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同性恋是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性欲取向和性行为.①虽然"同性恋"、"同性恋者"这些名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工业化才出现的,但其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源远流长的.古埃及人、古希腊人把男性间的性爱行为看成是神圣的事; 玛雅文明对同性恋很宽容,认为是天性使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有关同性传播的案例资料和同性恋受访者深度访谈的分析,得出了同性恋群体传播的研究结论:"同性"话题的传播客观上消除了部分异性恋人群对同性恋的偏见;不当的新闻报道或过激的娱乐节目将使"边缘人"更加"边缘";媒介"同性"话题传播后,和同性恋有关的科教知识没有持续普及;同性恋群体的传播具有攻击性;同性恋群体往往感受到包容的网络拟态环境和严苛线下环境的巨大落差;社会上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不支持同性恋话题传播。总结这些现象后,媒介应认识到客观推动舆论进步,使话题"脱敏"是当前的主要任务,要理清充分尊重和鼓励倡导的本质区别,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降低同性话题传播引发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最近几年国内院线电影中同性恋的形象的再现进行探究,结合鲍德里亚对于消费文化的相关论述。从影像消费的"看"与"被看",同性恋视觉形象建构的"去蔽"与"遮蔽",同性恋符号消费的审美价值,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笔者发现,虽然院线中可以出现同性恋的形象,然而同性恋群体只能穿上特殊的外衣(符号化)在影片中寻求话语表达,当欢呼"符号性灭绝"已经不再的同时,他们已经深深的禁锢在消费社会的符号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汪罗 《东南传播》2015,(8):53-55
同性恋的"出柜"问题是社会现代性中区别于异性恋观念主导、家本位伦理道德的一个显像的社会议题。过往研究大都偏向实证,分析同性恋群体的媒介接触、集体认同、道德观念、文化偏见等;还有些研究则着重阐释同性恋群体的不同媒介形象。本文拟以新闻生产的研究视角为基础,结合"库克出柜"的媒介报道框架来试图阐释"出柜"如何被媒介赋予意义。文章认为,媒介建构着同性恋看与被看的媒介现实、同性恋者自身由想象到行动的转变及诠释该群体的现实生存图景。在媒介积极赋予"出柜"以意义的背后,更是有一系列的话语隐喻。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13):8-12
2013年4月冰岛女总理携夫人访华,作为中国政治风向标的央视新闻联播在报道中刻意回避冰岛女总理的同性恋身份及其同性伴侣,这引发了同性恋者"寻找夫人"的网络集体行动,并以此表达其群体的诉求。相比之下,中国市场化媒体以政治新闻娱乐化的方式突出报道冰岛女总理的同性身份及其夫人,着力凸显同性恋这一所谓的官方敏感话题。然而,政治娱乐化的背后却是对中国同性恋现实问题的遮蔽。面对中国和外国在同性恋问题上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中国内部异性恋主流文化与同性恋亚文化并存的现状,中国媒体该如何呈现同性恋呢?本文着力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围绕媒介与同性恋的叙事范式,本文将同性恋这一固有的、但总被主流话语及意识形态边缘化的"社会群体"放置于"现代性"的规约范畴之下,探究其具体的行为、心态及表现在不同媒介样态中的生发与成长,强调了同性恋身份及认同本质上的媒介属性。论文主要探讨了属地中的欲望、话语及权力表达之间的积极对接,存在着建构自身话语体系、解构着传统公共空间中异性恋传统的正统性。着重叙述基于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同性恋在其属地如贴吧、微信公众号及网站中的言论及行动,实现了其自身身份及认同的再造。通过分析,本文认为,不断变迁、人性化日趋明显的媒介发展路径,让"酷儿"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我国媒体对同性恋报道现状1、平面媒体是同性恋报道的主流力量平面媒体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其中以报纸为主,是报道同性恋群体的主流力量,是报道关于同性恋群体更多信息的有效渠道,是推动社会正视、关爱、帮助同性恋群体的阵地。可是,在涉及同性恋者的感情、生活、行为方式等方面,我国的平而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可谓是凤毛鳞角。至于同性恋者的观  相似文献   

8.
2月11日,重庆某报第11版在报道香港影星张耀扬与歌手蔡一杰有同性恋之嫌的新闻时,做了一个标题:《张耀扬要告杂志诽谤"断背"》。什么叫"断背"?从来称同性恋只有"断袖"之说,因其有特定的典故,语出《汉书·董贤传》:"‘(贤)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籍上袖,上  相似文献   

9.
名刊要览     
布什的反同性恋婚姻战争 谁都没有意料到,布什对马萨诸塞州法庭认可同性恋婚姻一事的反应竟然如此强烈。布什反对同性恋婚姻,可不是维护其所谓传统价值观那么简单,他试图通过禁止同性恋婚姻宪法修正案,从而实现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削弱各州政府权力的个人野心。此外,布什对同性恋婚姻的激烈言辞也是为了在今年的总统大选中赢得更多的保守派选票。  相似文献   

10.
有着几千年封建文明的中国,自古以来对于"性"就感觉敏感和羞涩,认为"性" 是不登人雅之堂,令人望而止步的话题.宋代有程朱理学的禁欲之说,"去人欲,存大理",对"性"问题的保守和控制可谓达到了极端的程度.新闻媒体对同性恋、艾滋病忠者、性工作者、变性人、未婚同居、单亲妈妈等一些对"性问题"的报道蜕变,影响人们的思想逐步的放开,促进社会观念的宽容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潘燕桃  何燕华 《图书馆》2011,(3):77-79,90
"禁读事件"和"同性恋图书展览事件"是国外关于图书馆特殊用户的图书馆权利的典型案例,这两个案例涉及了图书馆用户利用图书馆的自由与平等权利、智识自由以及图书馆职业道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余睿 《新闻传播》2007,(1):48-49,51
互联网是我国同性恋亚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意识与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当前艾滋病的威胁。同性恋问题避渐进入主流文化视野。2006年上半年创办的“同志论坛”是首个由政府支持的同性恋论坛。它在主题、内容、设置等方面均代表着主流文化对同性恋亚文化的阐释与引导。尽管部分网友还存有争议。但该论坛在宽容度、信息量上均显示出较大突破.有望成为同性恋亚文化融入主流文化的一个契机和一个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同性之间的感情在此前的同性恋电影中被视为事件的话,那么这种感情在《今年夏天》里已经淡化为背景;如果说此前的同性恋电影创作是为了唤起人们对这一群体的注意的话,《今年夏天》已经把同性恋人群还原为正常。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来越宽容,这是《今年夏天》所昭示出来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4.
1981年《大众医学》发表张明园介绍《红楼梦》中同性恋现象的文章,认为同性恋是奇异的,是否病态还没有定论。 1985年《祝您健康》发表阮芳赋《同性恋——一个未解之谜》,认为同性恋不是疾病,但是属于少数,认为对同性恋者的歧视是多数人欺负少数人。 1990年顾学琪在上海对111男女同性恋者进行调查,并在次年发表报告。 1990年李银河、王小波等对数十名  相似文献   

15.
赵宇 《东南传播》2018,(5):58-61
通过对《中国青年报》1997年至2017年关于同性恋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及文本分析,考察其在上述时间段里建构的同性恋媒介形象.主要发现有:总体报道数量较少;报道时间上持续关注同性恋群体;报道侧重于传播观点、告知信息;总体以中立的报道倾向为主;主要采用单一的外视角叙述,多采用高危人群、身份认同以及污名化的报道策略;同性恋者在报道中总体呈现被艾滋病裹挟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弓晓 《大观周刊》2011,(38):110-110
同性恋在当前高校学生中占有一定比重,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同性恋学生群体都会采用较为隐晦的姿态来处理关系。本文从当前高校同性恋学生现状入手,就如何针对同性恋学生开展思想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视觉     
死亡鬯士呼唤交通安叠。索尼推出新型赛车游戏。 图,新华四位美国影坛当家花旦。经》里有关于同性恋的最早记载,所多姆(Sodom)国的男人中盛行同性恋。同性恋被古希腊人崇尚,曾被称为“希腊之恋”。当时人们认为一个年轻男子没有同性伴侣便是公认的耻辱。罗马皇帝尼禄和凯撒大经》里有关于同性恋的最早记载,所多姆(Sodom)国的男人中盛行同性恋。同性恋被古希腊人崇尚,曾被称为“希腊之恋”。当时人们认为一个年轻男子没有同性伴侣便是公认的耻辱。罗马皇帝尼禄和凯撒大经》里有关于同性恋的最早记载,所多姆(Sodom)国的男人中盛行同性恋。同…  相似文献   

18.
同性恋问题在中国长期以来是个暧昧而又敏感的话题。尽管现实中存在着数量颇为巨大的同性恋群体,但主流社会对其采取的态度大多却是回避和漠视;进入21世纪,同性恋问题日益被提上了主流社会的议事日程,长期处于社会边缘甚至被彻底打入地下的同性恋群体逐渐浮出水面。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将着重从网络媒体的角度入手,探寻它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媛 《今传媒》2012,(2):148-149
时下,同性恋对于大众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个群体一直都在,从隐蔽到现在的被关注。本文首先对同性恋进行了界定,其次运用标签理论讨论了同性恋媒介形象的形成,最后对媒介构建的同性恋形象进行罗列总结。  相似文献   

20.
汪萌 《大观周刊》2012,(41):234-234
同性恋长久以来被人们看做是一种特殊群体,遭受着社会大众的非议。这个群体中的人总是躲在社会的某个角落。不可否认,同性恋现象的存在自古有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一群体的心里和生活状态。曾经我们总是将艾滋病与同性恋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艾滋病患者的确有同性恋比列的存在,但是不完全都是。同性恋已经被证实不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是一种作为性取向不同的群体。 问题提出:由于近来来越来越多的明星选择以“出柜”的方式来宣布自己的性取向,明星效应在广大社会人士中也造成了一定的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