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的确如此。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绾全篇的作用;题目又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悟出全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题意呢?现谈几点做法。一、设置疑问,引发兴趣在教学某些课文之前,可以提出一些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释疑过程中理解题意。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先提出疑问:“你们知道金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双龙洞?”对这一问题学生很有兴致。纷纷动脑、动嘴。可他们只知道金华在浙江省。至于“为什么叫双龙洞”却无从回答。这时我抓紧时机介绍:《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我  相似文献   

2.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中,“孔隙”一段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游览双龙洞最为独特的经历就是进出孔隙的感受,而没有去过双龙洞的同学很难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而,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让学  相似文献   

3.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多姿多彩的山水。我在第一次教学时,叶圣陶老先生真的被我“邀请”到课堂,成为孩子们游览双龙洞的“导游”。  相似文献   

4.
明思路抓线索突出重点──《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谈陕西华县教研室梁关勤《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和本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的条理”紧密联系。因此,指导学生掌握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抓住行文线”索,把握作者思路,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能...  相似文献   

5.
出自老作家叶圣陶先生之手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文章在语言上值得我们寻味的地方很多,其中近义词运用是一特色。 作为游记,总要频繁地写到自己是怎样“走”、怎样“看”的。先看作者是怎样写“走”的。 1.4月10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相似文献   

6.
师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师 :从课题看 ,你能知道些什么呢?生 :这是一篇游记 ,我从“记”字看出来的。生 :我知道双龙洞在金华 ,属于浙江省。师 :看了课题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为什么叫“双龙” ,那里真有龙吗?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有多大。生 :我想知道双龙洞有哪些地方值得游览。师 :看来 ,同学们的兴致一点儿也不亚于作者叶圣陶爷爷。这节课 ,我们就陪叶老一起游洞 ,大家愿意吗?生(齐) :愿意。师 :请打开书。快速读课文 ,看看作者从哪儿出发?经过哪儿 ,…  相似文献   

7.
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文突出思路教学,既能服务于该组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的重点训练项目,又可为下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做好知识铺垫。为此,笔者试采用“举纲、抓目、练读三步走”的方法,弹好这首“前奏曲”。一、举“纲”——引向思路初读课文时,提出问题,引向思路:1.找出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2.哪些自然段具体记叙了双龙洞的景物?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游览双龙洞的经过的?你能画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吗?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入手,知道作者是围绕“游北山的双龙洞”一句,把一路上的山水胜景铺陈在读者眼前的。这就在初步感知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理清文章条理,明确作者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多次游记类习作要求:如四年级上册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下册习作“学写游记”、五年级下册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而教材中也恰恰编排了许多游记名篇,如《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草原》《鸟的天堂》等,为学生的游记习作提供了优秀的范文。  相似文献   

9.
教无定法 ,殊途同归。《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两式 ,两式的教学思路不同 ,教学手段不同 ,但都体现了“创情景 ,激兴趣”的游记教学特色 ,都强调“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一、导游式板书这种板书根据游记文章的特点 ,采用导游的方法 ,抽出文章的线索 ,即所谓“文章一大篇 ,抓住一条线” ,使学生认识循“线”而进 ,增进理解。如讲解《记金华的双龙洞》(人教版第8册第19课) ,可设计如下板书 :此则板书 ,把作者的游程按顺序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仿佛同作者一起行进在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 ,一起攀登 ,一起游览金华双龙洞 ,饱览祖国河山壮丽景色。二、总分总板书它是抓住课文布局特点及景物变化 ,在授课结束后进行小结而设计的 ,给学生以纲举目张的认识 ,如《桂林山水》(人教版六年制第11册)便可以这样设计 :这则…  相似文献   

11.
在理清课文条理的基础上编写提纲——《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广东顺德市教师进修学校宋家东张滴珍《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第十册第三组教材中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是1957年叶圣陶先生游金华的双龙洞后写下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文中记叙了作者游览金...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游双龙洞的全过程,重点介绍了双龙洞的特点,使人读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文与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的条理”有机配合,以游览观赏双龙洞的景致为线索,形成了条理非常清楚的写作思路。从整体上看,作者先交待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写游洞途中的景色;然后描写游双龙洞;最后写出洞,直至游览完毕。其中,“游双龙洞”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其层次和条理也都很清楚。作者按“洞口→外洞→内洞→出洞”这一游览顺序,抓住特点,着力于外洞,孔隙,内洞的描写,突出了文章的重点。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了  相似文献   

13.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文爱美,郭聿涛一、在观察中阅读*1.整体和具体感知*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作*者是以“游记”的写法,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按观察叙述的顺序,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学生单纯...  相似文献   

14.
一、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就是先分析词中每个词素的意思,然后再把每个词素的意思联起来理解,最后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如教学第五册《翠鸟》中的“鲜艳”一词,先引导学生分别理解“鲜”和“艳”的意思,鲜———鲜明,艳———美丽;然后引导学生把“鲜”和“艳”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即“鲜艳”的意思:(颜色)鲜明美丽。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不仅有效地减缓了理解词语的坡度,而且大大提高了理解词语的准确度。再如《会摇尾巴的狼》中的“凶相”,《海上日出》中的“奇观”,《赤壁之战》中的“调兵遣将”,《记金华的双龙洞…  相似文献   

15.
今年第2期《云南教育》刊登的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很有特色,值得一读。执教的周老师计划用三个课时教完这篇课文。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先让学生凭借课文,在头脑里形成游双龙洞的路线;再按照这条路线,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接着,以此为基础,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怎样  相似文献   

16.
自从读了叶圣陶爷爷《记金华的双龙洞》之后,我心中就燃起了游双龙洞的强烈渴望。那天,爸爸妈妈终于满足了我的愿望,我好开心!  相似文献   

17.
第十册第二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是“理清文章的条理”,配合该重点训练项目的一类课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本文是按作者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双龙洞路上的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的过程。教学这篇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还要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8.
“仿佛”在文中常作比喻词,它和“好像”一样是比喻的标志。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但在很多时候,“仿佛”并不表示比喻,而随不同语境,表现出不同的意义。1.表示描述如:走进去,仿佛到了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记金华的的双龙洞》)这句话用“仿佛”具体描述了双龙洞的外洞有多大,给人以身临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的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我教学这一课时,在指导精读的同时,注意了各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巧妙的语句过渡衔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效果。一、当好“导游”,创设意境,激发情趣教学游记,教师解说、介绍极为重要,就如同风景区的导游一样,把固定的景物以生动的语言介绍给游人,牵引着游人的心。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中的:  相似文献   

20.
一、归纳回顾 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堂所讲的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的重点。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总结道:“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的新奇。使作者有种种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