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进均 《教学月刊》2008,(11):41-4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1992年国家教委人事司、华东高师培训中心举办的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提出了“中国公民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信息交流”的观点.1981年英国((Cockcroft报告》提出了“数学交流”,报告指出,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2000年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2003年出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1992年国家教委人事司、华东高师培训中心举办的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提出了“中国公民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信息交流”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1981年英国“学校数学调查委员会”向政府提交(Cockcroft报告》提出了“数学交流”.报告指出,教数学的主要理由在于“数学提供了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患的手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数学…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又在2003年出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陈述课程目标时也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就是通过数学语言,利用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来传递信息、情感和观念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课堂数学交流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数学交流,数学交流的重要性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但首次把“数学交流”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目的而明确提出的,是美国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1989年制定的((NCTM美国学校数学课程标准与评价标准》,这份文件将学校数学内容分为解决问题、数学交流、数学推理、数学联系四条线索,并详细制定了从幼儿园到12年级各年级对数学交流的教学要求与评价标准.英国在1989年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文件”中也提出:“数学活动应能够使得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在应用数学中注意数学交流”;在1995年修订的国家数学课程文件中,有一项教学目标是发展数学语言,并将数学交流贯穿于四个学段.日本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数学地表示、表达”;法国在教学大纲中提到,使学生“能明确地表述”,“使学生在书写和口头交流方面形成清楚的习惯”.此外,在澳大利亚、荷兰、新加坡等国家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都把“数学交流”作为了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6.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是数学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旧大纲(1992年)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后来,修订版大纲(2000年)将上述旧大纲理念中“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修改为“初步的思维能力”。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中又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数学教育一直重视学生论证推理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合情推理的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合情推理的意义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而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合情推理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第一次把合情推理引入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当中.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9.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数学课程标准》“提高学生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具体目标.张乃达在《数学思维教育学》一书中提出:“数学思维的微观过程可以看成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而且解决问题本身就是通过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组成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数学活动”(P146-147)——尝试“证明”中的第一题的探索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并在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然地获取一些基本知识.感受并形成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形成的数学思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交流,是用动作、模象、语言和符号等为载体,对数学的认识、情感进行表达、接受与转换的过程.1996年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把“教室中的语言与沟通”列为23个热点问题之一进行分组讨论.但我国学生数学交流状况不容乐观,据一项调查显示:一半左右的学生对课上没有把握的题目选择“想答,但担心答错”,“根本不想回答”的学生数随年级的升高而增长(从小学四年级的6%上升到初二、三的21%).现在的教育是建筑在“对话、交流、讨论”基础上的.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1982年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4,美国)上,波利亚作了一个书面的大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数学有助于思考”(Polya,1983).在报告中,他再一次强调,数学是一门激发人类心智的学科,数学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学会更聪明地思考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许多研究人员把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认知能力作为一条有效的途径(Resnick,1987;Stein,et al.。2000).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在新课标的评价建议中,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三个方面,都强调了要重视考察学生能否理解并有条理地表述数学内容,能否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进行推理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除了采用电化教学、及动手实践等手段外,还要加强“说”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说。  相似文献   

15.
寓合作交流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仅靠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已远不能满足自己走上社会后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因此,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又强调老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下面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交流意识,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 数学交流是数学教育的基本成份,它可分为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借助数学可使人们分享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等成果,《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强凋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郑毓信先生倡导应当将数学地写、数学地讨论视为帮助学生掌握相应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和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思维能力中指出“要求学生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解决问题能力中“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在阐述能力培养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的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1"数学交流"背景1996年召开第8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教室中的交流"被作为第一工作组研讨的课题,主要议题是"课堂中的数学交流".数学交流已被许多国家列入课程目标,近年来,数学交流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我国数学教育理论界高度重视,数学交流几乎涉及到人类交流活动的各个领域.2003年我国出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现代教育理念下的  相似文献   

19.
余怀山 《陕西教育》2009,(10):40-40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数学合作能力就是通过数学语言,利用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来传递信息、情感和观念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1 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总体目标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课标》还在设计思路中提到情感与态度是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