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把郁达夫的文艺观加以分解,我们会看到一个奇异的现象:郁达夫的每一个观点,似乎都有其脱身的"母体".他主张文学以情为主,这是感伤主义观点;他主张美是艺术的核心,这是唯美主义观点;他主张创作即表现,这是表现主义观点;他主张文学应是力的体现,这是未来主义观点;他主张文学应该写实,这是现实主义观点;他主张文学应该描写性压迫、性苦闷,这是弗洛伊德观点;他主张创作应是苦闷的象征,这是厨川白村的观点,等等.由于郁达夫文艺观的多重性,因而人们对其认识很不一致.有人根据他对表现主义的兴趣,认为他早期文艺思想是表现主义的;有人根据他对唯美主义的兴趣,认为他的文艺观是从浪漫主义向唯美主义的转化;还有人认为郁达夫早期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学观点呈现矛盾复杂的现象,本文试简析之。唐太宗的文学观点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他的这种文学观点是在他总结了历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后提出来的。在《帝京篇十首》序里,他就是先总结历史教训,后提出文学观  相似文献   

3.
李健吾先生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颇有特色的文学批评家,其批评风格卓异,富于才情。时至今日,他的文学批评仍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针对他的文学批评观点,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指出作者在文学批评观上与李健吾先生有异议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的文学批评论文《诗可以怨》从文学和心理学两大方面对传统的历史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渊博睿智、明辨深思,横贯中西、打通古今,引经据典,大量的事实作论据,论证传统文学理论观点的偏颇和错误;以中外众多相似的语言现象进行中西文化比较,说明人类的心理体验、情感机制有共同的基础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认为,文学由三个要素构成。他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文学的第二个要素是主题。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  相似文献   

6.
作为法国中流砥柱的哲学家、文学家,福柯的文学观一直走在学界前端,《什么是作者》是他在法国哲学协会上的演讲,在这篇演讲文稿中,他创造性的提出了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并不在场的这一观点,和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不同,福柯更实际的提出了"作者功能"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7.
作为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虽身处文化认同混乱之时代、新旧文学交替之际,但他以一个文人特有的执著和超然之心,为中国文学献出了一己之力。通过短而精的《文学小言》17则.王国维明确阐述了他的非功利文学观、天才说、游戏说等一系列相关的文学观点,表明了他对现实社会文学的不满和对非功利真文学的追求。本文从王国维文学观的几个角度出发,对《文学小言》17则进行一个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文学批评价值观,是全面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观念的价值观。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文学评论文章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使用。在它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按照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全面地考察文学作品,研究文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9.
曾颢 《培训与研究》2009,26(7):5-6,72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美学批评与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文学批评价值观,是全面体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基本观念的价值观。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系列文学评论文章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使用。在它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按照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全面地考察文学作品,研究文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0.
学习文学概论的基本要求是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培养分析文学作品和其它文学现象的能力。所谓树立观点,就是要在分析文学作品和其它文学现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认为,文学由三个要素构成。他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文学的第二个要素是主题。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于它一个形式。“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高尔基谈文学三要素@雨林  相似文献   

12.
莫言是上世纪80年代大陆先锋文学中极具个性特征的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极致个性来源于他在文本创作上所采取的极端叙述。通过对死亡、人与人之间、象征寓意景物等几方面的极端对照的描写,传达出作者立场分明的爱憎感情。同时这种极端的叙述又催生了一系列的美学效应,因而非常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钱穆从儒家的道德本体论来看待中国文学艺术的本质及其作用。他认为:文学、艺术属历史文化的第三层面,即精神层面。他提出了文学即人生、文学即心学的著名观点,强调中国文化诗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中国文学的精神在于道德修养和情趣意境。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他最推崇音乐艺术,他认为音乐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境界更高,最能表现人心。钱穆的艺术思想是他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实证论对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影响雪临文学是一种历史的现象,甚至研究文学的人就处在历史中。他的观念、思想.无论他是持历史主义还是反历史主义的观点,都是历史的产物。思考文学这一行为使我们不断超越既有文学史的地位。从俄国形式主义到英美的新批评,从捷克布拉格学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从建安文学的倡导者"三曹"之一的曹丕思想为出发点,从曹丕著名的"文气说"和著作《典论.论文》分析他得文学观点,肯定了曹丕的文学价值以及注重文学美学价值的思想,同时也以全方位的视角去发现去研究去探讨曹丕文学成就的真正价值,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曹丕及其文学作品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钱穆从儒家的道德本体论来看待中国文学艺术的本质及其作用。他认为:文学、艺术属历史文化的第三层面,即精神层面。他提出了文学即人生,文学即心学的著名观点,强调中国文化诗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中国文学的精神在于道德修养和情趣意境。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他最推崇音乐艺术,他认为音乐较之其他艺术形式境界更高,最能表现人心。钱穆的文学艺术思想是他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美国犹太作家索.贝娄的小说《雨王汉德森》是流浪汉文学的经典之作。贝娄通过出生富裕的主人公所经历的一系列冒险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其精神层面上的流浪和追求,在保留流浪汉小说艺术模式传统的同时又有创新和超越,成功塑造了一个现代版的流浪汉形象。通过分析作者对这一文学体裁的创新运用表现汉德森的流浪是现代人在物质富足情况下精神困惑,而其最终的解脱和转化显示了作者对这个群体出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在一系列演讲中,萨义德对知识分子提出许多富有启示的见解.他认为,知识分子不仅直接对公众说话,还为公众提供观点、态度和意见.在他看来,边缘人的社会角色,更能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业余者的职业特征,既保持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又可对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评判;而敢于对权势说真话,则是知识分子的比较基本的辨识标志.虽然萨氏之论没有启人心智的体系建构,某些观点缺乏必要的论证,但我们应该珍视他的这份信念.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的文学批评论文<诗可以怨>从文学和心理学两大方面对传统的历史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渊博睿智、明辨深思,横贯中西、打通古今,以大量的事实,引经据典,论证传统文学理论观点的偏颇和错误,以中外众多相似的语言现象进行中西文化比较,说明人类的心理体验、情感机制有共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学习文学概论的基本要求是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培养分析文学作品和其它文学现象的能力。 所谓树立观点,就是要在分析文学作品和其它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