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务英语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分为两种,一是实义信息,二是程式化信息。程式化信息的传递主要有语气、情态和语体三种形式。语气对程式化信息的传递主要靠语气配置单位,即四种基本句式来完成;情态对程式化信息的传递通过情态动词和语调来实现;语体对程式化信息的传递表现在词汇、句法和商务语篇模式上。  相似文献   

2.
"X什么Y"构式有两种构成方式:一是X和Y为同一单音节行为动词,形成"V什么V"构式;二是由动宾式结构VN中间插入"什么"构成,形成"V什么N"构式。该构式可归结为拷贝式"话题—情态"构式,这是一种语用否定构式,其核心构式义为"否定",非核心义为"责备"和"提醒"。  相似文献   

3.
英语情态语义的两个次范畴,道义语义和认识语义有着界限模糊、非范畴化的特征。在英语部分方言中双情态(多情态动词)结构中,道义语义和认识语义的承载者通过语法结构的变化得到区分,这两个次范畴又显示出重新范畴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词的构成方式属于词的形式研究,历来人们多把词的形式看作是一种纯物质性的语言载体,而且从词汇学的角度来看,分散的词语就像一盘散沙,无规律性、关联性可言,但是,如果我们对词语进行分析与比较,就会发现词语内部具有多层次的系统性,词语内不但体现出语法意义、语汇意义,还体现出了多角度的文化义。下面是笔者对两种词式的一些分析。1.附加式在现代汉语构词方式中,由实语素和虚语素构成的附加式大量的存在着,它可以分为前附加式和后附加式两种,近年来,这种构词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汉语中以“洋”字作前缀的词语,它的出现有两个…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转换生成语法框架下,构建了汉语谓词省略句中不同允准词的句法结构,认为“是”可以分为三种:虚助词“是”;强调“是”;主要动词“是”。虚助词“是”是正的正面焦点的显形标志,其位置是所有允准词里最高的,要高于“没有”;强调“是”是个提升动词,它与提升情态动词处于同一位置;而主要动词“是”位置要低于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意象”在不同的艺术范畴有特定的所指,关于它的意义应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地说“意象”有两种指向:一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即imagery。这是留存于创作者或鉴赏者心中而不能直接诉诸视觉等器官的印象或幻象,有时又称之为表象,属于想象思维的一种类型。二是艺术方法以及由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类型——意象艺术。从审美心理角度说,它是心与物的同一,从文本的审美特征言,它是情与景的高度融合。意象不同于心理学上的imagery是显而易见的。同时意象也不同于象征(symbol).意象的创造和鉴赏方式是内向型、接近式的联想:象征的创造和方式属于外向型、相似的联想。这是他们作为符号功能的具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源于李绅《拜三川守诗序》,用“棍”称坏人在唐代就已出现,从“棍”的“无赖、坏人”义产生构成了一系列“X棍”族词.词族“X棍”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形式是模槽“X”加模标“棍”,意义上的统一是表示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人;从语用功能方面分析,“X棍”族词都属于认知称谓名词,这个词族能够表达丰富的语义内涵,印在指称人时带有明显的性别指向,语义上表达的是对男性的鄙视,并且含有骂詈的意味;词族“X棍”的形成是语言中的类推机制和经济原则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为……起见”的语法化过程为例来探讨汉语中框式结构语法化过程中形式和意义的互动关系问题。文章首先考察了“为……起见”在现代汉语中的共时表现,发现此框式结构内部并不是均质的。“起见”具有双线发展的语法化轨迹,本文便通过考察其中的一条(产生见解、主张一产生芥蒂、意见一标记原因、目的一标记目的)来揭示共时层面的差异形成的原因,着重揭示出其语法化的语义情境和句法环境,尤其是该格式结构内部相关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并指出最初的语境意义对其后来用法有深刻影响。文章指出,研究框式结构的语法化应该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角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再谈反意疑问句陈静波反意疑问句(附加疑问句)是一种常见的疑问形式,主要通过重复陈述句中的主语(往往是代词)和谓语构成,否定词not常常使用“-n’t”形式,同主句中的助动词、情态动词或动词等构成缩略式。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下面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格律的角度分析了汉代尤其是东汉时代的五言诗。通过分析、归纳,指出在东汉时期形成五言诗体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对古代诗律的探索。东汉诗人已基本掌握了通过平仄交互应用来配制律句的规则,因而,五言诗以第二字和第四字异声为特点的律句产生了,接着由律句组合成的律联也跟着出现了。至于律联如何组合成格律诗段的规则虽还不明确,但实际上组合规则只有“异声相对”和“同声相粘”两种,所以,在汉诗中,用律联组合起来的“对式诗段”和“粘式诗段”就跟着出现了。汉诗中,格律化最突出的作品是辛延年:《羽林郎》和宋子侯:《董娇饶》,这两首诗不但格律化及于全诗,而且对格律的应用已十分纯熟,应该说它们已预示出了古代格律诗即将产生和形成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分析情态动词的“指向”(orientation)用法着手,来说明它与情态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的关系,以便于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人对此有进一步了解,同时便于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避免选用不符合逻辑的句子去让学生做改变时态的练习,或避免选用那些改变原文意思的句子去让学生做句式转换的练习。这对我们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以对剧本文体的功能分析为基础,主要从语气、情态和评价系统的角度,研究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温德米尔夫妇对话的人际意义。旨在探索对话中语气、情态和评价传递了哪些人际意义;人物的性格、情感、态度和心理是如何通过人际意义揭示的;人物关系的变化及该剧的主题是如何通过语言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比较新旧"被"构式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异同点,说明新"被"构式是与原构式各自平行发展的另一相关但不同的构式。在构式的形成过程中,词汇压制是暂时的,而主导的应是构式压制。新"被"构式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修辞动因和语用动因。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语言要素之一的词汇,在漫长的使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致使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出现了很多差异.其中重要的差异之一,就是古代汉语的词汇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的词汇以双音节为主.汉语词汇的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之一.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对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有重大理论意义.对汉语词汇复音化现象,人们早有认识,但是对产生这复音化的原因,人们的认识却有分歧.概括起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语音简化说”,认为“汉语同音词太多,耳治易生误会,所以除了用后起的四声别义的方法加以补救外,较古一点的区别方法就是把单音词化为复音词,”这种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对汉语史的研究.另一种观点截然相反,认为“词语的双音节化才导致了语音系统的简化.”而在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中,则同时出现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方面,王力先生认为:“汉语的复音化有两个主要的因素,第一是语音的简化,第二是外语的吸收.”另一方面,王力先生又认为:“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词汇必然越丰富越纷繁,即使语音不简化,也不吸收外来语,汉语也会逐渐走上复音化的道路的.”对同一语言现象,竟有如此多的分歧这势必影响对汉语发展规律的认识,因此有必要澄清这一理论问题.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对汉  相似文献   

15.
从法律语言的语体特征如专业性、旧体词、外来语、词语的重复使用、名词化以及情态动词等方面着手,探讨了法律英语词汇的来源、特点以及词汇在翻译过程所起的作用.目的是通过对比汉英法律词汇的特点,充分掌握法律英语词汇的一般规律和存在的普遍现象,进而掌握法律文献的一般翻译策略和方法,提高法律文献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6.
Can的自述     
邹中娥 《阅读》2008,(11):40-41
Hello,everyone!我是casn。我是一个情态动词,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或情态。我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在句子中只能和紧挨着我的动词原形一起使用。我的基本意思是“能:会”。Now weleome to my world!  相似文献   

17.
"舌尖上的中国"表达的出现迅速引起了"舌尖上的X"流行语的形成。文章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视角探讨了"舌尖上的X"构式形成的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舌尖上的中国"在多重压传机制下形成,并在高频使用中逐渐固化为心理构式;"舌尖上的X"是在用法事件中抽象出来的部分图式性构式,其完形义在一系列认知机制的作用下形成;该构式在多种构式的影响下具有独特的音位、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8.
构式语法是从Fillmore从格语法发展到框架语义学,再在其上的基础上通过习语的研究发展建立起来的。前人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习语的研究有很多,例如Fillmore(1988)对"let alone构造"的研究,Lackoff(1987)对"There-构造"的研究等。他们都发现,构式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有其自身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范畴化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那么,构式也有其自身的范畴化分类。构式也有其自身的层级性。笔者以英语中的hand习语为例,将其范畴化分类为四大类:以动词,形容词,介词,连词为中心。而其中以动词加hand的习语最多,笔者在Fillmore和王寅的习语分类基础上,将动词加hand类进行了更细的划分。研究结果发现,习语构式也是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层级性的。  相似文献   

19.
在多年的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常听到人们发出“英语易学而难精”的慨叹。究其原因,是其对那些游历于普遍的语法规则之外的特殊语言现象的特殊表达不甚了解之故。所以要想学好英语,就要时时注意英语在词汇、句型、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等方面的特殊性表达的问题。 有些语言现象,看似简单,但也包含了许多特殊性。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反义疑问句,它是由助动词do,have,be或情态动词  相似文献   

20.
构式语法通常都是指的Goldberg的观点,认为影响语义意义的因素不仅有词汇,而且有更大的语言单位,即语法构式.一个句子不是一堆句子成分的堆砌,而是一个"完形"(陈香兰,认知语言学构式观,2009).在完形理论指导下,尝试将构式语法与翻译结合研究,对构式语法所界定的构式在英译汉过程中进行分析,在大胆尝试扩展构式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