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晓 《江汉学术》2011,(1):91-94
二等韵的分用,是齐粱时期韵部演变最显著的特点,也是王力、周祖谟韵部划分最大的不同之处.透过谢胱诗韵,可以发现周祖谟的韵部划分更切合齐梁时期的实际语音,但其认为臻韵是属于<切韵>中的二等韵的观点不够确切,臻韵以及与之相承的入声栉韵的音韵地位实际上是假二等真三等.而王力的黠韵归曷部、鲒韵归薛部的观点尚需斟酌.  相似文献   

2.
自从上世纪 80年代提出晋语“分立”的主张以来 ,晋语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邢向东的《神木方言研究》是其中最新的一部重要著作。同此前已经问世的成果相比较 ,本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以“点”的深入调查研究为主 ,同时注意“面”上的比较研究。神木方言是陕北晋语  相似文献   

3.
清人王树枏的《畿辅方言》是清末民初一部记载河北古代方言的辞书,在汉语方言学史和词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氏以声音通训诂,运用"因声求义"训诂原理进行字、词诠解的方法,在传统语言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绥德方言"家"的用法比较丰富,与北京话不同的是可以用来表示类别、时间、方式、状态、语气与作话题标记等。从历时角度看,现代汉语方言"家"的用法大多数在古代文献中已经出现,与绥德方言相关的用法有的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有的产生于宋元时期。"家"在古代文献中有不同写法,主要有"价""贾""介""假""口叚""加"等。不同的写法,有的是因为用法与最初意义有较大距离,如"价""介";有的是同音字,如"贾""假""口叚""加"。有的是地域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两汉时期以滇东北和滇池地区为中心,形成了早期的汉语方言;唐宋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形成了中期的汉语方言;元明清三代大量汉人移入云南,形成了多姿多采的云南近期汉语方言.本文将对这三个时期的汉语方言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打”在中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中使用灵活,词义众多.六盘水方言中有90多条独具方言特色的“打”字词语,参照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对六盘水方言“打”字词语的构词方式、表义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晋方言里的“圪”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晋方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入声。有的地区分阴入、阳入,有的地区只有一个人声。在晋方言的入声字中,“圪”字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字。圪读[k(?)?],在我们所考察的14个分阴入、阳入的县市里,圪读阴入的有平遥、寿阳、孝义、原平、沁县、陵川、武乡等7个点;圪读阳入的有太谷、文水:介休、汾西、长治等5个点;而清徐、临县则有时读阴入,有时读阳入,变读条件不明。  相似文献   

8.
通渭(第三铺乡)方言及周边武山、甘谷方言中,中古泥来疑影母在细音前有今读?声母的现象。在通渭(第三铺乡)方言中,泥母今读?声母的字最多;来母在细音前分三种情况:部分读?声母,部分读?声母,部分读l声母;疑影母只有少数字读?声母,其余基本读零声母。通渭周边的秦安郭嘉镇方言,武山县城关镇、洛门镇方言,甘谷县大像山镇方言、磐安镇方言与通渭(第三铺乡)方言读音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一致性反映了共同的语音层次,差异性反映了不同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大同方言里存在着大量的四字式熟语,内容广泛,结构凝炼,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它使话语更生动,更风趣。本文收录了七百余条流行于大同一带的四字格,每一条先作简要的解释,然后举出例句。对于有几个义项的四字格,则分别释义,举例。四字格按照其首字在大同方言的读音,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等五类排列,每一类再依据首字在大同方言中的声母排列。  相似文献   

10.
文章考求方言本字,根据的是古今语音对应规律、词义相同或相近与古文献资料例证三条标准,并据此考证了安徽舒城方言的部分本字。  相似文献   

11.
都昌方言中最具特色的被动标记是"驮"。"驮"字表被动,主要分布于赣方言区,以及周边受影响的江淮官话区,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少见。通过语料库收集语料,对历史上各时期"驮"字语义进行分析,发现"驮"字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由本义"背负"发展为遭受义"挨、受",又从遭受义语法化为被动义,成为一个被动标记。  相似文献   

12.
刘光明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1):60-62,84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代表北方语言特色的重要文献。在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从结构形式、结构成分、语义关系等方面对《水经注》的“是”字判断句进行考察和分析,一方面它继承了上古汉语“是”字判断句的语法特征,另一方面它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是”字判断句的鲜明特色,反映了它在南北朝时期的基本面貌及其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3.
郴州方言中的"把"字有很多义项和用法是普通话所没有的.动词"把"有"给予、安排、派遣、放、占"等意义;介词"把"主要表处置、被动,表处置时跟共同语的"把"字句的语义及功能类似,表被动时类似于共同语中的"被"字句,但郴州方言又在此基础上有自身特点.这三种意义的"把"字由于同形容易造成歧义.另外,郴州方言中还存在大量的"把"字连用现象,表达复杂的意思.本文拟从"把"的意义及语法功能、"把"字歧义辨析、"把"字的连用三个方面来分析郴州方言的"把"及相关句式.  相似文献   

14.
罗庆云 《江汉学术》2011,(6):101-104
归属江淮官话的新洲方言,其中有许多常用词语,人们在记录时往往一时难以找到或想到本字。作为论文《〈说文〉中所见今新洲方言本字考略》的续篇,通过对《说文解字》进行详细考释,可以在其中找到更多今新洲方言对应的本字。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的基础方言大致分为七类: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六盘水地处贵州省西部,六盘水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其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与普通话非常相近,例如:声韵调系统与普通话大部分相同,部有bpmfdtlgkhzcsjqxφ等声母,声调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个调类,词汇、语法结构方面差异更小;因此,六盘水人与外界交流,一般没多少  相似文献   

16.
四、云南方言的韵母系统(一)各县方言韵母的一致性云南各县方言韵母和普通话相比较固然有许多地方不同,各县方言间也有差异,但同属北方方言,从总体上看,它们的一致性还是十分显著的.(1)云南各县方言的韵母分类,跟普通话一样,分为单元音韵母,元音尾韵母和鼻音尾韵母.(云南方言多半为鼻化元音韵母).所包含的各类韵也大体和普通话相当.有一部分字的归并不同,但所占比重不大.下面用四个县的韵母与普通话韵母比较,就可以看出它们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高陵方言的是非问句与普通话不同。高陵方言中没有“吗”字是非问句,根据所表达语义内容的不同,可以使用疑问语调来表达,也可以使用含有“得”或“得是”的问句形式来表达,但比较常用的是含有“得”和“得是”形式的是非问句。特殊形式是非问句包括简略是非问句和是非问句形式的反问句。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关中方言中,古入声字已经消失,其音节结构变得和阴声韵相同,其调值也发生了分化,多数字派入到阴平声和阳平声。根据古入声字在关中话里的分布特点,关中人辨识古入声字可从声韵调的特点、关中话与北京话的比较、否定法以及主谐字等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祁门方言中“着”字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门方言中的“着”其实是一形三字(同形字)。本文主要描写祁门方言中读作[·ts′]的“着”字的几种用法,通过近代汉语的语料来探索这几种用法的来源,并与现代汉语的“着[·ts′]”字的用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做""作"两个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探讨"做"作"两个常用字的关系,希望通过对历史文献、方言中的表现、现代汉语使用等方面的考察,勾画出这两个字的大致分别.从历史上看,"做"作"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其中,"作"早出,"做"是"作"的分别字;从方言上看,这两个字在大多数方言中的语音表现不同,"做"一般读zuo,"作"一般读zuo.从现代汉语的使用方面看,两个字表现为不同的语体色彩,"做"为口语,"作"有书面语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