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徐杰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4,(收录汇总):6-7
劳技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劳技栽培是劳技实践课程的内容之一,学生通过体验劳技栽培,提升自身探索自然的精神,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劳动栽培融合科学、技术、人文,涉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需要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美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初中生物课程中涉及很多与劳技栽培有关的知识,学生学以致用,能够提升劳技技能和劳动成就感,从而形成劳动创造美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2.
徐杰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6-7
劳技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劳技栽培是劳技实践课程的内容之一,学生通过体验劳技栽培,提升自身探索自然的精神,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劳动栽培融合科学、技术、人文,涉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需要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美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初中生物课程中涉及很多与劳技栽培有关的知识,学生学以致用,能够提升劳技技能和劳动成就感,从而形成劳动创造美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3.
劳动与生活密不可分,贴近现实生活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劳技课程也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诸城市实验小学聚焦劳动教育的根本价值:立德树人,立足于学校"幸福教育"办学理念,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五育融合,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5.
易晓明 《教育》2015,(2):63
"和美"即和谐、尚美之意,"和美"的教育理念是以"和"为"贵",以"真"为"美",培养学生具备正心、求真、向善、尚美的品质。下面,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说明如何以"和美"文化为核心,构建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和美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进而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素养。明确办学理念,探索校本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该纲要明确了校本课程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课程的开发指明了方向。课程是教育理念的载体,学校以  相似文献   

6.
加强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是新时代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江苏省启东市汇龙小学学华分校秉承全面育人理念,将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融入课程改革和学校育人实践,提出了"劳以养行、美以养学、学以成人"的育人新主张,充分发掘学校优质资源,积极探索"新劳动教育"办学特色,进一步促进多学科融合的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渗透与融合是必然趋势.文章阐述了信息时代融合式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模式及策略,并通过《守护"深圳蓝"环保智能灯的创意与制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说明课程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展开,分为六个环节:引入问题知劳动、劳动协作与分工、劳动方案设计、劳动作品制作、劳动作品优化和劳动作品评价与提升,将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课程纲要》提出"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中重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要求广大教师明确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劳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还是技术探究的主体。"本着这一理念,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和活动,让劳技课程不仅有意义,还要有意思,才能让纸造型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工具与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48):17-1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基础设施逐渐完备,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微课教学逐渐走进中小学课堂。初中课程劳动与技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正逐渐以各种方式向实践型和创新型的课堂转变。但微课与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的有效融合任重道远,仍存在学生兴趣不足、技术性不够、教学机械、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文章从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以课堂上的实际操作为依据,探讨微课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及近十年中德合作的研究发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新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学生真正做到"手脑并用",劳动与技术课有着独特的优势,课堂教学中践行陶行知思想,让创造之花永远绽放。  相似文献   

11.
<正>"劳动创造美"这句话着实精妙!劳动、创造和美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既是对劳动技能的传承,也是美育的载体,更是科技创新的摇篮。对于小学教育里与这三个词准确对应的非"劳动与技术""科学""美术"这三门学科莫属了。我很荣幸能同时担任这三门学科的教学,也一直在思考:如果将美育、科学教育资源融入到劳动与技术教育里,会有怎样的收获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科学为劳动与技术课堂注入创新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所有课程的共同目标,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一的"劳动与技术"当然也不例  相似文献   

12.
劳动课程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劳动课程的组织方式相对单一,教学局限于课堂、教材,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有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项目式教学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劳动教育的具体形式,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全面推进小学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从清晰项目式教学思路入手,逐层解读教材内容,确定活动目标;巧用任务驱动,促进深度学习;优化作业模式,提升实践能力,多措并举,有效促进小学劳动项目式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弥补现在课堂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强化"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掌握技术的思想、方法,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设计潜能。  相似文献   

14.
郑国秀 《天津教育》2011,(11):46-46
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善于创造的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愿与同行们共同商榷。—、转变观念,做创新型教师实现劳动技术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理念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主张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收获。我们延续"勤工俭学"中的劳动实践、创造价值、丰富体验、提高技能的精神,重视在学校教育中渗透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教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深深地感到:要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劳动技术教育拥有特殊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实践性、操作性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正确的劳动技术意识。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学校比较看重的就是"做中学",通过与学生性格特点相符合的实践任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深化学生的劳动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拥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德。从设置劳动技术教育实践课程、布置趣味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展现出"做中学"理念在校园劳技教育中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劳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高质量的劳动教学。针对当前劳动教学忽略劳动素养、内容散点随意、讲授教导偏多、教学场域单一等问题,常州市基于“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劳动教育经历”的教育理念,提炼出“做-研-创”的劳动教学范式,以“发现、分析、设计、动手、反思、领悟、创造”为劳动学习主流程,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全面落实劳动育人。  相似文献   

19.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30多年来,上海市坚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受劳动教育。具体来说,上海市劳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编制教材--破课程定位之困局;二是建立课程标准--破课程规范之困局;三是采用项目学习方式--着眼于项目引领的课程理念;四是优化技术项目与载体--与时俱进的发展探索;五是创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开拓教学环境及资源建设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工作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教学与科技技术得到了有效的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引用和推广。其中"云教学"位于教学工作的前端,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将"云教学"引入教学工作中,可以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