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与写作》的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看了几期贵刊的来图求解栏目后很受启发,现将我在雅典奥运会北京火炬传递现场拍的这张照片寄给您,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点。“姜昆我爱你……为什么呀……你带给我们欢笑……”由于上面和群众的这段有意  相似文献   

2.
版面工作失误很多,只不过见诸于报端的失误不多见。因为一张版样拼出后,要经过工厂校对组、版面检查组、版面组、社领导等几道关口把关,绝大部分失误都在见报前消灭了。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我想把这些“家丑”扬一扬,对自己、对同事、对广大通讯员来说,都可能是有益的。3月23日,军报三版在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组题为《黄河救人》的照片。因为是一组难得的现场抓拍照片,所以版面处理得很大方,用一幅大照片附带3幅小照片,特别引人注目。可是,照片见报的当天,就有读者反映,这组照片可能是假照片,是事后摆拍的。因为从画面上看,落水儿童光着身…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非常喜欢贵刊“来图求解”栏目,这张《浸》是我前几天拍的.想表达当时音乐带给这些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和谐气氛。可洗出后发现不很理想。主要人物状态都不错.陪体和着音乐用脚打着拍子也不错.只是右边那位红衣老人头部姿势突然一换(当时我只注意整体.没有留心),她的面部将这张照片的氛围破坏了。重拍肯定不行了.很是遗憾。我想请教专家能否通过后期剪裁或者别的方法补救?不胜感激!  相似文献   

4.
成文军 《军事记者》2006,(1):I0002-I0002
第一次看到这张题为《雪野拉练》的照片,我被震撼了:在茫茫雪原,拉练的部队官兵在大雪中艰难前行,几面红旗在风雪中飘扬,长长的队伍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视线之外……好一幅雄壮的雪里行军图。这不禁使人想到毛泽东主席的那首《减字木兰花&;#183;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是我抓拍的一张照片。想请专家给指导指导。我是贵刊的读者,《新闻与写作》使我受益匪浅。谢谢您们给广大读者提供这么丰盛的宝贵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6.
荷赛原来给我的感觉是很多来自突发性新闻现场的照片获奖,大多是血淋淋的.但近几年情况有所转变,尤其最近两届我感觉到很多图片更加注重写意.有些摄影记者在日常生活的现场中,也能拍出寓意深刻的场景,例如获日常生活单幅一等奖的《建筑上的金日成肖像》.  相似文献   

7.
在我面前,摊开一张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二日人民日报的《星期面刊》(第四十二期),我深深地被画刊上一幅小小的人物照片吸引住了,遐想随着目光,展翅直飞……这幅照片的标题是:《大学生在工地上》,摄影者是:陈阵、胡悌麟。从它表现的形象、景物看,很简单: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穿着工作服,手执瓦刀,正在砌墙;她半身已被砌起的墙遮住了;这时,女大学生正侧着身,斜着头,凝视着左前方的什么。  相似文献   

8.
初次参加奥运报道,置身在大卫·伯奈特、亚当·普瑞蒂、或者那些毫不起眼但拿过七八次荷赛大奖的大师身旁时,我有敬畏,也有绝望.超越他们很难,但我想拍出与他们略有不同的照片,找到属于自己的瞬间. 作为新华社专事游泳报道的成员,我的摄影位置相对固定--这使拍摄有个性的照片颇为困难:我和其他渴望拍到好照片的人站在一起,这决定了大家拍摄的照片会雷同,即使有差别,也无法彰显个性.  相似文献   

9.
马莉 《记者摇篮》2009,(1):56-57
一位摄影界的前辈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某领导同志在做重要讲话之际,出人意料地拿出一幅从报纸上剪贴下来的题目为《母爱》的照片展示给大家。并说,这是一幅让他感动,让他震撼,让他一直珍藏在身的作品。因为这幅作品常常让他想到自己年迈的妈妈,想到母爱的无私,想到生命的脆弱,想到灾难的残酷……  相似文献   

10.
《到美国去播种 T 恤之花》这篇570字的现场短新闻被评为第三届中国新闻奖后,一些同行问我,你是怎样抓出这么个点子来的?我静下来想了想,从新闻背景中寻找一篇袖珍新闻的切入点,也许是我这篇特写的成功之处。作为《中国纺织报》社的一名驻湖北站记者,我从1985年起就对荣获我国服装界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7日,世界新闻摄影的历史又被改写了——英国伦敦一天发生多起地铁和公共汽车大爆炸,令人猝不及防,事件让世人震惊。当那些以捕捉新闻为己任的摄影记者还没来得及赶到现场时,一些携带摄影手机的摄影爱好者已经将这一事件的现场记录了下来,上网传出,在第一时间就被采用了。美国纽约《时代》和《华盛顿邮报》在大爆炸后均刊发了由普通市民在现场拍摄的照片。  相似文献   

12.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又是个摄影爱好者,厂宣传部给我订了一份《新闻知识》,以作奖励。经过学习《新闻知识》,我产生了给贵刊投稿的念头。去年6月出差去杭州,在西湖公园里拍摄了一张彩色照片,照片冲印出来后,我吃不准往哪投好。我想贵刊是我的老师,不妨壮着胆子试试。将照片寄出后,我  相似文献   

14.
我拍摄的照片《填鸭者》和《明星梦》能两次获贵刊的摄影奖,我很高兴,同时非常感谢照片编辑的厚爱。我是初次拿起相机的人,第一次向外发稿就获奖,真是出乎意外的兴奋。我只是名普通的美术编辑。我拍的《老花窗》上月又获香港《摄影画报》影赛佳作奖,真是幸运得很!《中国记者》是非常好的杂志,我们青年记者和编辑从这里学到许多的知识,充实和开阔了自己。我将努力为贵刊拍出更好的照片。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写作》的老师:您好!我是名摄影爱好者,闲暇时喜欢挎上我心爱的相机出去拍上几张。这张照片是我在海淀广场拍的。几十米的墙面,三位清洁工人每人只靠一根细细的绳索维系生命的安全。我用广角镜头以不稳定的倒三角构图来表现那种紧张与不安。出片后我感到不是很理想,于是做了些裁剪:把人物集中在墙与空白相交的斜边处来增强这种紧张,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依然不是很强。希望专家就此给予指教。(相机:尼康80,焦距70MM)  相似文献   

16.
徐斌 《新闻实践》2008,(5):F0003-F0003
4月1日,有同事托我向《都市快报》索要刊登在当天五版的一张照片,是网友拍摄的,标题叫《思念》。他说是好友觉得不错,辗转找人,想作为个人收藏。于是,我便让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在征得作者同意后,把照片传给我。我一收到这张《思念》照片,第一眼就感觉心头猛然一抽,一种感动便在浑身弥漫开来。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您好!我是一名业余的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游山玩水,顺便拍些照片自赏。得知贵刊“来图求解”栏目为大家提供机会,交流摄影技术,特寄来照片,请专家指点。雾灵山是国家级自然保  相似文献   

18.
张渭省 《新闻知识》2012,(7):103+11
关于报纸新闻摄影作品有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时效性,有人认为是真实性,还有人论述是可读性,是审美性,笔者觉得这些都正确,但最重要的是导向性,是包含了政治倾向、思想意义、社会影响、引导舆论的导向性。西安《华商报》曾在头版刊出两帧大幅照片,署题是《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逃,却怎么也逃不掉》,画面上显示时间分别是14:28:50和14:28:53,小字配了几句诗:3秒/幼小的身躯/不知是否学会飞翔/不经意闯入别人的领地/不及展翅/却已离去……(2011.8.12)画面很简洁,第一幅近半画面是一只行驶的汽车轮胎和旁边一只惊飞挣脱的小鸟,其余就是柏油橘面;第  相似文献   

19.
荷赛获奖照片造假”是新闻界今年春天的一个焦点性事件。2004年2月13日,新浪网发布快讯:武汉晚报社摄影记者邱焰拍摄的《非典时期的婚礼》荣获2003年第47届“荷赛”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第二天,《武汉晚报》在头版作了大篇幅报道,并刊出获奖照片。据说邱焰得知获奖消息后非常激动,称自己第五次参赛首次获奖。高兴之余,烦恼却接踵而至。照片中的男当事人陈英和亲属获此消息后,以照片侵权为由向邱焰索要赔偿,最终将邱焰告上法庭。4月5日上午,陈英诉荷赛获奖照片造假侵权一案在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第七法庭开审,但长达3小时的庭审并未作出…  相似文献   

20.
震撼与美感     
第一次看到这张题为《雪野拉练》的照片,我被震撼了:在茫茫雪原,拉练的部队官兵在大雪中艰难前行,几面红旗在风雪中飘扬,长长的队伍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视线之外……好一幅雄壮的雪里行军图。这不禁使人想到毛泽东主席的那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