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邦与项羽是秦末农民战争的领袖,二人都有称帝的雄心,但由于出身、性格、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影响,最后“刘胜项败”。笔者重点从“性格因素”入手,分析出二人的不同性格,及其对他们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鸿门宴"是<史记>记载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宴会,多数人认为项羽不在鸿门宴上杀刘邦是他的"为人不忍"和"妇人之仁"等性格因素造成的.王立群亦认为是"项羽的政治幼稚".其实根本原因在于项羽的政治理念与追求是"霸业",刘邦表示臣服后,项羽也就将他纳入了自己的政治体制之中,与其他诸侯一样看待,从而在鸿门宴上放过了刘邦.刘邦选择了"帝业",因而极力消灭竞争对手项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史记》中刘邦、项羽两人的性格,总结刘邦成功、项羽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暴秦的统治,项羽刘邦为了争夺天下又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貌似强大的项羽集团最终惨败给刘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感慨。综合分析,项羽的失败、刘邦的胜利是由许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但双方性格方面的不同特点,是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刘邦性格呈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和阴狠猜忌的双重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性格有着不同的作用。在建国过程中,前发挥着主导作用,吸引团结了一批臣武将,使刘邦集团最具活力、智慧和凝聚力。在称帝以后,其阴狠猜忌的一面则日益膨胀,对铲除异姓王,巩固刘氏家天下,维护君臣等级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史记>中刘邦、项羽两人的性格,总结刘邦成功、项羽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鸿门宴》中的项羽形象,《语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中说:"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而对刘邦的形象,则说:"刘邦的性格特点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这种贬项羽、褒刘邦分析的最大之误区就在于,将《鸿门宴》独立于《项羽本纪》之外作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而产生了片面解读人物形象和违背作者创作意图的偏颇理解。  相似文献   

8.
荆煜君 《文教资料》2009,(23):105-107
文章从见识和谋略、性格、用人三个角度分析了楚汉相争时期的项羽、刘邦二人所表现出的武将与政治家的素质,指出素质的不同是项废刘兴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全宋诗》资料丰富,浩如烟海,对研究楚汉人物刘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宋代诗歌中描写刘邦的诗句能够突出刘邦个性的独特性、时代性与可接受性。宋诗里描写的刘邦,他布衣提剑取天下,能够知人善任、统领全局、宽容仁义,但也有自身的性格缺陷,如狎侮、无赖、猜忌、记旧怨等。宋诗对他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在特定环境下对刘邦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对《鸿门宴》刘胜项败原因的分析,会落实到人物形象分析上。我们会从鸿门一宴中了解刘邦的"善于用人、虚心纳谏、谨慎机警、能屈能伸",也会分析项羽"不善用人、刚愎自用、胸无城府、粗率豪迈"等性格,将这两位帝王的性格与他们的成败关联起来。但是,人性是复杂的,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人物形象,难免标签化简单化。性格是人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鸿门宴》是我国古代叙事散文中极负盛名的代表作。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人物描写栩栩如生,个性鲜明。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性格的弱点,才得以在鸿门宴上化险为夷,死里逃生。可以说,刘邦是借“义”逃席的。  相似文献   

12.
编者推荐:宽题窄做,只就性格说区别,同时只就性格的"持之以恒的自制力"说区别,从而确立文章主旨"面对诱惑要有持之以恒的自制力"——凸显话题的某个侧面。此文还需要升格:文章在表述主旨中的"大事"时,能紧扣标题中的"别"字,用"此举为刘邦赢得了‘仁义’的美名"和"项羽得‘残暴’的恶名"进行对比;应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指出"自制力"的重大意义——"得民心者得天下"。  相似文献   

13.
《鸿门宴》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分析人物性格,更准确地说是通过文中的词汇来分析人物的性格。《鸿门宴》中的词汇,用得极其简洁准确,又极其生动传神。从中,也反映了刘邦和项羽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汉高祖刘邦的评价,正史与野史、官方与民间、上层与下层出现了断裂。他不合时俗的道德水准和布衣皇帝的功业似乎并不那么相称;他及时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悬置了人们高远玄妙的道德理想;他以理性对感情的驾驭成就了他重视法统、政统和道统的价值世界。通过对刘邦的性格世界、情感世界、价值世界和功业世界的分析,也许可以还原刘邦这个布衣天子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一问:我们该为刘邦不死而庆幸,还是遗憾? 从<史记>看,刘邦是个性情丰富、性格丰满的人.既有善纳谏,虚心改错、镇定机智、宽宏大度的一面,又有普通人的真实一面,司马迁的高妙正在于没把一个当朝高祖神化,圣化.  相似文献   

16.
《鸿门宴》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名篇,是司马迁《史记》中的经典,更是家喻户晓的绝唱。长期以来,《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一直是教育者研究的对象。从文学角度来说,《鸿门宴》这部经典,所呈现出的内容,代表着各个人物之间的性格碰撞。项羽的勇敢无畏、豪放果断;刘邦的机智冷静、狡猾多变;张良、范增的足智多谋、赤胆忠心;樊哙、项伯的侠肝义胆、忠诚护主。性格决定命运的信条下,每一个人物因性格差异,走向不同的结果。作者对《鸿门宴》的构思,用了极其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每一个人物不同的性格,各个人物性格,体现在文章一言一句中。  相似文献   

17.
《鸿门宴》是我国古代叙事散文中极负盛名的代表作,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人物描写栩栩如生,个性鲜明。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性格的弱点,才得以在鸿门宴上化险为夷,死里逃生。可以说,刘邦是借义逃席的。我们先谈谈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义在鸿门宴人物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重义失天下     
读罢《鸿门宴》,思绪接千载。 若是项羽宴杀刘邦.又何来楚汉相争?中国秦汉的那一页历史岂不将是另外一番格局?只可惜项羽却缺少有刘邦性格中的那么一星半点。不过若非如此。那项王也就不成其为太史公笔下的那个项王了。  相似文献   

19.
勿走极端     
某教师在分析《项羽本纪》中项羽的思想性格时,说鸿门宴上放走刘邦,表现了项羽的“善良仁慈”,而刘邦却是“阴险狡诈”(顶羽为何偏偏对刘邦“仁慈”,而对被他活埋的几十万士卒却不“仁慈”?)以致有的学生在答卷中感情深沉地直呼“我们的项羽”(照此刘邦当然也可称为“我们的高祖”“我们的皇上”了)。有的教师在评介孔子时,  相似文献   

20.
鸿门宴上项羽之所以"善遇"刘邦,根本原因在于鸿门宴前、鸿门宴中、鸿门宴后十四五个月内,项羽就没有认识到刘邦的威胁性,没有认识到刘邦会是他日后独霸天下的敌手.那种认为项羽在鸿门宴之所以"善遇"刘邦,是因为项羽恭敬慈爱,是因为刘邦是武安侯、待定关中王的认识,项羽杀不了刘邦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