习"统一起来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美国现代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就在于帮助人们获得反思习惯,并将反思定义为“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反思是对学习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识,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所谓反思性学习就是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对象、过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期,美国的教育理论家杜威提出了反思性思维的理论,并把教师看作是反思性教学实践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和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就成为教师研究的热点,而反思性教学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也迅速发展,并逐渐扩展到整个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