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7月4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报道了浙江临海市(隶属于台州市)多所中小学在政府的推动下,不惜背债几千万元甚至高达数亿元,竞相攀比迁建豪华校舍陷入困境的现象.报道播发后,<人民日报>和台州市委机关报<台州日报>等60多家媒体予以刊登.然而,与临海百姓大声叫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该市的一位主要领导看到报道后,公然指责<台州日报>刊载新华社"这样的文章""不负责任",让临海不好的影响扩大;并指责有关部门"监管不严".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台州日报>刊登的是新华社记者的报道,而不是自己记者采写的报道.但即便如此,<台州日报>还是大受指责了.  相似文献   

2.
鲁泽 《今传媒》2005,(12):58
9月17日,新华社从杭州发出电讯稿,《新华日报》采用该稿做的肩题是“浙江临海面对舆论监督”,正题为《群众叫好领导阻挠》。其内容写7月4日,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播发《浙江临海:政府图政绩学校比气派》一稿,报道了临海市多所中小学在政府推动下,不惜欠债几千万甚至高达数亿元,竟相攀比迁建豪华新校陷入困境的现象。该稿见报后,临海群众叫好,当地某些领导却横加阻挠。笔者把这种“阻挠”理解为由于对舆论监督的误解所致,并想就误解舆论监督产生的不良影响,重点是害苦了谁发点议论。首先是害苦了当地媒体。对新华社发出的电讯稿《浙江临海:…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台州日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日以四个版推出《奥运特刊》(共8版),在及时刊登新华社体育专稿的同时,《台州日报》派出两名编外记者赴京采访,转战赛场内外,每日以一个版的篇幅,刊发记者在北京发回的现场报道与图片,以记者特有的视野,挖掘“台州元素”,做足“台州人”的文章,由于“地方元素”抓住新闻的地域贴近性,密切关注本地与奥运会的联系,强化原创报道,乡土味浓,使报道更具可读性,因而受到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侵犯采访权的法律责任--从记者被打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曾被媒体称为是“记被打年”,上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下到地区性媒体,引起过较大反响的记被打事件不下数十起。而刚刚过去的2004年记被打也不是什么新闻:1月14日,正在浙江临海市采访的新华社记遭20多人殴打,身上多处受伤;7月1日,另一位新华社记在采访现代汽车长沙经销商时被打伤住院。4月29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两记在西安市采访不法销售商时,被打成颅脑轻度损伤,等等。  相似文献   

5.
大灾就是一场大考,考验媒体的应急能力和竞争实力。台州日报作为一家与震区远隔数千里的地方党报,如何报道好这次汶川大地震呢?在及时刊登新华社重要稿件的同时,台州日报以报道"四种人群"为切入点,挖掘"台州元素",强化本地特色,着力突出"台州新闻"。"充分激励"当地台州人,凝聚各界支援灾区的大爱大灾彰显大爱。献爱心是灾难性报道的重头戏。5·12大地震后,台州日报立即兵分多路,分赴台州  相似文献   

6.
浙江的《台州日报》6月21日2版刊登了目击新闻《令人气愤的“二道贩子”》和评论《要严肃处理“菜霸”》,群众争相阅读,反响强烈。有的说:“这是一篇切中时弊的好报道,它道出了我们三门县城2万名消费者的共同呼声。”有的说:“这篇报道不但为群众说了话,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菜市场的管理人员壮了胆。”有的说;“我们衷心希望党报今后多登一些这样的报道。”群众为什么如此关心“菜篮子”新闻呢?因为家家户户都离不开“菜篮子”。“菜篮子”最能反映千家万户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慎海雄,1989年杭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在新华社浙江分社长期从事农村报道。现任浙江分社党组成员、采编室主任。1994年被评为新华社首届“十佳”记者,1997年破格晋升为新华社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记者,200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连续三届被评  相似文献   

8.
浙江《湖州日报》在今年七八月,推出“群众的事无小事”系列报道,共刊发消息、评论、通讯等稿件30余篇,在当地和省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新华社和《浙江日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文汇报》、《光明日报》等省内外媒体先后作了报道。按“三贴近”要求组织策划报道成功的报道总是与时代背景、新闻背景密不可分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来,好的新闻事实是可遇不可求的,然而,没有敏锐的新闻感觉,没有敢于创新的勇气,没有快速的反应机制,机会就会稍纵即逝。7月15日,编…  相似文献   

9.
日前,《台州日报》开设的“改革开放30年,风云激荡台州湾”系列报道得到省委宣传部审读组的高度肯定,这是《台州日报》开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报道的一个系列策划,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创业创新、科学发展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今年3月初播发的长篇通讯《震动资本市场的“粤海重组”》和“新华时评”《“窗口公司信用”该结束了》,经由二十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广泛刊载后,立刻在“两会”内外形成热门话题。中央电视台等有关媒体纷纷找新华社记者了解报道的采写过程、背景,并就  相似文献   

11.
系列报道“十六大代表杨凌娜手记”,是十六大期间《宁波日报》除了发好新华社的来稿之外,推出的一组自己策划、采写的报道,引起了读者广泛的关注。读者每天都在报纸上找这组报道看,在杨凌娜所在的海曙区,《宁波日报》一时“洛阳纸贵”。这组报道后来被评为2002年度浙江省好新闻  相似文献   

12.
今年,《杭州日报》在派出记者报道全国“两会”时,与新华社浙江分社“联动合作”,使“两会”报道更具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影响力。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通过网络在线谈版,确定主题, 与读者互动,使“两会”报道内容与杭州本地挂起钩来。后期“组合式”版块包装,吸引读者眼球,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联动合作”:报道机制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孟建  钱海红 《新闻记者》2006,(10):39-41
前些日子,陡然而起的“富士康”案又倏尔平息。“富士康”案的基本情况是:国内媒体《第一财经日报》于2006年6月15日和22日分别刊发了两篇报道,反映的是富士康普遍存在工人“超时加班”问题。7月3日.与此报道有关的台资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下属的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在深圳以名誉侵权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两名记者提出总额3000万元的索赔,并要求法院查封两记者的个人财产。8月30日,富士康集团决定把对《第一财经日报》两住编采人员的索赔额降为1元人民币,并追加《第一财经日报》社为被告。9月3日,富士康与《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联合声明,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了这场诉讼纠纷。此案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刊为此发表一组文章,从公关危机的处理、法律视角的点评和呼吁构建和谐传播环境三个方面来讨论此案,以见社会各界的反应和此案的意义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媒体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常常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2002年下半年,闽西日报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组织了一组以反映老区党员干部发扬苏区精神,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就报道,先后推出了10多篇,新华社以《新华组稿·走进闽西红土地》专栏刊出9篇,即《“老区”新貌》、《老区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将军之乡”新一代》、《“读书社”里飘书香》、《东肖:致富科技先行》、《“美食之乡”新泉镇》、《以民为本情殷殷》、《基点村…  相似文献   

15.
2003年7月21日,浙江《湖州日报》刊登的仅755字的消息《老教师冒酷暑来回奔波小事不小市领导系民情要求整改实事要实》和小评论《群众的事无小事》组成的一组报道,在当地和省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引发当地干部群众就如何进一步实践“三个代表”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市民反映,这样的报道使他们“感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实在,就在我们身边”。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光明日报》、《文汇报》、《浙江日报》、《报刊文摘》等媒体先后在显著位置作了报道。回顾这组报道的组织策划过程,我们再次真切体会到,坚持“三贴近”是提高新闻…  相似文献   

16.
《恩施日报》在时事版开辟“今日关注”栏目已经整整一年,共发稿件近300组,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这是《恩施日报》在探索新华社时事新闻稿件处理上的一个成功尝试。 《恩施日报》因版面局限,过去对新华社时事新闻稿件处理一直困  相似文献   

17.
报刊阅评     
《新闻窗》2005,(5):56-57
一次弘扬民族精神的战役性报道;《贵阳日报》言论专栏成为吸引读者的看点;《安顺日报》瀑布节报道有声有色;《铜仁日报》开辟专栏讴歌乡村教师;《贵州商报》主动参与政府“治庸”行动。  相似文献   

18.
李鹏 《青年记者》2007,(9):60-61
3月5日,浙江《嘉兴日报》“嘉兴时评”专栏和评论专版面世,“本报评论记者×××”的署名首度出现在评论专栏里。作为一种新的评论样式和工作机制,嘉兴日报的新探索引起了广大读者、网民以及国内新闻界的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我与金志涛、许运江、孙宗勇、田宏耀、卢杰采写、王桂平编辑的15000余字的长篇通讯《永不陨落的“两弹”之星——共和国“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追记》一文,在2000年10月27日《威海日报》上首发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不仅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国防报》、等多家媒体迅速刊载,而且还先后荣获了山东省市地报  相似文献   

20.
陈阳 《青年记者》2005,(11):63-63
今年7月4日,新华社播发《浙江临海:政府图政绩学校比气派》一稿,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这篇让许多干部群众叫好并被当地报纸转载的报道,却被临海某些领导指责为“不负责任”。在市里的布置下,临海的报纸、电视等媒体一起开动,大力宣传临海教育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