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可爱的草塘》(六年制通用教材第十册22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但是有文题不相应的毛病,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草塘”是课文描写的对象。什么是“草塘”呢?好些有关的文章都未作解释。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备课教案》在揭示课题时是这样解释的:“草塘”,草地上较大的水池。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是确切的。我们查过《辞海》、《辞源》等词书,“草塘”的“塘”的确只适用于“水池”这一义项。读罢全文,我们才发现,作者描写的并非“草地上较大的水池”,而是北大荒特有的水草  相似文献   

2.
《可爱的草塘》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通过作者初到黑龙江北大荒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境内一处草塘的美丽和富饶。文章语言清新活泼,形象鲜明,条理清楚,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是一篇优美的借景抒情散文。如何搞好本文的教学,我作了以下的尝试。(一)紧扣题眼,统览全文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紧扣题跟“可爱”一词,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教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谈第九册第二单元重点课文的教学安徽张敬玉张德华第九册第二单元的重点课文《挑山工》和《可爱的草塘》是教材中的传统名篇。前者借事喻理,蕴含深刻;后者借景抒情,文质兼美。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这是进入高年级的第一个侧重...  相似文献   

4.
《可爱的草塘》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一篇优美的借景抒情散文。作者是通过对北大荒一处草塘的观察和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抒发了对草塘真切、深刻的感受。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想象景色美,赏析物产美,体会人情美。一、启发想象景色美课文着意用色彩渲染北大荒的...  相似文献   

5.
《可爱的草塘》围绕“可爱”,从草塘景色的优美和物产的丰富两个方面写北大荒一个草塘的自然美,以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课文描绘草塘景色的自然美,用了两幅图画:一幅是“草海图”,另一幅是“清流图”。在第一幅图中,作者抓住草塘的辽阔(“走了进去就象置身于大海中一  相似文献   

6.
《可爱的草塘》(第十册)是一篇新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讲读课文。它虽然篇幅不长,却能抓住事物特征,展现了北大荒的美丽和富饶,谱写了一曲歌唱祖国自然风光的深情颂歌。  相似文献   

7.
《可爱的草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组第5课。课文讲的是“我”初到北大荒,看到那里的草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觉得是个可爱的地方。这是一篇思想性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会生字新词,正确地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  相似文献   

8.
说“存想”     
王充《订鬼》篇(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第四册)中,有“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等七处用了“存想”一词。课文注释在上例中统一把它们解释为:“存想,想念。存,有思念的意思。”这种解释是不符合文义的。  相似文献   

9.
《可爱的草塘》(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九册第5课)是一篇文笔清丽,描写细腻,借景抒情散文.全文紧扣“可爱”,着重写了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奇特风光”三方面的内容,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地抒发了作者对草塘越来越深的爱.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本组“理清课文的条理”的阅读训练重点,紧抓题眼,层层导读,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0.
《可爱的草塘》是第九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 ,讲述了作者初到北大荒时 ,由于不了解而感觉没意思 ,后在“小丽”的带领下来到草塘 ,看到草塘的美景 ,听了小丽的介绍 ,又亲身体验了逮鱼的乐趣 ,不由深爱上草塘的感情变化过程。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了解草塘的美景和丰富物产 ,从中感受草塘的美丽和乐趣 ,并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一、自读生疑 ,切入主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利用教学开端进行生动的范读 ,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教材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叶圣陶先生说 :“设身处地 ,激昂…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五册《孔乙己》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这句话中的“大抵”一词,课文注释为“大概”。笔者以为此注欠妥,理由有二: 一、查阅《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大抵”均解释成“大概;大都”的意思。这就是说,“大抵”一词有两个义项:一种是表  相似文献   

12.
第三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事物和环境”。这一训练重点要求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部产生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事物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要启发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动态与静态(第八册《鸟的天堂》)、事物的联系与变化(第八册《跳水》)等知识,分析、领会课文中事物和环境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都包含有多方面的内容,本课教学设计笔者侧重谈四点:1.教材分析;2.预习;3.导入;4.纵向综合性学习。●把握教材《可爱的草塘》是人教社小学《语文》修订版教材第九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读”的两项基本功训练(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第八组的“导读”(继续提高阅读的速度,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告诉我们,《可爱的草塘》一文的教学,要贯彻编者的编排意图,服务于整册的战略安排。所以…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教材,在语言运用上有毋庸置疑的规范性和示范性,对于“教”和“学”都有深刻的影响,因而我们在钻研和教学课文时,觉得有些课文中的词语可再推敲。现冒昧把自己的一孔之见浅述于后,向同行求教。一、在用词上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如2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文,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辽阔”一词值得推敲。这篇课文选自1956年七月号《文艺学习》杂志,是为发表俄国画家列宾的同名油画作品所加的画页  相似文献   

15.
《词语补释》辑录解释的词,限于中学《语文》白话文课文中出现的,而《现代汉语词其》未收载的词(包括少量短语),以及《现代汉语词典》虽收载但课文中另有新义的词。体例为:以册次、课目为序编排词条,在每个词后注明词出现的页码;解释时先标明词性,后解释词义,必要时还作某些辨析。本期登出的是初、高中第一、三、五册前半册,后半册和其它各册,还将继续刊载。读者读后有什幺意见和要求,请与编辑部联系。  相似文献   

16.
师:今天我们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老师写课题的时候你可以思考:看到这个课题,你会产生什么问题。(板书课题)生1:为什么说它是可爱的草塘?生2:这个草塘在什么地方?生3:草塘是什么样子的?生4:为什么课题在“草塘”一词之前加上“可爱的”这个词而不加别的词,比如“美丽的”等。师:这些问题问得好!学习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先看第一个问题,我们预习了课文,什么是草塘你能说说吗?生1:草塘里有草,很大,很绿,无边无际。生2:草塘是长满草的洼地。师:(出示绘有草塘的投影片,略作讲解)这个草塘在哪儿呢?(出示绘有中国版图的投影片,用教鞭指图讲解…  相似文献   

17.
小语第十册《可爱的草塘》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散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我主要采取如下的做法。一、析题入手,激发情趣。课题,是文章的窗户。如何扣住课题巧设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索新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时我分两步析题:先析“草塘”,间学生:什么叫草塘?后析“可爱的”,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草塘的可爱?这种从析题入手,巧设疑难,使学生带着悬念去阅读课文的做法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心理。二、疏导思路,授以方法.课文描写草塘的可爱,主要通过四个画面的描述来体现:①草塘夏季的美丽景色;②春冬草塘的特有景象;③水泡子逮鱼;④  相似文献   

18.
释词六法     
一、演示释词法理解象声词或某些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 ,无需用口头解释或书面解释 ,只需演示一下就行。例如第十册《田忌赛马》中的“目瞪口呆”这个词 ,只要老师当众演示一下 ,学生就知道这个词是“受惊而发愣”的意思 ,然后再多叫几个学生进行演示 ,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这样释词 ,形象生动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看图释词法有些词语可借助课文插图去理解。例如第六册古诗《小儿垂钓》中的“蓬头”、“稚子”、“垂纶”等 ,只要老师指导学生去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学生不难发现 ,“蓬头”指头发散乱 ,“稚子”指小孩 ,“垂纶”指钓鱼…  相似文献   

19.
《菩萨蛮大柏地》是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词 ,词中主要描写了雨后大柏地的壮丽景色 ,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分辨词中的事物和联想 ;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是 :体会“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简介时代背景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全套小学语文教材中只选编了一首词 ,这就是毛泽东写的《菩萨蛮大柏地》。学生对“词”的文体特点十分陌生 ,讲读前要以本课为例作简单介绍。“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第九册《可爱的草塘》是一篇语言华丽、情景交融的精美散文。教学中,笔者调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受体味这种“美”,感知草塘之“可爱”,学生都不禁为之而陶醉。此时,笔者趁势提出让他们考虑一下,作者去“草塘”的时间。不知是出乎他们的预料,还是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可爱的草塘》一文中未明确说出作者去“草塘”的时间,时间相对来讲比较“模糊”,但从景色的描写和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