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关于爱,一个最令人头疼或费解的问题是:为什么“爱”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爱的回报?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这道题我都讲了8遍了,还不会,我真没办法了!”“瞅你们考的这点分,对得起我吗?”甚至.学校曾辑录的教师忌语中其实很多也是在这样的无奈下的一种渲泄,进而出言不慎。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教师自认为是爱学生的,而学生却不大认同。看来,我们需要反思,给予孩子的“爱”究竟是怎样的“爱”?什么是教师所应有的爱?  相似文献   

2.
与同事交流,经常会说起彼此的困惑:“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是啊,学生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的问题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呢?  相似文献   

3.
如此规定     
全区数学教研大组研讨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年、月、日》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了质疑问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又有小月呢?”教师迟疑了一会儿,说“:这是规定。”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为什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呢?”教师说“:这是规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教师说“:这也是规定。”举着的小手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男生小声地说“:有什么好问的,都是规定嘛!”就这样,在教师的规定声中,结…  相似文献   

4.
浸染内地数学教育多年的我。从骨子里认同这样一句话——数学是“讲理”的。教学中,我们最常问的话是:“这是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算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中学教育》2005,(10):4-5
录像刚开始,他的问题就来了:“摄影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教师?为什么只看教师在那里指手划脚?”而且,在一些录像片断中,教师与学生显然没有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因为所有教师的声音全有字幕,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却没有打上字幕,无意的疏漏为什么偏偏发生在学生身上?难道连我们编辑录像的工作人员都这样看不上课堂里的学生吗?  相似文献   

6.
在儿童的心目中 ,科学决不是深奥的科学原理或繁杂的科学公式 ,而是跟他们距离最近的大自然中一切奇妙的、有趣的景象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花儿为什么开了?”“叶子为什么枯了?”“大雁为什么往南飞?”“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了?”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 ,就已经是开始他们的科学探索了。而在小语教材中 ,大量地介绍了这些知识。此外 ,小语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品质的塑造。比如 :介绍科学家故事的课文 ,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课文 ,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等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黄立明 《湖北教育》2009,(10):46-46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质疑的声音:批评和教育学生不仅是班主任的权力,普通老师也可以这样做,甚至连成人都可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这样一个基于教师角色的基本权力,为什么还需要法规来规定呢?  相似文献   

8.
【教字案例】片段一《早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的意境,学生一般难以理解,为什么远远看去地上一片绿色,而走到近处却看不清楚呢?为借助生活积累帮助理解,一教师这样引导:师:读了“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你感到奇怪吗?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教师时常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在复习中练习了相当多的习题,为什么在考试中却还是经常举步维艰呢?笔者认为这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受“应试本位教学观”影响而产生的浮躁作风——“急功近利”及其相应的一些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集“编”、“导”、“演”、“研”、“教”于一身的“说课”形式,正在悄然兴起。说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要求教师不仅说出“怎么教”,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对于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设计出一个“怎么教”的最佳方案已属不易,现要揭示“为什么要这样教”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则更不容易了;而且我们已经习惯了备课和上课,往往把说课变成上课的扼要重复,还有的教师三言二语走过场。那么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说课呢?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四则混合运算中,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而规定的。因此,它不是规律、定律。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第一,在实际计算中,有时要“先乘、除,后加、减”,有时则恰恰相反,需要“先加、减...  相似文献   

1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也许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对问题学生,我付出了那么多爱,给了他那么多关怀,为什么他不领情?为什么他一点儿进步都没有?”假如我们不是问问题学生为什么“不领情”,为什么“一点儿进步都没有”,而是问自己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还要怎样改进和完善。就  相似文献   

13.
前段时间,笔者听了几节初中语文课,令人诧异的是,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而看不到学生提问。这种情况值得反思:三四岁的小孩都会围着大人不停地提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我们的学生就没有问题了呢?这不由得使人想起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比,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是什么因素促使你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14.
与同事交流,经常会说起彼此的困惑:“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出问题呢?”是啊,学生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的问题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呢?带着疑惑,带着期待,走进了新课程的教学。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不断地思索着这个问题,并始终关注着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每个学生潜心读书,  相似文献   

15.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要注重“开发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等等.那么,“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超出教材”?怎样才算是“超出教材”?对于这些问题,许多已经进行了几年课程改革的教师也感到困惑,觉得在实践中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16.
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结果”一词的“结”应读jiē(阴平),为什么在教材中“结果”的“结”注音是jié(阳平)呢?苍山县矿坑乡升平小学尹永前答:关于“结”的读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这样规定的:结(除“~了个果子”、“开花~果”、“~...  相似文献   

17.
童话为什么     
“为什么”这三个字应应该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了,它代表了我们求知的欲望。而童话故事里有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事情,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现在就跟着书虫一起找出答案,我们的“为什么”就从世界知名童话《睡美人》开始吧!  相似文献   

18.
《教育艺术》2001,(6):4-7
主持人 :各位听众 ,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背景演播室 ,让我们一同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 ,今天我们关注的是一条教育新闻。每一个做过学生的人 ,对于下面的话应该都不陌生 :“谁再不给我好好学 ,就请你家长来!”、“闭嘴” ,别说话!”……应该说 ,许多老师曾用这样的话来批评学生。不过最近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出台了新规定 ,对于这样一些有损学生自尊自信、有碍师生关系、有碍教师与家长关系的话一共40句 ,都被归纳为教师忌语 ,禁止教师使用。这一规定推出以后 ,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那么 ,为什么要禁止教师使用类似的语言?教…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身边常出现有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有些教师走进教室里时学生总有一种热切的期待?而为什么有些老师一进教室时学生就感到厌烦?又为什么有些教师并未让学生加班加点,也不搞“题海战术”,但学生成绩仍能不断提高?又为什么有些教师即使接的是“差班”,但不久这班成绩也会超过其他班呢?实践表明:情感和认识是相互影响的。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意志的活动过程。它对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不仅起着调节作用,而且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正因为这一点,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发挥了情感教育作用的结果。下面就如何发挥情感教育进行教学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说到“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无非要解决两个问题,即“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为什么教这个?这是方向的问题;而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这是方法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必须经常检查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