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集接收技术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文中介绍了分集接收技术及其在CDMA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RAKE接收机的原理及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移动通信中,分集接收是抵抗多径衰落的有效方法.文中对一种多径分集技术—RAKE接收机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分析了其对多径衰落的补偿有效性.通过用MATLAB软件进行误码率仿真,可以看出,RAKE分集接收能收集多径信号能量,变矢量和为代数和,有效地减少多径衰落的影响,降低误比特率.检测中的分集重数L不超过路径总数时,分集重数L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KALMAN算法的盲空时多用户RAKE接收机,提出的检测在性能优于基于RLS算法的检测器,便于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依据cdma2000物理层标准,以浮点仿真为基础,建立了cdma2000-1x下行链路的定点仿真平台,重点研究了定点化处理对于RAKE接收机和Viterbi译码器性能的影响,并且将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实际系统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WCDMA系统4发送天线时可能存在的几种空时编码发送分集技术, 给出了各自的rake接收模型并研究了在衰落信道中的接收性能, 同时也与多天线的接收分集技术做了比较. 理论分析表明:在分集级数少的移动信道中, 各种多天线发送分集技术提供了很大的接收增益, 尤其是G4编码方案; 在多用户环境下, 与同级数的接收分集技术相比, 发送分集由于引入了多径及多用户干扰而需要在接收端采用干扰抑制技术.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55):118-119
本文分别介绍了循环延迟分集和空时编码的原理和特性,并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这两种技术对MIMO-OFDM系统的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7.
结合我校研究生所开设的现代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了隧道内无线通信系统实验的一个拓展内容——隧道内小时延多径信号分集接收方法探索及其仿真实验。由于纳秒级多径信号密集,致使隧道内无线通信质量急剧下降,通信距离严重受限。为了达到隧道内可靠通信距离增加的目的,本实验针对隧道内复杂环境,如背景噪声大、纳秒级多径密集的特点,提出了CFOC-MN纳秒级时延估计算法,并用其改进传统瑞克分集接收机,使其能够变密集的、且时延扩展为纳秒级的隧道内多径为有利信号。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CFOC-MN纳秒级时延估计算法改进瑞克分集接收机,有效提高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能够达到延长可靠通信距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空时编码能够为无线通信系统提供高数据速率及性能 .本文在相同频带利用率下将空时格码与空时发射分集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同时 ,针对准静态瑞利衰落信道 ,提出了几种优化的低码率空时格码 .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 ,在相同的频带利用率下 ,该低码率空时网格码可具有比空时发射分集更好的误码率性能 ,更适合于对频带利用率要求不高的功率受限无线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一般的平均传输参考接收机的结构,并推导了该结构下的误码性能。该结构充分利用了超宽带信道准静态的特点,将一个接收比特的参考脉冲累加求平均作为模板信号,从而降低加性噪声的影响。在IEEE802.15.3a标准下0-4m非直射路径的信道下,采用Scholt'z单循环脉冲和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分别在不同脉冲重复数和不同积分时间情况下,对平均传输参考接收机进行性能仿真与对比。另外,还将该接收机与一般的传输参考接收机和一种改善的传输参考接收机在接收性能方面进行了理论和仿真对比。  相似文献   

10.
空时扩频(STS)及正交发射分集(OTD)是cdma2000标准提出的2种发射分集方案,本文在多径信道及多用户条件下对2种方案进行了性能比较分析,在IMT-2000标准信道下进行了链路级仿真,性能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STS相对于OTD的性能增益随着传播路径的增加及用户数的降低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