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社会发展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技能教育已成为中职教育物理教学的核心.既要把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最新方法提供给学生,还要关注其健康发展.中职教育物理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物理专业和综合性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能力、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几年来以新课程为代表的中职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者作为一名中职物理教师特别关注中职物理教育教学的发展,中职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能力上有所提高,有进步和有收获。它不仅关注中职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学识发展,而且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兰芳 《快乐阅读》2013,(11):48-48
中职物理是电工电子类、机械类、建筑类等专业的限定选修课,涉及了物理基本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物质结构与规律,把握物理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应用价值与科学价值,增强问题解决分析与解决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综合职业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生产与生活。因此,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物理知识,还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照企业需求,坚持实用原则,紧扣专业工作任务需求,优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握有关物理知识与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要基础文化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而文化课的学习是学习、理解、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学好文化课也是中职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和技能,继续学习、适应社会,实现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当前中职学生文化课学习能力却存在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等诸多方面问题.针对以上几方面问题,探索提高中职学生文化课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引导中职学校通过技能大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学校构建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从今年开始,黑龙江省对参加全国和省技能大赛获奖的中职学生给予专业对口高考升学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而物理学科是中职学校的一门承继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课程,是机电、电子、数控等理丁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中职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和终生学习服务;为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为今后从事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为此,如何进行适合中职生发展的中职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指的是在教学中,进行有目的与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在科学方法的训练下,掌握基本物理科学方法,最终实现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培养学习能力与提高科学素质。中职物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是因为物理教育的体系并不完善,许多的问题有待研究探索。本文试着探讨了在中职物理教学渗透科学方法的途径,希望对中职物理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鲁世明 《物理教师》2010,31(5):34-35
物理知识与能力紧密联系,物理学习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有一定的途径,有序、变通和迁移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主要渠道,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包括指导学生形成清晰而完整的物理认知结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物理技能.  相似文献   

9.
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席位,这就要求中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将知识和技能配合,以便保证中职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际应用技能。主要对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简要分析,并对化学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列出具体的实例,对研究中职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有着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希钰 《成才之路》2022,(12):73-76
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是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企业规模化的实训模式培养学生除理论知识以外的实践能力,对中职学校发展和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为了使中职学校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和专业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  相似文献   

11.
探究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培养探究型人才的前提.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物理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好载体.探究性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能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否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能否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和方法,能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物理离不开实验,实验是学好物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不仅是训练学生实验技能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学生为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奠定基础的有效方法.注重物理实验,使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培养更趋完善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物理始终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对此,本文也将以物理课堂的设计为切入点,立足于中职院校的课堂发展,分析中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4.
普通物理实验课的作用不仅仅在于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测量、计算和分析,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和开创性的科研能力.因此,认真探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教学要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决定的,也是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实践能力人才所要求的。一、提出的缘由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也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能力和就业关系而言,能力是就业的前提和保障,有能力,就业会顺利;能力强,就业取得成功。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可享高薪待遇。中职物理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功能,具有为学生就业服务的职责。人的能力依赖于知识,更依赖于方法。方法是能力的灵魂,是通往知识的桥梁。方法比知识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性。中职物理教学要实现和完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任,必须在传授物理知识,掌握实践技能过程中,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二、传统理念和现实状况我国教育界早就有精辟的论断,最经典的言论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能济人一时,而授人以渔,则可使人受用终生。这种重视能力培养,强调方法教育重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遗憾的是,这种教学思想,在现行教育行为中,并没有形成根深蒂固的理念。在升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升学率评价学校,以分...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练习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是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结合的嵌入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主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促进个性发展的阵地,是中职学校服务社会经济的窗口.  相似文献   

17.
无论何种学历层次的学习中,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都十分重要,因而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将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技能和完善自身素质。且中职教育具有相对较高的实践能力要求,因而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就中职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做出分析,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基本理念第四条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总目标中又指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然而,教师以什么具体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中职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基本方法与手段之一.中职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还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正>中职物理对于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职业发展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职学校物理教学陷入困境,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缺乏兴趣,更有学生不愿意接触物理学习。一、中职物理教学的困境1.学生缺乏学习准备。知识的学习需要适应性,原有的知识水平是学习适应性的基础。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学生的学习动机等。中职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缺乏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和兴趣,缺乏学习的目标,难以遵守课堂学习纪律等都是学生对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