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原到西南杨庭硕自古迄今,我国的大西南都是一个多民族生息的地带,也是一个多种文化并存发展的区域。从历朝正史的角度看,开发西南就是一个中央王朝行政势力不断展拓的过程。从经济的角度看,经营西南意味着将汉族的生产模式移置到西南地区,在吸收当地各民族生产特...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与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南方丝绸之路亦由以往的民间便道发展成为国家经营的官方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不仅是联系中央与西南边疆地区、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更是在中央王朝开发治理西南边疆地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央王朝将西南广大地区纳入王朝版图,并赖以维系其统治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3.
论及西南当代艺术,有两个概念需澄清,一是关于“当代”,二是关于“西南”。  相似文献   

4.
西南民族大学秦和平教授新著<基督宗教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史>,洋洋洒洒34万字,通过对18世纪末以来天主教和基督教在西南民族地区传播的历史描述,研究了宗教传播必备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分析了基督宗教自身的适应与改革,探讨了少数民族受众的心理变化和宗教诉求,史料翔实,见解独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对外开放近年来呈加速状态,特别是沿边地区和通道地区。本文从"西部与世界相连"、两个前沿地带、核心区域合作与通道区域合作的视角,探讨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并进一步重点分析了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南丝绸之路。文章还对连接西南与西北的"西部高科技金三角"对南北丝绸之路的意义作了阐述。作者认为,南丝绸之路与华南、西南、东南亚紧密相连,与西南腹地和西南大通道紧密相连,具有悠久历史的南丝绸之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正从中国西南六省区市合作、长江流域合作、成渝经济区合作、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以及10 1、10 3、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区、CE-PA、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等各种区域合作机制,以及在这些合作机制基础上提出、串联和推进的第三亚欧大陆桥构想等不断深化,随着亚欧大陆桥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海陆并进"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凸显、陆上国际能源通道的日益拓展,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地位,南北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地位必将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解析西南地区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苗族服饰有着人类生理的,安全的,情感的,社会礼仪的审美价值取向,印证了人类服装美的产生,也让人们看到了西南苗族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和编织的苗族服饰,承载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物化了苗族人民精神和情感,意义深远。本文从西南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取向与形成的角度,解读了苗族服饰审美的密码,传递出有关苗族服饰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马帮是茶马古道上由民间自发组织的运输集体,它既是一种运输组织,也是一种贸易经营组织。马帮作为西南少数民族主体,在茶马古道实践中以主人翁的意识面对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自觉、自主地承担起发展西南的历史重任。它对西南社会稳定、文化传播、思想交流、生存发展、文明进步发挥了主体性作用。这种主体性作用对当下的民族地区脱贫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古代西南民族墓葬,与地理、自然环境、交通因素、江河走向等关系极为密切。本通过对上述关系的分析,论述了古代西南民族墓葬的形态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西南地区的"西南夷"对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开凿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不仅为汉代中原王朝对西南疆土的开拓与治理奠定了基础,而且由于西南夷中具有游牧性质的部族众多,它们往往纵横千里,活动范围极为广阔,成为西南边地商贸活动的主体,在文献和考古材料方面都留下了丰富的证据。西南夷的活动与汉王朝对西南交通路线的开通恰好形成互为补充的两条线索,体现出中央政治体制与西南民间族群在两汉时期围绕"交通西域"所形成的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在诚创品牌中,我们曾设想了许多酒名。例如:西南嘉酿,西南全兴,玉女露,泉新(沁)醇,府南清波,锦官沁液,古井醪,宏济醇,洪度春……。  相似文献   

11.
横断山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特殊的地理单元,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生态多样性,孕育了丰富而多样的古代文化与族群。近年的考古新发现揭示,该区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成为中国西南与西北地区乃至东南亚文化交流与族群移动的重要走廊,来自西北地区马家窑和仰韶文化传统深度影响并参与了当地新石器文化的构建。横断山区新时器时代文化奠定了西南地区龙山时代新石器文化图景和西南丝绸之路的史前基础,拓宽了西南丝绸之路的内涵与外延,凸显了横断山区在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虽遂"等字与"须叙"等字同音是西南官话中的特殊现象,与其他方言的"虽遂岁碎"同音不一致.从语音规律考查,这是汉语方言中在舌尖前音声母ts、tsh、s、z的影响下,三等合口韵介音-iu-有两种演变方式的结果.从与邻近主要方言的比较看,这种读音现象是西南官话的特点.从<蜀语>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记栽的这种语音特征出现的时间来看,西南官话在清代以前就已经形成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13.
蓝勇新著《西南历史文化地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对历史时期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和重庆直辖前四川)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诸要素的时空发展规律作了可贵的探索,是一部内容丰富、颇具特色、甚有价值的区域历史文化地理专著。《西南历史文化地理》...  相似文献   

14.
尤岩 《寻根》2009,(2):124-129
那一段历史孤旅 屯堡文化源于明初大军征南和随后的调北填南。公元14世纪中叶,朱元璋力逐群雄,统一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可是在西南边陲的云南,还有一位前朝梁王凭借西南高山之险,坚不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为副将,统率30万将士征南。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我国西南地区和西北两地区分属不同的经济系统,受自然环境和交通技术所限,二者之间的经济联系虽然一直存在,但在传统农耕时代并不突出。全面抗战时期,西部大后方成为支撑抗战的根基,尤其是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大后方更是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能忽视以陕西为中心的西北大后方的作用。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西南大后方和西北大后方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在外部力量推动和政府政策调控等合力作用下,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新型市场网络逐步构建,并通过川陕之间的企业传导、资源互补、金融互助等形式多样的经济互动,迎来了西部地区战时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关于西南早期文化源流的随想葛剑雄随着西南地区地下文物的不断出土,特别是四川广汉三星堆、云南江川李家山等地的惊人发现,西南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有些人习惯于把中国古代一切文明的源头集中在黄河流域或者今天中国境内,不注意甚至不愿...  相似文献   

17.
在祖国西南边陲,在横断山脉的南端,在那一片"祥云"的笼罩下,有我的家乡--祥云.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酋邦制度──云南滇文化中所见的实例童恩正最近40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发现有了很大的进展。仅就铜器时代而言,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出土的大量资料,为我们研究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初这一时期之内西南土著民族的社会历史,提供了极为...  相似文献   

19.
"得道成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道教在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过程中,积极融入到各民族民众生活、习俗中,其成仙信仰对当地民间生死观念产生了影响。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在保留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将道教成仙信仰整合进本民族生死观念,这是对道教文化的鉴别、选择和认同,而这种认同程度与其自身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及与外来道教文化交流的深度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约翰·肯贡·肯加松(John Nkemngong Nkengasong,1959—)是喀麦隆当代文坛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他出生于喀麦隆西南省。由于受历史殖民影响,喀麦隆分为法语区和英语区,肯加松生活的西南省属于英语区,故而英语成为他使用的第一官方语言。1982年,肯加松进入雅温得第一大学学习,一直攻读完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社会政治三部曲"作为喀麦隆英语文坛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肯加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