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真挚地同情深受封建统治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劳动人民,愤怒地谴责统治者令人发指的恶行。人道主义是狄更斯小说的指导思想,尤以《双城记》最为典型。文章详细阐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并对之加以剖析,指出其进步性及局限性极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于1812年,后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在英国具有显著地位。先期卢梭的浪漫主义在狄更斯作品《双城记》有很好的体现。《双城记》作为狄更斯的显著代表作,又是一部基于法国革命背景而诞生的浪漫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思想浪漫精妙,感情激动澎湃。本文主要分析狄更斯《双城记》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狄更斯因其作品《双城记》中的“暴民”理论而颇受非议.结合加缪的存在人道主义思想,通过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两组主要人物:压迫者一反抗者;复仇者一复活者,以揭示狄更斯与加缪这两位人道主义文学家之间的思想联系.  相似文献   

4.
李淼 《文教资料》2009,(35):20-22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查尔斯·狄更斯以极大的激情猛烈抨击了同时代的社会阴暗面,并希望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改善人民生活。他的人道主义思想正是通过其作品得以体现。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狄更斯的巨著《双城记》来进一步剖析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双城记》作为狄更斯的代表作品,主要展现了19世纪伦敦和巴黎的社会状况及其存在的社会矛盾。本篇论文从双城之一的伦敦出发,通过对书中伦敦意向的梳理,同时分析现实中的伦敦对于狄更斯的影响,并将其和作品中的伦敦进行比较,从而探索出伦敦对于辅助呈现人物形象,推动整篇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展现作品主题思想这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流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双城记》也反映了当时伦敦社会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作品中有关伦敦的描写更是从侧面表达了狄更斯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看法,同时也凸显了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关怀。因此,这部以法国大革命为时代背景的小说对于伦敦也具有同样的深远影响。对于19世纪的英国统治阶级,这部小说的出现让他们意识到解决当时社会矛盾的紧迫性。对于后世的伦敦人民,这部作品也让他们逐步认识到当时伦敦社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狄更斯创造了19世纪的“文学伦敦”,《双城记》中的伦敦意象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狄更斯深刻的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6.
赵艳 《考试周刊》2012,(35):23-24
对于狄更斯的小说作品,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其所体现的批判性和妥协性,然而我们应该更准确地把握这种妥协性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人道主义光芒和善良天性。本文以《双城记》为例,探析狄更斯小说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狄更斯《双城记》中德法日太太、马内特医生、律师卡顿三个人物形象典型,最具有代表性,从他们身上能折射出狄更斯的道德观。德法日太太是复仇女神的形象,是反对暴力、反对人性扭曲、反对以暴制暴的代表者;马奈特医生则是仁爱与宽恕的化身,律师卡顿则是一个爱与救赎的自我牺牲者。道德中体现了基督教教义式的爱与救赎和自我牺牲,这三层人道主义思想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道德观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8.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双城记》,是他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作家以这部小说来宣扬人道主义,褒扬和歌颂人道主义的精髓———博爱。博爱是狄更斯自身的精神追求,也是《双城记》的核心思想。西德尼.卡顿不仅仅要拯救露西,拯救曼内特一家,而且要抗衡杀戮的逆流,呼唤人类的良知。一个被社会排挤、遗弃的青年,却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以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来救赎社会。卡顿的救赎,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重点刻画的。狄更斯如实地以无限的深情描述了卡顿赴刑的场面,完成了卡顿由死颂生,由死到生的辩证转化。  相似文献   

9.
刘育根 《文教资料》2007,(27):18-19
狄更斯出身于贫苦的小资产阶级家庭,长期与下层人民接触,对他们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同时也表现出"勿以暴抗暴"、仁爱救世的人道主义思想。本文通过对《双城记》的分析,具体展示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狄更斯的著名小说《双城记》进行简要介绍,从《双城记》的相关评论入手,说明从叙事视角对小说进行解析的审美价值,并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对《双城记》的叙事视角进行讨论,总结狄更斯的小说叙事手法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从人道主义出发,同情劳动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不留余地地揭露了封建贵族的恶行.本文从历史背景,人物塑造这两大方面,浅析《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2.
狄更斯的《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当时腐朽社会的阶级矛盾及社会昏暗。在他所描述的三类人物即“贫民社会”的压榨者、"以暴抗暴"的革命者和"倍受伤害"的仁爱者中,狄更斯为我们极力宣扬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即仁爱精神。这正是这部小说的精华之处。  相似文献   

13.
狄更斯的《双城记》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角度出发,揭露了社会的种种黑暗现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欧洲大陆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狄更斯对灾难深重的人民大众深表同情,真切希望他们能够摆脱压迫,然而又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革命,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双城记》于1859年问世,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众所周知,狄更斯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最杰出的作家。他的一系列不朽的作品形成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峰,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赞扬他是“时代的旗帜”、“出色的小说家”。他所写的《双城记》,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情节结构独具匠心,语言生动而富有表现力,是一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杰作,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狄更斯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动笔写《双城记》,这是与英国当时阶级斗争形势分不开的。英国是  相似文献   

15.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小说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同时,作者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予了同情和支持。此外,作者宣扬的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也体现了其思想主张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自觉接受中国文化影响外也在自觉汲取西方文化的营养,她对狄更斯小说创作的借鉴就是典型的例证。通过对赛珍珠的《大地》、《龙子》、《同胞》与狄更斯的《双城记》、《圣诞欢歌》、《艰难时世》等小说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赛珍珠在社会题材的选择、人道主义主题的确立、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情节结构的设置安排等方面都对狄更斯有所借鉴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双城记》中突出地表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虽然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处理的却是现实问题。作者以他特有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他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出发,从他的文章中可以通过狄更斯对于人道主义思想的深刻见解对各种典型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的剖析来探讨人性的善与恶。  相似文献   

18.
李婷 《文教资料》2006,(13):139-140
《双城记》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如果说《双城记》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巧合?为什么作者既同情老百姓的革命,却又对中产阶级毫无保留地赞美?这一切都和《双城记》的叙事逻辑有关,《双城记》的叙事逻辑有两种,其一是人道主义叙事逻辑,人道的观点使作者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以悲天悯人的胸怀看待所有的人,因而小说有浓重的理想色彩;其二是为追求市场效应的趣味逻辑,因此小说有浓重的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9.
老舍和狄更斯的小说遵循批判现实主义原则,以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展示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后者充满了善与恶握手言欢的乐观场面,而前者往往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幽默的外表下深藏着作家复杂而忧郁的感情,鲜有大团圆式的虚假场面。文章将具体分析老舍与狄更斯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狄更斯认识到法国人民的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双城记》中描写了法国革命的风起云涌。但是他反对暴力革命,他笔下各类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阐释了他的人道主义,既是对道德领域的规范与重整,又是对混乱无序的社会的批判,拉响了对人性思索的警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